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紫库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教育六大行动

新教育六大行动

来源:紫库旅游网


1.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是什么? (简答 ) 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三是聆听窗外声音。四是培养卓越口才。五是构筑理想课堂。六是创建数码社区。 2.怎样提高教师素养?1.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需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2.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3.教师的语言修养也是教师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3.传统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有哪些? (简答 ) 1、确定教学目标;2、分析学习者的特征3、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5、制定教学策略6、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7、进行教学评价并根据教学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对上述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做出修改或调整。

4.多元智能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可从哪两方面来解释? (简答 ) 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解释:其一,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其二,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积极的一种实践活动。

5.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简答 ) 教师强迫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抠教科书;学生的学习被学校功课塞满,思考的时间少;只读教科书,全部时间花费在必修课上;背诵那些不需要背诵的东西;掌握知识的时间没有正确利用;忽略了由深入思考事实向记熟规则过度的特点,这些都是加重负担的因素。

6.加德纳等人创设了发展关系架构,其用意包括哪三点? (简答 ) 首先是教育和游戏要以幼儿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

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后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幼儿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创设“以个人为中心”的游戏活动 7.简述建构性学习的特征。 (简答 ) 1、积极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的,因为当学生为了用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教材而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时,他们必须做一定的事。2、建构性的学习。学习是建构性的,因为在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精制并将其与其它信息关联起来,以便让学生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复杂信息。3、累积性的学习。学习是累积性的,因为在建构主义的学习中一切新的学习都是以决定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的方式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的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4、目标指引的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5、诊断性学习与反思性学习。以诊断性与反思性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这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显然,诊断与反思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8.简述陶行知的学校观。 (简答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

9.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答 ) 1、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2、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3、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设计的四大要素。

10.李镇西在写作上向广大教师提出哪几点建议? (简答 ) 1.要日积月累,不能急功近利。2.要思考,不能人云亦云。3.要自然朴实,不能故作高深。4.要读写结合,不要读写分离。

11.情境教育基本模式是什么? (简答 ) 1.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2.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3.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4.着眼实践创新,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12.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操作要素是什么? (简答 ) 一、以“美”为境界 二、以“思”为核心三、以“情”为纽带 四、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五、以“周围世界”为源泉1.确定教学目标;2、分析学习者的特征3、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5、制定教学策略6、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7、进行教学评价并根据教学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对上述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做出修改或调整。

13.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简答 ) 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了社会生活的必需。

14.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简答 )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

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15.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依法治班的管理思想2、自我管理思想3、系统管理思想

16.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哪些内容? 1、注重公民精神教育。他认为公民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2、注重培养道德情感。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义务感是德育内容的核心。3、注重培养学生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的成效与道德信念的坚定性成正比。4、促进学生社会定向的形成。道德信念是否深刻与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个人思想的社会定向。5、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注重爱情教育、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的重要内容

17.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哪些内容? 1、注重公民精神教育;2、注重培养道德情感;3、注重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信念;4、促进学生社会定向的形成;5、培养男女青年互相关系的道德美感。

18.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1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参加科学—学科小组3、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4、避免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

19.朱永新理想的课堂的“六度”是什么? (简答 )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

20. 对于语言智能强的学生来说,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因素? (简答 ) 对于语言智能强的学生来说,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教学材料及活动:阅读材料、录音带、写作工具、对话、讨论、辩论及故事等。

21.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给你哪些启发? 正确理解、认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一、教育要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第二、“全面”与“和谐”同等重要。第三、提高教师素养是实现和谐教育的保证。

22. 为什么说民主化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简答 )所谓民主,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民主平等、宽容和了解的态度参与教育过程,充分发扬民主,而不对学生施加权威性的影响。只有民主才能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绝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民主对于创造教育的重要作用缘于以下原因:第一,民主可以使教育机会均等。第二,民主可以使教育得到宽容和了解,而宽容和了解则又使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宽容与了解是教师保护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桥梁。

23. 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哪些内容?(1).注重公民精神教育。(2).注重培养道德情感。(3).注重培养学生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4).促进学生社会定向的形成。(5).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

24. 简述抛锚式教学组成环节。 (简答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24. 陶西平先生就“多元智能理论与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一话题提出了哪些观点? (简答 ) (1).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2).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3).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4).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5).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多元的评价观。

25.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这样的人需具备哪四种能力? (简答 ) P266有效思考的能力;能清晰地沟通思想的能力;能做出合适明确判断的能力;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

26. 为什么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简答 ) P259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27.如何理解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答: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含义: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学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种田,要在田里做,就要在田里学,田里教。 28.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基本内容。答: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重要而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它是对杜威教育思想反思后本土化的结果,是对传统教育弊病批判的结果。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包含以下几个内涵:(1)教育与人类生活是相伴而生的。(2)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3)教育具有终身性。(4)教育具有全面性。(二)社会即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三)教学做合一

