11 月的广州,珠江的晨雾刚漫过琶洲展馆的玻璃幕墙,我们 360 名陶瓷设计师的行李箱里,多了个素白瓷质笔记本 —— 封面是青花勾勒的景德镇地图,方诚旅游寄来的,内页印着设计周日程,3D 打印区旁标着 "可对接广州美院参数标准",角落 "方诚" 二字像用青花料轻描的,透着瓷都的温润。
会场里的 3D 釉色
推开会议中心大门时,晨光正透过穹顶落在 3D 打印区。穿白大褂的技术员小江蹲在设备旁,手里捏着块刚打印好的瓷坯:"这釉料配方加了广式青料,烧出来会带点你们熟悉的宝石蓝"。他身后的展示台,台面是透光的瓷板,"按设计周要求做了抗压测试,放 50 斤样品盘也不变形"。
主会场的座椅排列成环形,"比传统排法多留 30% 过道,方便你们传阅设计稿",会场经理说。茶歇区的广式茶点摆得精致,虾饺的褶子捏得跟陶泥拉坯的纹路一样均匀,"找景德镇的粤式茶楼师傅做的,虾是今早从广州空运的"。有位设计师想测试 3D 模型的承重,小江早备了套砝码:"规格跟广州美院实验室的一样,精准到克"。
客房里的设计语汇
设计主题客房的床头,摆着定制的陶瓷颜料盘台灯,"暖光色温 5200K,晚上改图纸不晃眼",楼层管家说。书桌的陶瓷台面特意做了防滑处理,"跟你们工作室的陶泥板触感一致"。衣柜里挂着防尘袋,"长款够装你们的设计手稿筒,短款能套样品箱"。
走廊的 "灵感墙" 贴满本地老瓷片,"每片背后都标着年代工艺,你们昨晚讨论的明代青花技法,对应第 17 片"。有位设计师的电脑充电器坏了,管家拿来个备用的:"跟广州常用的国标接口匹配,线长 2 米够绕桌一周"。
美院合作的温度
与八所美院的交流会设在古窑遗址,美院的教授带来学生作品:"这组青花器皿借鉴了你们广彩的描金工艺"。工作坊的陶轮旁,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老师在示范拉坯:"手感跟你们广州工作室的电动陶轮不同,试试这种传统手法"。
晚餐的瓷碗是特别定制的,碗沿弧度按 "最适合握笔的角度" 设计,"方诚的同志说你们总捧着碗讨论方案",餐厅师傅笑着说。席间聊起合作,小陈递来本画册:"这是美院学生的 ' 瓷都印象 ' 作品,你们看中的可以直接对接量产"。
离别的时候,瓷质笔记本里多了张 3D 打印瓷坯的烧制参数表,背面有行小字:"釉烧温度与广州窑口的最佳区间重合"。最后一页的合影里,我们举着设计稿站在瓷窑前,背景是景德镇的青山 —— 照片角落 "方诚旅游(景德镇)国际旅行社" 几个字,淡得像青花料在瓷坯上未烧的痕迹。
大巴驶离时,有人摩挲着笔记本笑:"比在广州办展还对味"。其实不用多说,那些带广式青料的釉色、合手的瓷碗弧度、精准对接的美院资源,早把设计的共鸣,悄悄融进了每个人的图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