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起点精选】如何才能增强产品的黏性

来源:知库网

老板:“小王,为什么我们的产品通过百度竞价、各大网站推广时会有一定的流量,一旦投入停止,马上就没流量了,为什么呢?”

小王:“是啊,我们的产品前期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而且很多用户也反馈确实有这方面需求,用户为什么不买帐呢?”

你是否也曾经有过像老板和小王一样的疑问?我们的产品功能性很强,也能解决用户的问题,用户访问量还这样低,到底是为什么?产品经理们在调研和设计产品时,都能够做到关注需求、优化设计,设计出的产品也自认为不错,但用户却不太买帐,那是因为你的产品关注的仅是用户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而忽略了产品自身的人性化需求,没有达到黏住用户的要求。产品能够解决问题只是产品具备了自身的功能属性,这属于产品的硬实力;而产品还需要有服务属性,让它具备人性化的特点,也就是产品的软实力。当我们在各大网站媒体做宣传时,就相当于在网络的各个路口放置了路标,有的游客看到路标后就会过来浏览景点,景色确实不错,但是交通不便、没有超市、没有宾馆、没有服务人员,也没有饭店。当顾客看了一段时间后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如果景色没浏览完想住一晚怎么办?景色本身就相当于产品硬实力,而饭店、宾馆、超市、交通就相当于产品的软实力。只有美景没有配套,游客也不会经常过来光顾,他们转而会去其它配套比较成熟的同类化景区。这就是为什么你的产品当引入流量后却不能长期的留住用户的原因。

如果想要增加产品黏性,就要做好产品的人性化,增加它的软实力。

今天,就来说说如何才能增加产品的黏性?

1、故事性(让产品会讲故事)

当你约上几个好友喝着啤酒撸着串的时候,经常谈些什么?工作,不可能吧,上班谈完还会下班再谈吗?学习,这种枯燥的东西谁会在休闲时间来聊呢?如果是男生多是聊美女、段子和发生在兄弟间的故事;如果是女生多是聊帅哥、衣服、和她与他间的故事,故事是我们交流的一个重要谈资。

甲:“你听说了吗?隔壁老王家儿子嫖娼被抓起来了。”

乙:“是吗?看那小伙子还挺老实的,还干这事呢?”

甲:“可不是嘛,不过我看他就不像好人。去年,他来我家……”

这就是老百姓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在产品中增加其故事性,那么产品就拥有了传播属性和回头率,每天过来看看是否有新的故事,有什么新的段子,有什么新闻,把故事融入到产品中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当产品解决完用户问题后,同时还能给用户讲讲故事,如果能通过GPS定位,将用户附近的故事优先推送给我们是不是会更有趣,谈你身边的隔壁老王。

下面,来说一说让矿泉水讲故事的案例:

在2014年的时候,日本每日新闻发现,每天买报纸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是每天买瓶装矿泉水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于是,他们决定,将报纸变成饮料瓶的包装,这样就多了一种渠道,让年轻人看报,一个意外收获是,用报纸做包装,设计的格调不仅没有降低,而且在货架上的识别度也相当高。为了保证新闻的可读性与更新,日本每日新闻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推出了31款包装,同时在瓶身上也印有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端读到最新新闻。最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一个零售超市平均售出3000瓶这样的矿泉水。其采用了每日新闻作为矿泉水的包装设计,不但凸显了产品的饮用价值,更是凸显了产品的新闻价值。

还有一款专门讲故事的产品——糗事百科,在这个产品里会把你自己、你身边的糗事讲给大家听,产品通过故事来吸引用户,以增强产品黏性。

发散思维下,如果是旅游方面的网站,是否可以增加一些旅游逸事、旅游与美食、我的足迹之类的栏目,以增加产品的故事性,在产品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之后,用户还可以过来看看异地的风土人情、他人的旅游故事,在不旅游时也可以常回来看看。

2、情感性(让产品拥有人性)

人是感性的动物,人区别与其它动物除了智慧外就是感情,当我们忧伤、欢快、愤怒、喜悦时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够承载我们的喜、怒、哀、乐,分享我们的情感人生,那这款产品将会有多大的价值,多少黏性。

将产品的情感运用最好的产品就是微信:

自从有微信后,连最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的老年人也开始变得不淡定了,我父母现在每天必做的事就是用微信聊天和看朋友圈。

将情感属性运用最娴熟的就是歌曲,每一首歌曲都会承载不同的情感,有抒情的、伤感的、励志的、相思的等等,越是能触动人们内心情感的歌曲,越是会传唱更广。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多少人曾爱你 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 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 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多少人曾爱你 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 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 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当我老了 我真希望 这首歌是唱给你的

如果我们的产品里能加上情感属性,帮助用户寄托并承载情感,那我们的产品是不是会更有黏性呢?如果你做的是儿童产品,可以在里面加入孩子成长、儿童足迹、我们的一家人等栏目来收录孩子的成长岁月;如果你做的是青年人的产品,是否可以加入一些挥洒青春、浪漫年华的栏目;如果你做的是老年人产品,是否可以加入一些怀旧情怀、忆往惜的栏目,让产品变得有人性、有血性、有感性。

产品有了情感,就相当于人有了感情,有感情的产品才会让人留恋、让人思念,才能吸引用户“常回家看看”。

3、新鲜性

在当今社会,知识大爆炸、社会大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火车、飞机、电脑、网络,让世界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古代马车跑几星期的路程现在一天就能到达,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按理说,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慢慢的享受生活、悠闲度日,而事实,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通过技术节省出来的时间,会寻找其它的新鲜事物再把它填满,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

现在的产品更新换代太快,很多产品变成季抛型、月抛型,甚至周抛型。单恋一枝花的好男人、女人越来越少了,我们要想打动用户,就要不断的给用户以新鲜感,通过新鲜感来抓住用户的内心,以实现产品黏性。

举个高德地图的案例,对于地图类产品主要体现的是其工具属性,当用户有需要时才会使用,对于地图产品想要增加新鲜感是很难的,而且市场上有着很多同质化产品,像百度地图、古歌地图、天地图等。面对四面楚国的窘境,高德地图推出了林志玲语音导航,推出后让大家耳目一新,通过志玲嗲嗲的声音实现了下载量暴增,有的用户甚至删除了其它地图软件而下载高德。为了能够黏住用户,随后高德地图又推出了郭德纲版及其它地方语言包,大大的刺激了一下地图行业,没想到地图也可以有新鲜感。当听着浓浓乡音导航,你是否会倍感亲切。通过林志玲、郭德纲再到方言,这一切就是为了不断的刷新用户的听觉新鲜感,让用户想听、爱听。

相恋的人最开始时都是如胶似漆、情意绵绵,时间久了那份新鲜感过后,也就没有了激情,磕磕绊绊,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不断。新鲜感就是这么重要,当双方有新鲜感时缺点也可以是优点,当新鲜感过后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为什么情侣间要不断的制造浪漫,就是因为要不断的给对方以新鲜感。产品何尝不是呢?产品如果永远一层不断,就是让用户厌倦,就像联想的ThinkPad一样,永远在中间有个红点,有时我想,为什么ThinkPad不可以换换样?真的有点审美疲劳了。

4、趣味性(用户喜欢有趣的东西)

学习是枯燥的,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学习,总没有玩来的有趣,孩子们在写作业的时候经常跟父母委屈的说:“妈妈,今天我还没玩呢?”。用户都是喜欢有趣的东西,喜欢快乐和开心,如果您的产品在解决了用户问题的情况下,还能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乐趣,是不是更爽呢?下面来看一看我朋友公司星致曼雷是怎么设计他们产品的。

他们是做儿童读物的,看书是一件枯燥的事,孩子们只喜欢有趣的书,如何才能把看书变得有趣呢?