的基本含义是: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要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9.陶行知\"六大\"思想的内涵是什么?答:1、儿童的双眼。2、儿童的大脑。3、儿童的双手。4、儿童的嘴。5、儿童的空间。6、儿童的时间。 30.实施创造教育需要哪些条件?答:1、民主化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2、因材施教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条件之一。3、在实践的过程基础上思考。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1.你怎样理解\"人人都是创造之人\"这句话?答: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大声呼喊:\"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陶行知坚信\"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千百万孩子中,一定有一个孩子是天才,是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相信儿童具有创造力,并努力发挥、加强与培养这种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前提,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要想发现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就要真正的加入到孩子们的行列中去,参与孩子的各项活动,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大胆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创新的欲望,从而给予启发引导,真正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

32.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哪一点对你启发最大?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你的看法?答: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如下内容:1、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都是人才的秧苗。2、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即包容、宽恕孩子的一些\"幼稚可笑\"行为,也许在我们教师的信任、宽容和指导下,学生中可能会诞生爱迪生、瓦特、牛顿等。3、教师要为创造力搭建平台,提供和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4、教师首先要有创造能力,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这四个观点中,对我启发最大的应是第一个观点:应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平时我们通常比较偏爱学习较好的学生,

认为他们才会有创造力,将来才能有所作为,其实不然,有些学生成熟得比较完,很多优势还没有凸显出来,内在潜能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被老师认可。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的优势就会被老师发现。所以我们要善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33.教师对教育事业有赤诚之心体现在哪几方面?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第三,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34.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5.教师应怎样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陶行知要求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应能作到。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36. 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哪些内容? (简答 )

1、注重公民精神教育。他认为公民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2、注重培养道德情感。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义务感是德育内容的核心。3、注重培养学生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的成效与道德信念的坚定性成正比。4、促进学生社会定向的形成。道德信念是否深刻与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个人思想的社会定向。5、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注重爱情教育、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的重要内容。

37. 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操作要素是什么? (简答 ) 一、以“美”为境界 二、以“思”为核心 三、以“情”为纽带 四、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五、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38. 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哪些内容? (简答 )1、注重公民精神教育;2、注重培养道德情感;3、注重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信念;4、促进学生社会定向的形成;5、培养男女青年互相关系的道德美感。

39. 怎样提高教师素养?1.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需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2.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3.教师的语言修养也是教师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40.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教学大纲是指什么?P57

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41.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请谈谈实验学校主要从哪三方面对教育评价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简答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评价的深远影响表现在:拓展评价内容,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综合运用不同方法,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实现评价过程的开放性。

42.. 怎样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 (简答答(1)“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2)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3)在培养学生学习和取得更大成绩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具有重大的意义。(4)学生的“学习愿望”跟学生的意志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97.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改造与发展。(填空 )

98.(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是支撑新课程改革的两大理论基础。(填空 ) 99. 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并以(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显著特征的多边互动的系统过程。(填空 )

100. 方法的问题最后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问题。 (填空 )

101. 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 (填空 )

102.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填空 )

10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丰富,其基本观点可分为( 知识观 )、(学习观 )、( 学生观 )、( 教师观 )、(教学观 ) 。 104.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 )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105.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时,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 (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填空 ) P3

106. 理想教师应当是一个胸怀理想 (充满激情和诗意 ) 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自信、自强, (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 (人格魅力)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者)的教师。 (填空 )

107.陶行知为了实现创造教育目的,提出了实施创造教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民主化”)和(“劳力上劳心”)。

108. 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 (填空 )P94 109. 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填

110.教师要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之中去,尽可能使学生意识不到教师的(存在),师生在活动中要融为一体。 (填空 ) P110

111. 和谐的发展意味着人显示为: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

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填空 ) P40

112. 教育应该从人文主义的科目和自然主义的科目这种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出发,不应把研究自然的科学和记录人类事业的文学。 (填113. 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 观。 (填空 )

114. 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学与课程 )的关系是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115. 情境教学的形真形象要具有(真切)感。

116. 1926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 )。

117、(因材施教)是培养儿童创造的条件之一。

118、吴刚平博士把课程分为 (条件性课程) 和(素材性课程) 。 (填空 ) P262 119. 懒惰、散漫、希望尽快地摆脱学习负担——这是危险的孪生子,它们的“母亲”就是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 (填空 )

120. 在当今中国,教师完全有可能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力 )的人,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填空 )

121. 我们不允许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在(低于他们的能力) 的水准下进行学习。 (填空 )

12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出那些处于(科学前沿)的问题。 (填空 ) 123.(“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 (填空 )

