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吴王阖闾,古汉语读作hé lǘ,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重要君主。他的事迹以智谋与军事才能闻名,尤其是在夺取王位和与楚国的战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领导力。阖闾,原名姬光,是吴王诸樊之子,公元前514年至496年在位。他的执政时期是吴国崛起的关键阶段。公元前515年,阖闾依靠谋士专诸的刺杀行动,成功...
1. 根据《春秋左传敏绝》的记载,吴王阖闾在与越国大夫灵姑浮的战争中受伤。2. 在史称“槜李之战”的交锋中,灵姑浮用戈击中了阖闾,导致阖闾的大脚趾受伤。3. 文献并未详细说明阖闾的具体死因,只是提到他在返回途中逝世。4. 阖闾在受伤后,在距离檇李七里的地方逝世。《东周列国志》中对这一事件的...
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夏,阖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带兵在欈李(今浙江嘉兴南)抗击(史称“槜李之战“)。越军派遣敢死队挑战,三次冲向吴阵,全部失败。最后越王让犯死罪的囚徒走到吴军阵前,举剑自尽。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阖闾,斩落阖闾脚拇指。阖闾被迫还师,军队退却七里,阖闾因伤重死于...
阖闾(hé lǘ,读音同“何驴”)阖闾,原称公子光,是吴王诸樊之子阖闾(《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 吴国在吴王寿梦在位时期开始强盛。 吴王寿梦死后,四个儿子,前三个儿子诸樊、馀祭、馀昧相继即位,四子季札德能最高却无心王位,屡辞王位而不授。馀昧病故,馀昧的儿子僚即位,是为...
吴王“阖闾”读作hé lǘ。解释如下:吴王“阖闾”是中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其名中的“阖闾”是一个特定的名字,而非通用名称或地名。在中文中,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发音,正确读出每个字是理解这个名字的基础。关于这两个字的具体发音:1. “阖”字的发音:在普通话中,“阖”字的正确读音是hé。
1. 吴王阖闾的读音是“wú wáng hé lǘ”。2. 吴王阖闾,原名姬光,又名公子光,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君主和杰出军事统帅。他在前514年至前496年在位,史书中的《左传》和《世本》记载他是吴王诸樊之子,而《世本》则记为吴王余眛之子。3. 在吴王僚二年(前525年),阖闾遵照命令,指挥舟师沿长江...
“阖闾”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是 hé lǘ。“阖”:这个字在这里读作 hé,意为关闭、合上,但在人名“阖闾”中,它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的一部分,保留了古代的读音。“闾”:这个字读作 lǘ,在古代指里巷的门,也用作里巷的代称。在“阖闾”这个名字中,同样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的组成部分。
阖闾读作 hé lǘ。“阖”:这个字在这里读作 hé,意为关闭、合上,但在人名“阖闾”中,它是一个固定的历史人名用字,保留原音 hé。“闾”:这个字读作 lǘ,在古代指里巷的门,也用作姓氏或地名的一部分,如在此处的“阖闾”。此外,阖闾也是春秋末期吴国的一位著名国君的名字,他名光,...
1、吴王阖闾的读音:wú wáng hé lǘ。2、吴王阖闾(前547年—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到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位。3、吴王僚二年(前525年),阖闾奉命率舟...
阖闾的拼音是hé lǘ。一、释义 1、人名。春秋吴王,名光。生卒年不详。周敬王六年,派使专诸刺王僚而自立,后用楚亡臣伍子胥的建议,大败楚国。更东征卑庐,西伐巴、蜀,威震中国。后与越王句践战于檇李,伤重而死。在位十九年。也称为「阖庐」。见《史记·吴太伯世家》。《文选·左思<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