先看下他们图书的介绍:

《大开眼界 恐龙世界大冒险》是一本利用“灵境”技术(虚拟现实/VR)带您的眼睛四处旅行的“魔法书”。我们撰写了详实的恐龙生物知识,绘制了精美的恐龙生态画面,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恐龙故事……这些还不够,因为,这一次我们要让恐龙走出图书,哦,不,是请您穿越进入图书的场景,让恐龙就在您的身边,奔跑、追逐、厮杀、吼叫……

三部精美绘本、数百只恐龙复原供欣赏、十几个真实场景可以穿越,我们提供的不但是一套精美的恐龙百科全书,更是一次颠覆视觉的“穿越”体验。

将图书与VR虚拟现实结合起来是不是会很有趣呢?一部VR眼镜+一部手机+一套图书就可以带你穿越回远古时代,看恐龙的怒吼,看远古的森林。让产品变得有趣起来,生活就会轻松起来,连学习都可以变得有趣,还有什么不能有趣呢?最近听说,他们公司还要推出西游记等其它图书,虚拟现实技术让看书变得有趣起来。做有趣的产品,用户才愿意用、经常用。不要让用户把你的产品当成工具,工具只会在需要时使用,像钳子、锤子,只有需要时才会拿出来用用。产品可以是搞笑的、有趣的、多彩的,脑洞大开一下,图片如果会说话、时空如果能穿越、性别如果能改变、我如果变成了你……在产品世界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想像呢?

5、互动性、社交性

通过产品定位建立共同爱好的圈子。

最近我在听一个电台节目,这个300秒的音频节目讲的还是不错的,内容好、声音好,我也一直想做一个类似的音频,但苦于普通话不标准没能成行,后来想是否可以请位播音高人呢?又苦于没钱,所以还是先以这干巴巴的文字形式表达产品思想吧。

网络发达后,有的人一起没有什么话可说,如过年时一大家子人聚到一起本应其乐融融,但现实是一部分人在低头玩手机,还会不时的对着话筒讲两句。为什么呢?我想这不应该是聚会这种形式的事,而是话题的事。

过年聚会是通过亲情聚到一起,体现了中国民俗,表达出长辈对孩子的关心,孩子对长辈的孝心。但聚在一起的亲人们话题感缺失,关心与孝心谈完了,之后的共同语言呢?而且还会问到青年人们讨厌的话题:

“有对象了吗?多大了怎么还不找啊?”

“你工资多少?你看小强现在都是公司高管了。”

“小丽,你得抓紧要孩子了,我还等着抱孙子呢?”。

没找对象催着找对象、找着的催着结婚、结婚的催着要孩子、要孩子的催着要二胎。

产品中如果能建有着共同话题的社群,以产品定位为兴趣点,再通过话题讨论、组织活动、游戏互动等形式来增加话题性,从而实现交流的目的。有了交流,用户才会时不时的回来看上一眼,有没有人给我留言,有没有人关注我。就如微信朋友圈,经常会看到大家有事没事的晒幸福、晒成绩、晒孩子、晒鸡汤,晒的人希望你能给他点个赞、留个言,让晒的人感受到存在感,而朋友们也愿意看朋友圈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就是互动,让信息发与收的双方都能感受到交流。

产品是搭台子,戏要用户来唱,“朋友圈”、“点赞”、“留言”的功能就是台子,“发朋友圈”、“去点赞”、“去留言”,用这些基础功能以提升产品的互动性,有来必有回,来来回回后兄弟情、姐妹情就建立起来了,通过这些互动进行深层的沟通,以实现增加产品黏性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汽车网站会有车友会、旅游网站会有旅游足迹、美食网站会有大众点评,通过互动实现交流,通过交流建立圈子,通过圈子实现黏性,通过黏性推销产品。

对于产品来说黏性应该是能够吸引用户并把用户黏到产品上,增加用户“回头率”的能力。

从人的内心来说,什么东西才能让用户爱看、常看呢?这要先从的人本心出发,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指七种感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指的是人的本心,本能需求。

人通过自己的社会化,通过外界的信息获取最后把现实世界的一些信息转化成内心的七情。如中了状元是喜,有人骂你是怒,家里有人病了缺钱治病是忧,想念亲人是思,亲人离去是悲,歹徒持刀抢劫你是恐,在你没防备情况下有人在你身边大喊一声是惊,这就是外在信息转化成内在本心。

再从心理角度来说,人会有好奇、孤独、兴奋、忧伤、喜悦、恐惧、无助、激动、沮丧、消极、抵触、思念等等这些心理,这些心理最后转化成人的七情,我们就是要从人的本心出发,洞察人性。

作者信息

老吴,微信公众号:ChanPinLaoWu,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产品讲学堂自媒体人。十多年软件行业从业经验,做过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产品经理,希望在这里能够与大家分享更多产品经验和知识。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