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第十七回「会芳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有一个有趣的场面。
省亲别院(后由元妃题诗定名为大观园)竣工后,各处匾额、对联尚待题写,贾父便带着清客去现场起草,正好撞见了在园中玩耍的宝玉。因听塾师说宝玉虽不喜读书,但有些歪才,能对对联,便命他来拟定。
于是一座亭子得名「沁芳」,更有「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点出风景,连严厉的贾父听了,也不禁点头微笑。
无名的风景,经文字点染,生出了许多意趣。用贾父的话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一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纵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西湖景区,岂不是一座对联的大观园吗?
曾有人专门作过辑录,算上那些旧时流传的联句,竟达两三千条。它们在给西湖留下了宝贵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给游人提供了一种西湖的打开方式。
在开始西湖楹联阅读之旅前,不妨来想一个问题,古人为什么热衷于这一表达形式?
答案得从民族文化的特点去找。汉语的语音简化后,给对偶创造了条件。从骈文到律诗,中文的遣词造句在对仗上不断积累经验。对联即是这一倾向中运用最广泛的形式,堪称根基于汉字思维的国民文学。
而古建筑讲求中轴对称的形态又给楹联提供了天然的位置。对额不单是装饰的成分,已然成为古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最先为人注意,甚至喧宾夺主。
中山公园内的「西湖天下景」亭上有一副广为流传的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可以说给西湖的景色来了一个总评。重叠强化了对称的要素,也提供了天然的音节停顿,使其富于节奏感,好似西湖的景色连绵不断,使人流连。
无独有偶,岳庙附近的竹素园内也有一幅叠字联,出自晚清大儒俞曲园之手。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有意思的是,每联中翠与红,莺与燕,风和雨,暮和朝,本身就可以相对。而且处处、年年又都是副词。重叠的遍指作用,也在视觉上与处处、时时应和。
这两幅对联中,和雨相对的词并不一样。那么,究竟怎么才算对呢?细想之下,在平仄、词性的基础上,对的程度其实是移动的,可以不断琢磨。例如巧妙的一字对「墨 泉」中黑与白,土与水又分别对应,属实把文字当成游戏玩了。
当多个层面实现对应,便有了让人称绝的「绝对」,例如「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不仅拆字对应,而且意义关联,烧柴火岂不是烟多吗?
不难理解,对的构成,其实仰赖于下联,「天生一对」其实是事后之见。上联相当于是出题,限定形式,设置种种难点,下联则是应对。因而总是蕴含着一对多的可能。
无情对这种奇特的形式便将形式凸显出来——形式上可成对,语意却无关,颇为无厘头。可以说是另一种绝对,不过,是隔绝的绝。
九溪内便有这样一幅对联——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
一茶四碟二份五千文
对此郁达夫有专文记载。在九溪游览喝茶时,他听到一位老翁用杭州话算账的话,一茶四碟二份五千文,于是灵机一动,有了以上对联,引来同行人的哈哈大笑。
这提供了对联的另一种思路,不是挖空心思去想,而是「得来全不费功夫」。集句联即是把两句现成的话放在一起,形成新的意境。
白公祠有一联,即是用两句白居易的诗来评价白居易,可谓别出心裁——
但是人家有遗爱
曾将诗句结风流
龙井茶室也有一幅引用苏轼诗句的集句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不知擅长接连使用比喻的苏轼看了会作何感想。不过从对联的角度看,这幅联其实有缺陷,因为比西子、似佳人犯了重复的忌(术语是「合掌」)。
除了表现文学趣味,对联也能作为浓缩的历史,把文化记忆融进对称的表达。西泠印社内仰贤亭上有一幅112字的长联——
诵印人传记,如龙泓之雄浑,鹤田之渊懿,完白之清奇, 自子行铁笔后,各具丰裁,固不囿两浙专家,集同好讨论一堂,洵能绍秦汉先型,斯冰遗法
考西湖志乘,若居复作水亭,嗣杲作书楼,东坡作石室,于乐天竹阁侧,别开幽胜,更卜筑数椽精舍,继往哲重联八社,尤足助林泉逸兴,唐宋风流
这幅长联由丁立中题写,手笔不凡。杭州的丁氏家族对西泠印社的创建贡献巨大,想必是心血系之,才有此精联,不过,也对读者提出了考验。
这幅联需要注释,才能读懂。上联中,龙泓、龙泓、完白,分别指印学先贤丁敬、清初篆刻家林杲、清代皖派篆刻家邓石如,子行则是指元代金石学家吾丘衍。
两句话把一部印学史及仰贤亭周边的营造情形都概括进去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西湖边人文与美景想结合的范例。
万松书院内的大成殿,也有一幅异曲同工的好联——
出陬邑,游宋陈,归鲁封,授弟子,夙夜苦申孤诣
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古今咸仰大成
在《论语》中,子贡曾向孔子问过一句能终身奉行的话,佛学中也有三法印之说,都是以赅简的言辞,传递心法。
楹联,同样有此功能,许多悬于民居、祠堂中的楹联便表达了修身的训诫,而寺庙内的联句也不乏理趣。比如灵隐寺藏经楼济公像两侧的这幅——
应事岂宜有俗意
为人不可无世情
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穿梭,很能体现济公的洒脱形象,也契合佛门悲智双运的训示。读楹联,体悟其中的道理,或许比求神拜佛更有益。
相信很多人,看到过这样一组杭州地铁广告:太“( 集贤亭图片 )”了!超“( 雷峰塔图片 )”的!
一些人不明所以,给出了自己的猜测。广告公司的用意,无非是想宣传杭州,让大家发挥想象,自由形容。其实,答案就在图中:如果把图片放大,那些亭台楼阁中一定有上好的对联,替杭州做注。
楹联是游览西湖的一个小窗口。在曙光184号的阅见西湖,藏着更多打开西湖的新方式。这里集「图书文创、咖啡轻食、在地风物、器物美学」于一体,通过类型丰富的艺文活动和社群运营,链接起西湖人文与城市潮流的脉动。
晓风书屋的书架上有关于杭州的各种线索,转角的樢咖啡则为阅读提供了最佳伴侣。咖啡师用夏日新品玩起了对仗元素:「红茶咸法酪」里茶香对上了海风;椰子与西瓜的组合,有了「西瓜椰云拿铁」......
一杯咖啡,几卷书香,西湖边的角落正在滋生新的生活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