124. 学校的道德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其主要因素是(各科教材)。各科教材的(社会性)是实施德育的重要保证。 (填空 )

125.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填空 )

126.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填空 ) 127. 一个人能够通过在人生一切职务中和别人的(交往),使自己充分地、适当地成为他所能(形成的人)。 (填空 )

128.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教学本质是(交往)。 (填空 )

129. 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 (填空 )

130. 如果在教师看来,他只是一种(头脑里被填塞知识)的生物,他就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填空 )

131.(陶行知) 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填空 )

132. 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填空 )

133. 教学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于是就应“从做中学”。 (填空 )

134.新课改在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135.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填空 ) P2

136. 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著作,既有着现实的生动形象性,又有着理论上的(鲜明独创性),既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又有深思熟虑的理论概括,被人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填空 138. 当工作不是按现在的(需要和责任)评价,而是按(外在的结果),如考试及格、升级、升学、上大学等等去评价时,所产

生的错误判断标准,所产生的道德损失,谁能估计有多少? (填

139.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民主家)和(大众诗人)。

140.(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重要而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

141.生活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42.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生活即教育)而来

143.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性。它要求学科教学要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学校要与(社会)、(家庭)相结合。要把(获得知识的过程)放在第一位。要重视(实践)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

144、陶行知认为(有疑问)是创造活动之师。 145.(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也是培养儿童创造的方法

146.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_________\",堪称师德楷模,而且他对教师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也很有研究。(万世师表、师德、学识修养)

147.\"_________\"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爱满天下)

148._______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师爱)

149.________和_________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通力合作、同心协力)

150.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陶行知主张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并强调_____________。(身教重于言教)

151.陶行知要求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___再教育___,才能____常教常新_____,有__教学之乐_______而无_____教学之苦_____。

152.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___、共___、共_____\"。(学、事、修养)

153. 只有品行高尚的校长,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灵魂作用。 (填空 ) 1.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是实现高效绩的自动化管理;其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 (填空 )(在书上没找到) 155.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实惠性。 (填空 )

156.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填空 ) P57

157. 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填空 )

158.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或经验之间相互作用过程,这主要涉及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 (填空 )

159.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填空 )

160. 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填空 )

161. 教育过程除了它本身外没有别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填空 ) 162. 学生自主选课 ,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填空 ) 163.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填空 )

1. 1943年,陶行知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口号。 (填空 )

165、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 主体和 核心。 (填空 ) 166、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 (填空 )

167. 魏书生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时,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他以培养学生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中心,重视民主与科学,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学法、教学法和教学法。 (填空 )

168. 陶行知认为“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 (填空 )

169. 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 (填空 ) 170.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填空 )

171.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填空 )

172.对一门学科而言,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 和 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填空 ) 173.多元智能理论关注的不是智能的本身 ,而是智能的 多元本质。 (填空 ) 174.儿童有四种本能: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索的本能。 (填空 ) 175.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 和 互惠性。 (填空 )

176. 教育应该从人文主义的科目和自然主义的科目这种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出发出发,不应把研究自然的科学和记录人类事业的文学隔离开来。 (填空 )

177. 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填空 )

178.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179.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即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填空 )

180. 新基础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 (填空 )

181. 新基础教育是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新基础教育是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填空 )

182.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填空 ) 183. 新课改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填空 )

184. 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兴趣来源于儿童的本能和经验。 (填空 )

185. 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填空 )

186. 要使能力差的学生在学校的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气氛中,任何时候也不要感到自己“不够格”。 (填空 )

187. 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填空 )

188.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填空 )

1. 在叶澜的心目中,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她认为创造能够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 (填空 )

190. 支架式教学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环节组成。 (填空 )

191. 智能,就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种能力。 (填空 )

192.一个人都具备至少智能,具体到个人表现有不同.(填空 )

193.情境教育教育的基本模式: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192情绪状态。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填空 )

194.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填空 ) 192. 联系和思考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关键。 (填空 )

193. 教育机会平等最重要的也是最迫切的要求是教育结果的平等。(填空) 69. 学生自主选课 ,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70.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即是培养 创造力 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71他认为现实中教育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其根源就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畸形的单方面性,在许多学校里,知识的评分成了人的表现的唯一领域,这不但与教育的本质相违背,而且也极为有害于青年的成长。

72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7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对杜威 教育思想的改造与发展。

74.(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是支撑新课程改革的两大理论基础。

75. 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并以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显著特征的多边互动的系统过程。

76 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

77. 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78.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是实现高效绩的自动化管理;其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

79.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实惠性。

80.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81. 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并以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显著特征的多边互动的系统过程。 82. 吴刚平博士把课程分为 条件性课程 和 素材性课程 。

83. 、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时,正值国内发起了以 民主 和 科学 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84. 理想教师应当是一个胸怀理想 充满激情和诗意 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自信、自强, 不断挑战自我 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 人格魅力 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者的教师。

85. 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

86. 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87. 当工作不是按现在的需要和责任评价,而是按外在的结果,如考试及格、升级、升学、上大学等等去评价时,所产生的错误判断标准,所产生的道德损失,谁能估计有多少?

