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忿恚基础解释

忿恚基础解释

来源:知库网

忿恚的基础解释是:怨恨发怒。

忿恚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忿恚详细内容】

⒈ 怒恨。引:《战国策·齐策六》:“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宋苏辙《四论熙河边事札子》:“今若不问枉直所在,兴忿恚之师,为必取之计,则关陕兵祸渐不可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姚安》:“自此贫无立锥,忿恚而死。”⒈怒恨。引《战国策·齐策六》:“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宋苏辙《四论熙河边事札子》:“今若不问枉直所在,兴忿恚之师,为必取之计,则关陕兵祸渐不可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姚安》:“自此贫无立锥,忿恚而死。”

二、网友释义

忿恚,形容词,指“愤怒的、恼怒的”,出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三、汉语大词典

怒恨。《战国策·齐策六》:“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宋苏辙《四论熙河边事札子》:“今若不问枉直所在,兴忿恚之师,为必取之计,则关陕兵祸渐不可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姚安》:“自此贫无立锥,忿恚而死。”

四、国语辞典

⒈ 怨恨发怒。也作「愤恚」。引:《后汉书·卷三八·度尚传》:「时荆州兵朱盖等,征戍役久,财赏不赡,忿恚,复作乱。」忿恚[fènhuì]⒈怨恨发怒。也作「愤恚」。引《后汉书·卷三八·度尚传》:「时荆州兵朱盖等,征戍役久,财赏不赡,忿恚,复作乱。」

五、关于忿恚的词语

恚忿  忿恚  忿忿  嗔忿忿  恼忿忿  气忿忿  

六、关于忿恚的造句

1、且刻在大石碑上,立于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的通衢大道上,“往来见者咸以为笑,北人无不忿恚,相于谮浩于帝,以为暴扬国恶。

2、永愿蠲除忿恚心常乐修行诸佛法。【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52907/造句】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忿恚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