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红色家书之《一封写在香烟纸上的求救信》

来源:知库网

作者:叶兴

本文章灵感来源于历史及相关视频资料,如有不当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1982年的老电影院,伴随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音乐的响起,电影《城南旧事》终将落下帷幕。人群中有一位老人久久不愿离去,他沉默无言,眼睛湿润,深深地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深处,去触摸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去感受六十多年前他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55年7月25日,这一天一封写在香烟纸上的信穿越大洋,辗转送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手里。陈老收到这封信时,十分惊讶,为何写信的人竟然连一张像样的纸都找不到呢?打开这封信,信的内容字字惊心,牵动着陈老的心。【节选】“叔通太老师先生,自1947年9月拜别后,久未通信,然自报章期刊上,见到老先生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佩服”。写这封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日后被称之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他写这封信的目的,竟是为了两个字——求救。
  【节选】“学森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至于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建设高潮,然后世界情势上,有更重要更迫急的问题等待解决。学森等个人的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唯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钱学森于1935年赴美留学,十年后成为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当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归国之心日亦迫切。但是美国移民局却抄了他的家,并限制他的自由长达五年,在这5年的时间里,钱学森经历了一系列不公正的待遇,被逮捕,保释,再被软禁,甚至被迫的参加无数的听证会。美国国防海军次长贝尔曾放言“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枪毙他,也不能让他回红色中国”。
  那五年的时光里,钱学森遭遇了太多不公和险境,他瘦了整整几十斤,长期被迫的听证更加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听证会节选】“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加洲理工学院,对我回国深感不安,他们希望我不要离开,更明确一点,我认为有许多事情促使我回国,父亲即将到来的手术以及中美公开的冲突,还有我的父亲生活在中国,如果交恶发生,我就没有办法寄钱给父亲了,他现在完全依靠我”。那时,民族大义和为人子女的孝道是他内心坚强的后盾,他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这样的答案明显绝不会让美国人满意,就这样钱学森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软禁生活。那段日子里,严密的监视始终挡不住他刻苦的学习和研究,回国之信念成了他心中最强的力量源泉,报国之信念激发他不断探知,在科学与技术的海洋勇创高流。
  【节选】“现在报纸上说,中美有交换被拘留人之可能,而美方又说谎,所谓中国学生愿回者皆已放回,我们不免焦急。我政府千万不可信他们的话,除去学森外,尚有多少欲归不得者”直至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及家人才在极短时间时间里,躲过联邦调查局的跟踪,躲进了一家咖啡厅,钱学森在一张香烟纸上匆匆写下了这封求救信,表达了渴望在国家的帮助下归国的愿望。后来这张香烟纸被夹在了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通过邮筒不远万里送到了祖国的怀抱。
  【节选】“然我们在长期等待着,心急如焚,唯恐错过机会,请老先生原谅,请政府原谅,附上纽约时报旧闻一节,为学森五年在美之处境,在无限期望中祝您康健。1955年6月15日,钱学森谨上” 陈叔通读完这封信后,十分震撼,立即将信送到了周总理手中。周总理第一时间让外交部把信转交给了正在日内瓦举行中美大使馆会谈的王炳南,并指示“这封信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美国至今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在谈判中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这一年8月1日,在中美大使馆级会谈中谈到钱学森回国问题时,美国代表还是老一套。并声称:“没有证据表明,不让钱学森回国啊!美政府是不能强迫的啊!”。于是王炳南拿出了钱学森的一那封香烟纸信,在事实的面前,美方代表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途。于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
  钱老的到来使得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大大的提前,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功勋。在钱老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一封求救信搭起的不仅是一个归国赤子的热诚,更是搭起一个希望民族繁荣富强的梦。是啊,无论你在何方,祖国永远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爱国情怀和红色精神的传承才是我们内心最真切的根。

笔者编:

  现在,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永远的财富。她们的名字应该被历史铭记,应该被时代铭记。现在祖国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作为民族的希望,唯有用精神武装头脑,在薪火传承中不断锐意进取,在血脉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中迎难而上,勇立潮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