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谈辞典简编版是什么

清谈辞典简编版是什么

来源:知库网

清谈的辞典简编版是:原指魏晋时代知识分子的纯哲理的谈论而不务实际。后也指不切实际的言论。 【造句】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有名的清谈之士。

清谈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清谈详细内容】

清谈qīngtán。(1)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清谈[qīngtán]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例清谈误国。英idletalk;

二、汉语大词典

亦作“清谭”。(1).清雅的谈论。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唐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前蜀韦庄《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刘主,自吐清谈护汉储。”清昭梿《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晋葛洪《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沈约传》:“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藉世,颇累清谈。”(3).谓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三国魏何晏、夏侯玄、王弼等,至晋王衍辈而益盛,延及齐梁不衰。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晋书·隐逸传·鲁褒》:“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宋王安石《谢安》诗:“谢公才业自超群,误长清谈助世纷。”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魏晋清谭之士林,东汉礼教节义之士林也。”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东晋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4).后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迄今专以八股六韵,徒事清谈,抛离实事。”沙汀《忆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荃麟同志喜欢‘清谈’。不!尽管我们谈话不少,他却从未说过空话。”(5).泛指一般闲谈。清沈涛《〈瑟榭丛谈〉自序》:“或爨苏清谈,閒话风土。”王闿运《〈桂阳州志〉序》:“诸桂阳方外神怪清谭之资,不可阙也。”沙汀《困兽记》十一:“这里主要的消遣是清谈。内容无所不包,上到国家大事,下至某节街上忽然发现了一匹老鼠的残骸。”

三、国语辞典

清新高雅的言论,如:「现代人多务实际,不好清谈。」清谈[qīngtán]⒈清新高雅的言论。引三国·魏·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盻叙忧勤。」唐·韦庄〈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刘主,自吐清谈护汉储。」⒉闲谈、闲聊。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闲了却与富翁清谈,饮酒下棋。」《儒林外史·第八回》:「用过饭,烹茗清谈,说起江西宁王反叛的话。」⒊魏晋时代知识分子的哲学谈论,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不涉及任何现实事情。后亦 指不切实际的言论。例如:「现代人多务实际,不好清谈。」

四、其他释义

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庄,空谈玄理: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后泛指不切实务的谈论:二三知己,清谈终日|清谈误国。

五、关于清谈的造句

1、在办公室清谈国事政事很容易,可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却很难,而现实是清谈国事政事者有话语权,解决实际问题者常常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

2、佛教在对本土文化的曲迎中曲藏原始佛义,悲悯被消释,佛理清谈成了论辩技巧、华美言辞的演练场,佛学成为士人摩登的标识。

3、我读书时主修心理学及历史,因此我强烈地感到这现象有多可悲。专家们如何的认同,在清谈节目里侃侃而谈,或著书立说以求哗众取宠,他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论述是极其不真确。

4、“王衍清谈,常持麈尾;横渠讲易,每拥皋比。

5、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6、他达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节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

六、关于清谈的法语

Qingtan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清谈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