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过去了,人生中的三分之一如白驹过隙,剩下的余生又该如何去渡过呢? 早在高中的时候就给自己一生的生命状态做了定义:生当如夏花之绚烂,死当如秋叶之静美。
这前二十五年分为几个阶段:
孤僻懦弱 1 - 18 岁
童年 不堪而又充满快乐的时期
在家人的回忆里,小时候的自己很安静,很好带,不吵不闹经常哭,不争不抢经常哭,不问不答经常哭,宅宅的而又喜欢搞鼓事情的小顽童。
少年 懦弱而又充满幻想的时期
在自己的回忆里,青葱时代的自己不敢问老师问题,看到老师就怕怕,那时初中离家很近很近,经常放学后在学校打架 ,属于很腻害的那种类型,然而同时也经常被人打
自信自强 18 - 20 岁
青年 崛起而又充满情殇的时期
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转折点 — 遇上人生当中的两个恩师:
高一班主任(语文老师)燕姐,她对我内在价值的挖掘和自信心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带着我走入了诗歌的世界,恩师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就是一切;事在人为,有真心就能融化所有坚冰。这两句话一直陪着我走到现在,每次快要放弃时总会想起这两句。
高三班主任(物理老师)玲姐,高二文理科分班之后,阴差阳错进了差班,我也因为一心的不甘当上了班长,经常和恩师交流如何改善班级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下面对所有人发表演讲,此后再也不怕在讲台上进行演讲,一点一滴让我学会了公众表达本身。
思想启蒙 20 - 25 岁
在我的高中时代,县城里难以买到什么好书,有些好书是学校有时候办活动出版商过来的,淘到宝的第一本思想启蒙的书叫做《北大批判中国教育有病》,发人深省,从此走上了关注教育并致力于教育的路上。(后来这本书被学弟弄丢了)
第二次启蒙是在大二暑假时参加的一场暑期社会实践,真正经历了身心灵的考验,开始接触毛泽东思想与所谓的新青年们之间的交流,那个时候似乎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归属。
第三次启蒙 大三碰上了新民学会(当时要没碰上,估计现在就不会来上海了,因为主编在上海),一个以大历史视角看待世界风云变幻,以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农底层立场的相关资讯传播和思想表达的网络志愿者组织。
最后一次则是自我启蒙,创办了新青年学友会线上学习小组,起起伏伏,一路走到了现在。一个人在被启蒙之后升级到自我启蒙,很多事情看起来也就不那么复杂了,过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现在看的依旧是那不变的山山水水。
前二十五年,我独身一人,后面的五十年(甚至更久),谁愿意与我一起携手同行,共同开创新青年的美好未来呢?️ 新青年,新思想,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