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家弗兰克卡尔,在康奈尔大学期间一直致力于研究已有的事物如何运作的理论,结果是认识到那些理论是支离破碎的。
自以为的认知和实际认知的差距实在是太大。难以量化。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身边常常用的一个小物品,拉链,的原理,如它展示出来的一样简单。
然后,当要求受试者给出因果关系自评时,人们发现,其实对于拉链工作原理,我们基本是不清楚的。
不了解原理,更不了解步骤。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门外汉。
而且,实验表明,无论是耶鲁大学研究生,还是社区公立学校的学生,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大学生,还是一所大型公立高中的学生,和美国民众线上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大家的错觉基本上一致,可见,人类的认知性错觉的水平比较平均。
我们到底有多无知呢?
托马斯安道尔是认知科学的先驱,曾任职于哈佛大学,达特茅斯大学,斯坦福和普林斯顿大学。他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这一项目,取得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此时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引入人类思维程式。
那么人类心智运作是否也可以遵循计算机式的原理呢,早期有认知科学家认为,人脑与计算机基本上有着类似的运行方式。计算机运作程序甚至被视为人类认知程序的一种暗喻。图灵将这种想法发挥到极致。
但是笔记本电脑的长期存储空间,在250-500GB,而普通智力的成年人的脑储存量换算一下结果0.25GB-0.5GB。
假设70年寿命,且解析的速度恒定,则乐观点推算的测量方法大都指向1GB的答案,真是微不足道,足够让人绝望。
健全的成年人一生要学那么多东西,竟然不如背包中几千块钱的一个机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感受到黔驴技穷了。
但是人类不像电脑,只依赖一个中央处理器。人类思想还依靠于他们的躯体,他人的心智,甚至于整个世界。
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复杂有趣,一个海参都有18000个神经元,龙虾等更是聪慧,超过10万个神经元来处理信息,蜜蜂有100万个神经元,哺乳动物的复杂性让我们足以重新树立自信,老鼠有2亿个神经元,猫有近10亿个,人类有1000亿个,而且还仅仅是大脑皮层,还没包括其他部分。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虽然没有计算机的存储量那么多,我们也应该树立信心。但什么是先天养成,什么是后天习得的呢?遗忘又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我们仍旧困惑了很久。
重点是,我们不需要表现出一副学识渊博的样子,因为那通常是在自欺欺人,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对复杂性视而不见,这都属于理解错觉。
成年人忘记了事情本身的复杂性,反而不再像小孩子们那样充满好奇,一遍一遍地问,越听解释,越感兴趣,越有疑问,成年人在复杂性面前卑躬屈膝。但很多时候又毫无根据地洋洋自得。
当这个情况逐渐被认知科学家意识到之后,我们人类接下来的重点任务是如何对付和掌握人类认知特点的劣势和优异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