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辞典:
Gemoll的aletheia条目我没有发现兄说的情况。
辞源学的,德国,老的,Hjalmar Frisk, Heidelberg 1960,Band 1 S 71
英语,较新的 Robert Beekes Brill,2010,Vol 1 P 65,增补并建立在Frisk的基础上
我简单列下,Frisk辞源学辞典对ἀληθής的说明
ἀληθής, dor ἀλαθής "wahr,wirklich" allgemein seit Homer
Adjektivabstraktum ἀληθείη,-εία "Wahrheit, Wirklichkeit" Zur Begriffsentwicklung Bultmann Zeitschrift für neutestamentlische Wissenschaft.27,113ff
关于Friedländer
不是特别想讨论他那本书,因为牵涉到你我对此人文本的不同理解,会把问题复杂化。个别的语文学家有成见,不否认。之所以上一条罗列详尽,是想说明,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观点,他只是代表语文学的一般意见。这个思路就是,抽象化以来的名词的意思,相较其所产生的形容词的意思,是“后起”的而非“源初”的。而海对于文本的分析,明显不是在考证形容词的辞源,而是作为名词的“真理”
如果我没有表述清楚,再强调一遍:如果是GA 19这种自陈哲学观点,自陈其理解作为论证(Argument)的表述,无从指摘海德格尔这种作为论证的理解方式,因为不涉及具体文本。但是如果解释具体柏拉图文本里的“真理”一词再引用这种理解作为论证,语言学上就是倒因为果。因为我们没法说,柏拉图的语用就是脱离荷马,更超然独立于语言使用之外。
关于场所(τόπος)
兄的解释有意思,也是海德格尔化了,那我也再试图追问下这个思路的结果:
场所使得本真的存在者的出现成为可能
我们如何在Topos的意义上区分非本真和本真的存在者?“非本真的”就是占据了不该占据的Topos的存在者么?谁或什么定义了对Topos的占据的“合法性”?Logos?
此在作为Topos,是说,此在也使得“非本真状态”成为可能,此在本身并非“本真状态的存在者”?
Logos如何作为开启此在的条件,如何给本真的存在者“清路”?
还请不弃驽钝,不吝赐教
补充:关于源初者和复杂性的问题
源初者,一定是一个神秘化的,难解(或说抽象)的Komplexität吗?
因为哲学更关注本源,所以哲学的意义一定“高”于日常语用?高于,是说更源初?
如果语言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流传物,所有在语言共同体内生活的人,是不是都首先要习得,熟悉这个整体内的部分?哲学家可被看作这群人中的例外吗?如果不是,语言里的哪个部分是最先被接受?抽象复杂晦涩的?简单易交流的?
如何解释,古希腊语里,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概念,四处向其他语言领域“借钱”的现象?比如Kategorie,原来的意思和用法都是法律术语。
我觉得和兄讨论很带劲,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