88. 教师要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之中去,尽可能使学生意识不到教师的存在,师生在活动中要融为一体。

.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 行为 来推进的本次课程改革,抓住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办好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次重大行动。

90.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节创设 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91. 儿童有四种本能: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索 的本能。 .新课改在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92..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93. 当儿童的心还没穿上冷漠的冰冻的铠甲以前,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都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

94. 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

95. .情景教学法一般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96.魏书生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时,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他以培养学生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中心,重视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六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学导教学法。

97.魏书生虽然不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六步教学法的,但是,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出合作学习、学生主导、三维一体学习目标等思想。

98.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99.情景教学法一般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100.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101.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和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填空 )

39. 在叶澜的心目中,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她认为创造 能够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

40. 新基础的教师要有捕捉 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 。

41. 1926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 。

42. 名人传记 是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

43. 教师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

44在创办晓庄师范的过程中,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45. 如果教师和学校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

46. 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7. 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儿童的活动和阻碍儿童的发展。

48. 一个人能够通过在人生一切职务中和别人的交往,使自己充分地、适当地成为他所能形成的人。

49. 魏书生虽然不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六步教学法的,但是,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合作学习、学生主导、三维一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等思想。

50. 1943年,陶行知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口号。

51. 中国人本身就具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情怀与经典风尚,正所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1. 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也就是说,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

52. 学校的道德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其主要因素是各科教材。各科教材的社会性是实施德育的重要保证。

53.只有品行高尚的校长,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灵魂作用。

.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是实现高效绩的自动化管理;其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

55.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实惠性。

56. 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著作,既有着现实的生动形象性,又有着理论上的鲜明独创性,既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又有深思熟虑的理论概括,被人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57.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出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

58. 教育应该从人文主义的科目和自然主义的科目这种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出发出发,不应把研究自然的科学和记录人类事业的文学隔离开来。

59.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60. 要使能力差的学生在学校的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气氛中,任何时候也不要感到自己“不够格”。

61. 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并以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显著特征的多边互动的系统过程。

62. 如果在教师看来,他只是一种头脑里被填塞知识的生物,他就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63. 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懒惰、散漫、希望尽快地摆脱学习负担——这是危险的孪生子,它们的“母亲”就是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65.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或经验之间相互作用过程,这主要涉及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

66.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67.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68. 教育过程除了它本身外没有别的目的,过程本身 就是目的。 86.创造教育就是手和脑共同进行的教育。(判断 ) 错误

87.苏霍姆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学习法更多的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法,和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样的。(判断 ) 错误

88. 个性化的老师,个性化的学生,才能创建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判断 ) 正确 P206 . 李镇西认为语文是一门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 (判断 ) 正确

90. 要想成为有尊严的人,就应该选择有创造性的职业,并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判断 ) 正确

91. 建构主义认为,就个体所获得的知识而言,只能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 (判断 )错误

92. 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判断 ) 正确 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 (判断 ) 正确

2. “学习愿望”取决于学生的天赋才能。 (判断 )错误P61(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而是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 3.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魏书生的成果。叶澜 (判断 ) 错误

4. 1914年8月,陶行知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读教育科学,成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授的学生。 (判断 ) 错误

5. 1939年7月,陶行知在南京(应是重庆)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 (判断 ) 错误

6. 1939年7月,陶行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 (判断 ) 正确

7. 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是杜威的思想。 (判断 ) 应为叶澜 错误

8. 传统课堂中课程活动主要依赖于教科书和练习册。正确

9. 创造教育理论(应是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 (判断 ) 错误

10.创造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 (判断 ) 错误 应为生活教育

11.杜威重视活动课程,主张用活动课程来取代学科课程。 (判断 ) 错误杜威并未明确地提出“活动课程”这一概

12.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判断 ) 正确 1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习者个体智能差异对教学的意义。 (判断 ) 正确 14.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 (判断 )正确P62

15. 儿童的道德的成熟性、‘成年性’,在决定性地程度上取决于对待劳动的态度,更准确地说,取决于劳动在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正确

16. 合作学习从本质上是与小组学习一样的。 (判断 ) 错误

17. 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判断 ) 正确 18.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正确

19.建构主义课堂中课程的展示由部分到整体,重点为基本技能。 (判断 ) 正确 20.建构主义强调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判断 ) 正确

21.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判断 ) 正确

22. 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这个领域就是智力发展。 (判断 )错误

23.教师应该每周五天每日、每时、每刻都在教德育。 (判断 ) 正确 24. 教育的目的在过程之中,而不在过程之外 (判断 ) 正确

25.考试不过是用来测验儿童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力,并表明他在那种场合最能起到作用和最能接受帮助的。 (判断 )正确

26.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度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参与是激活其思维的基本前提。正确

27.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判断 ) 正确

28.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生命经历,充满着师与生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判断 ) 正确

29. 李镇西认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正确

30. 理想的课堂,切忌过度的“整体主义”,把完整的知识肢解得鸡零狗碎,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判断 ) 正确

31.每个人的各项智能是孤立存在的。 (判断 ) 错误

32.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魏书生(应是叶澜)的成果。 (判断 ) 错误 33. 上课、评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判断 ) 错误 34.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判断 ) 正确

9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就包含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判断 ) 正确

9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分别是: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

95.\"以做为中心。(√)

96.\"研究性学习\"的明显特征是教与学。(×)

97.陶行知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99. 教师在学校中是要给儿童强加某些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 (判断 )错误 100. 教师应该每周五天每日、每时、每刻都在教德育。 (判断 ) 正确

101. 创造教育理论(应是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 (判断 )错误

102. “学习愿望”取决于学生的天赋才能。 (判断 )错误P61(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而是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

103.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 (判断 )正确P62

104.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个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判断 )正确

35. 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21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 (判断 ) 正确

36.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关心年轻一代的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进学生的运动技巧。 (判断 ) 错误

37.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 (判断 ) 正确 38. 陶行知的主要教育实践是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判断 ) 正确

39. 陶行知认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判断 ) 正确 4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判断 ) 正确

41.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判断 ) 正确

42. 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时创造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 (判断 ) 错误

43.魏书生科学管理思想体系是由科学的计划立规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评价系统构成的。 (判断 ) 正确

44.魏书生认为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品质(应为好的习惯)。 (判断 ) 错误 45.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是课堂教学生活的创造者,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交往实际上是师生共享智识的过程正确

46. 校长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要做民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判断 ) 正确

47.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判断 ) 错误

48.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判断 ) 正确

49. 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 (判断 ) 正确

50兴趣已经激发起来的标志,就是课堂上出现热烈的气氛。 (判断 ) 错误 51.学生的“学习愿望”跟学生的意志领域没有任何关系。 (判断 ) 错误

52. 学习、上课、完成作业、经常得到分数,——这一切应当成为用来衡量、评价一个人的唯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 (判断 ) 错误

53.学习过程是以人的个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判断 ) 正确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判断 ) 正确

55.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错误

56.学校科目联系的真正中心是科学,文学,历史,地理。 (判断 ) 错误

57.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正确

58. 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 (判断 ) 正确

59. 阅读能改变人生,阅读会提高人文素养,阅读与民族精神的振兴、人类文明的延续无不有着密切的关联。 (判断 ) 正确

60.在创办晓庄师范的过程中,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判断 ) 正确

61.智能是动态的、发展的,它的形成既有先天的成份,又有后天教育的痕迹。 (判断 ) 正确

62.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品质,即具有为人们贡献自己知识的愿望、勤劳以及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美感。 (判断 )正确 63.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品质,即具有为人们贡献自己知识的愿望、勤劳以及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美感。 (判断 ) 正确 . 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得来的。 (判断 ) 正确

65. 真正的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判断 ) 正确

66.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判断 ) 错误

67.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判断 ) 正确

68.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 (判断 ) 正确

69. 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判断 )正确P261

70. 乐学与开发潜能是一双同胞姐妹,读诗背诗与写诗也是一脉相承的。学习主体乐学,潜能才能真正开发,才思方可尽情挥洒;腹有诗书经伦,才能够妙笔生花。 (判断 ) 正确

71. 1910年,陶行知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教育系。 (判断 )错误,应为文学系P2 72. 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生,也没有一个学生适合每一种方法。 (判断 ) 正确 73. 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实现由善于解答问题向善于解决问题转变。 (判断 ) 正确

7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改造与发展。 (判断 )正确

75.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得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判断 ) 正确P44 76. 如果你不能引导年轻人去获得这种幸福,那你就等于什么也不会做。 (判断 )正确P55

77. 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 (判断 )正确P109 78.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判断 ) 正确P5

79. 陶行知主张: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教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判断 ) 正确P7

80. 1943年,陶行知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口号。 正确P13

81. 采取“从做中学”的方式,不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判断 ) 错误P108 (杜威认为,采取从做中学的方式,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82. 抠好课本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判断 ) 错误(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

83. 传统课堂中教师常常与学生保持互动,为学生协调环境。 (判断 ) 错误(建构主义课堂)

84. 个人只有在积极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时候,才成其为个人;而社会只有在积极适应个人、满足个人需求的时候,才成其为社会正确

85、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有助于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判断 )正确 90.叶澜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单选 )

91.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ABD)。 (多选 )A.起点 B.中心D.目的

92.意识在本质上是(a)或冲动的。 (单选 ) A.活动B.C.静止D.运动

93.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现在高中教育的功能是(C)。 (单选 ) C.大众教育 94.有些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那么混乱,如果说在下节课上,学生毕竟还知道一点东西,学习最好的学生还能得到优秀的分数,原因是(BCD)。 (多选 ) B.学生的勤奋和努力C.地在课外时间抠教科书D.以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换来的

95.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A.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 (单选 )

96.中国学校21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是(c)。 (单选 ) A.进行课改B.学校文化C.实现转型D.教师培训 97.朱永新教育理想的践行者是(A.苏静)。 (单选 )

98.朱永新认为,理想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让学生(BCD)。 (多选 ) B.全员参与 C.全程参与 D.有效参与

99.朱永新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ABD)。 (多选 ) A.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B.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D.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100.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的人。A.“无论干什么都不行” (单选 )

101.作为教育者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 (单选 )D.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102.作为魏书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之一,写日记,又被称为()。 (单选 ) B.道德长跑

103.合作学习的小组规模取决于教学的目标,如果目标是让成员练习或复习所学内容,以()一组为宜。 (单选 ) A.4至6人

104.合作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参与讨论、解决问题或计算机操作,则以(B)一组为宜。 (单选 ) A.3至4人B.2至4人C.4至5人D.4至105.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 (单选 ) A.教学大纲

106.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除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外还应增加(c)这个要素。 (单选 ) A.教学设备B.电脑C.媒体D.课程标准

107. 学科或科目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生长的(B)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 (单选 )A.生活经验B.心理顺序C.实际需要D.水平

108. 陶行知一生创办的主要学校有(ABCD)。 (多选 ) A.育才学校B.晓庄师范C.山海工学团D.社会大学

109. “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创始人是(B)。 (单选 ) A.朱永新B.叶澜C.魏书生D.李镇西P200

110. 杜威提出思维的五个步骤为:暗示、理智、(ACD)。 (多选 )A.假设 B.分析 C.推理 D.检验

111. 朱永新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ABC)。 (多选 )A.塑造美好的人性 B.培养美好的人格C.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112. 自我教育是从(AB)开始的。 (多选 )A.从强制自己开始 B.从关心一个人开始 C.从上学开始 D.从青春期开始

113.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中心应是如何培养学生的(AC)。 (多选 )A.探究能力 B.操作能力 C.创造性思维 D.审美能力

114. 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是指(A)。(单选 )A.亲合度 B.参与度 C.练习度 D.延展度

115. 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A)的人。(单选 )A.“无论干什么都不行B.干什么都行 C.不可救药 D.完美无缺

116. 如果一个人只是在(B)上表现自己,那末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 (单选 ) A.智力B.分数C.兴趣D.能力11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ABCD)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多选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P179

118. (ABCD)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 (多选 )A.建构性B.诊断性C.累积性D.反思性 P182

61.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查明学生智力不正常的原因,调查了两千多个家庭,了解儿童的遗传、日常生活、营养和精神生活的情况。最后终于看到:这些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 (单选 ) B.家庭

62.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 (单选 ) D.弹性认知理论

63.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中,()为中心? (单选 ) C.做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的基本观点有(abd)。 (多选 ) A.生活即教育B.社会即学校C.教育即生活D.教学做合一

65.魏书生科学管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他对()。 (单选 ) C.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社科理论的认识和把握。

66.魏书生强调:“教书必须育人”,而育人重在()。 (单选 ) C.培养良好习惯 67. 魏书生认为,科学管理就要“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具体的”(D)。 (单选 ) A.工作方案B.激励C.检查制度D.规章制度

68.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的反馈方式主要有(ACD)。 (多选 ) A.个别讨论反馈C.班干部反馈D.班集体反馈

69.魏书生在运用计划引领策略时,计划通常指的是(abd)。 (多选 ) A.学期计划B.自我教育计划 C.教学计划D.具体行动计划

70.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标志是()。 (单选 )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71.吴刚平认为(D)是实施课程最基本的保证。 (单选 ) A.创造性课程资源 B.生成性课程资源 C.预设性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72.下列哪句名言最能反映陶行知的高尚师德()? (单选 )D.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73.下列属于“新教育实验”开展的工作是(abcd)。 (多选 ) A.营造书香校园B.师生共写随笔C.构筑理想课堂D.创建数码社区

74.新的高中课程中,学生将通过8个大类的学习领域修完的基本学分是(d)。 (单选 ) A.125 B.135 C.150 D.144

75.新的高中课程中,学生通过8个大类的学习领域的学习,能够毕业的基本条件是(AB)。(多选 ) A.修完144个学分B.通过高中会考

76. “自主学习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ABD)。 (多选 ) A.发挥学生首创精神 B.将知识外化 C.知识迁移 D.实现自我反馈 77.新课程将同一学科的内容分为若干(B)。 (单选 ) B.模块

78.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更强调(ABCD)。 (多选 ) A.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B.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C.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D.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79.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是指(acd)。 (多选 ) A.认识与感悟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0.新课改环境下,对课程是这样理解的,课程是(BC)。多选 ) B.体验课程C.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

81.新课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有(abcd)。 (多选 ) A.教学方案的设计者B.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C.学生行为的评价者 D.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82.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ABC)。 (多选 )A.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C.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83.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应呈现出(ABCD)。 (多选 ) A.丰富性 B.多变性 C.复杂性 D.非预设性

8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AC)作为两大理论支柱。 (多选 ) A.多元智能C.建构主义

85.学习过程是以人的(A.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单选 )

86.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即(abcd)。 (多选 ) A.学校是一种简化了的社会B.学校是经过精选的社会C.学校是经过组织和条理化了的社会D.学校在多种影响中求取平衡

87.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当把现实的(B)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状态。 (单选 ) B.社会生活

88.叶澜对有待完善的课的理解是(ABCD)。 (多选 ) A.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B.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C.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D.这样的课就是真实的课

.叶澜提出,新基础教育就是(abcd)。 (多选 ) A.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B.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C.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D.其理念的核心是强调对生命的理解

119. 多元智能课堂教学环节策略提出了以下三种策略(ABC)。 (多选 )

A.多元导入 B.多元切入理解教材 C.多元化的作业 D.多元化讲解

120. 苏静在诗歌教学中,把男女生组成两个棋逢对手的诗社是(BC)。 (多选 ) A.潇湘馆 B.青云斋 C.兰若轩 D.醉翁亭

121. 李镇西认为教师教研的三大法宝是(C)。 (单选 ) A.民主,科学,个性 B.实践,阅读,写作 C.学习,工作,思考 D.

122. 儿童有四种本能: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索)的本能。 (填空 )P111

123. (自我认识)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单选 ) 27.杜威提出思维的五个步骤为:暗示、理智、(ACD)。 (多选 )A.假设C.推理D.检验 28.对于教师而言,()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 (单选 ) A.课堂教学

29.对朱永新的了解很多人是从他的那篇(A.《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开始的。 (单选 ) 30.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的过程。 (单选 ) D.生成性

31.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方法有(abcd)。 (多选 ) A.课外阅读B.参加学科小组C.有自由支配的时间D.避免死记硬背

32.交往的基本属性是(BC)。 (多选 ) B.互动性C.互惠性

33.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具有(ABCD)的作用。 (多选 ) A.提高认识 B.发展能力 C.加强交流 D.丰富情感

34.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AC)。 (多选 )A.导体C.火种

35.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是(abcd)。 (多选 ) A.开放性B.活动性C.创造性D.合作性 36.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交往)。 (单选 ) 37.教学中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ABCD)。 (多选 ) A.心态的开放 B.主体性的凸现C.创造性的D.个性的彰显

38.教育工作的能手对于课堂上所学的自己那门科学的知识了解得如此透彻,以致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c),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单选 ) A.教材B.教学大纲C.学生D.备课

39.教育即(ACD)。 (多选 ) A.生活C.生长D.经验改造

40.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A)。 (单选 ) A.集体评价B.个体评价C.诊断评价D.终结评价P267

41.空间智能,是指准确的感觉(),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 (单选 )A.视觉空间

42.李镇西提倡“语文民主教育”的特征可概括为(ABCD)。 (多选 ) A.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 B.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C.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D.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43.临淄区实验中学在实施“新基础教育”实验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ABCD)。 (多选 ) A.让学生学会选择B.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C.健全评价制度,把评价权还给学生D.完善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44.每个人都有多种表现的领域,表现为(ABCD)。(多选 ) A.智力领域 B.道德领域 C.课本知识 D.学习成绩

45.能够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是()。 (单选 ) B.创造

46.情境教学的特点是(ABCD)。 (多选 ) A.形真 B.情切 C.意远 D.理寓其中 47.情境教学的五原则是: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和(abd)。 (多选 ) A.突出创造性B.渗透教育性C.贯穿实践性D.注重发展性 48.情境教育的创立者是(李吉林)。 (单选 )

49.人本管理的特征为()。 (单选 ) C.相信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50.人的精神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 (单选 ) A.书籍

51.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的知识。 (单选 ) C.怎样做 52.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末,许多学生的()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单选 ) B.兴趣

53.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那末,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 (单选 ) A.教科书 .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那末,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住他的(C)。(单选 ) A.眼睛 B.学习 C.注意力 D.兴趣 55.社会性建构主义是在(维果斯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单选 ) 56.事实证明,各种智能间都具有某种“()作用”。 (单选 ) C.交互

57.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是:让孩子们去(C.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 (单选 )

58.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包括(ABCD)。 (多选 ) A.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B.人要有多种表现的领域C.让学生达到他力所能及的程度D.让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 59.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著作有(ABCD)。 (多选 ) A.《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B.《帕夫雷什中学》 C.《我把心给了孩子们》D.《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60.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 (单选 ) A.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124. 智力不正常的原因,家庭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原因在于(P66)。 (多选 )ABC A.家长的酒精中毒症 B.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 C.儿童在出生后的最初两、三年里没有受到完满的母亲教育 D.环境的影响

125. 人的本能冲动是潜藏在儿童身体内部的一种生来就有的能力。它最初是自发的,而且是没有一定形式的;(bcd)。 (多选 ) A.它是一种方法,一种学习的方法.B.它是一

种潜能,一种发展的能力;C.它是一种独创的和创造性的东西;D.是在创造别种东西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东西。

1.(ABCD)都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 (多选 ) A.家庭生活B.学校生活C.集体生活D.社会生活

2.(BD)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 (多选 )B.诊断性D.反思性

3.(A)是指,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 (单选 ) A.“研究性学习”

4.(C)提出,我们要文理兼融、多元并举的培养学生。 (单选 ) C.秦伯益

5.(A)是指,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 (单选 ) A.“研究性学习B.合作学习C.小组合作D.启发式教学P60

6.(A. “研究性学习” )是指,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 (单选 )

7.(A.研究)是教育工作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 (单选 ) 8.(abcd)都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 (多选 ) A.家庭生活 B.学校生活 C.集体生活D.社会生活

9.(B)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 (单选 ) A.书本世界B.生活世界C.教育世界D.活动世界

10.(C)提出,我们要文理兼融、多元并举的培养学生。 (单选 ) A.钟其泉 B.王敏勤 C.秦伯益 D.李吉林

11.(c)提出,我们要文理兼融、多元并举的培养学生。 (单选 ) A.钟其泉B.王敏勤C.秦伯益D.李吉林

12.(秦伯益)提出,我们要文理兼融、多元并举的培养学生。 (单选 ) (书上的答案是秦伯)P266

13.“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是()的观点。 (单选 ) A.叶澜 14.“从做中学”也就是(BC),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 (多选 ) B.从活动中学C.从经验中学

15.“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永远没有学生的成长”是(C.朱永新)的观点。 (单选 ) 16.“新基础教育”倡导的“还给”是(abc)。 (多选 ) A.把课堂还给学生B.把班级还给学生C.把创造还给老师D.把学校还给师生

17“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创始人是(B)。 (单选 ) A.朱永新B.叶澜C.魏书生D.李镇西P200

18.“自主学习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ABD)。 (多选 ) A.发挥学生首创精神B.将知识外化D.实现自我反馈

19.1939年7月,陶行知在(B)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 (单选 ) B.重庆 20.1997年9月,叶澜写了一篇充满激情而又理性的文章(a),提出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生命经历,是师与生生命的涌动和成长的论说。 (单选 ) A.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B.教育研究方初探C.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D.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

21.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学生完成(A.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方式。 (单选 )

22.从教师的角度看,多元切入理解教材是指教师度、多方式(B.呈现教材)。 (单选 )

2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A BCD)。 (多选 ).接受性学习B.发现性学习C.自主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P265

24.单讲社会的目的,其意就是(abcd),这个目的自然就是道德的目的了。 (多选 ) A.要养成一种人品B.能对社会有益C.能做社会有用的一分子D.能融入社会

25.道德是个体的(BCD)的有机整合。 (多选 ) B.社会智慧C.社会能力D.社会情感 26.杜威提出“生长即道德目的”,充分体现了他对儿童人格尊重和力图改革(ABC)的传统道德教育的努力。 (多选 ) A.死板B.压抑C.无效

126.称赞陶行知先生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B) A.鲁迅B。C.杜威 127.陶行知的社会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C)A.生活即教育B。社会即学校C。教学做合一 128.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包含(ABCD)

A.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B。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C.教育具有终身性D。教育具有全面性E。教育全民性

129. 魏书生科学管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他对(C)。 (单选 )C.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社科理论的认识和把握。

130.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具有(ABCD)的作用。 (多选 )A.提高认识 B.发展能力 C.加强交流 D.丰富情感

131. 李镇西提倡“语文民主教育”的特征可概括为(ABCD)。 (多选 )

A.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 B.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C.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D.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