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标签,大用途,颠覆你阅读习惯

来源:知库网
彩色小标签

爱书之人,多少有些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有的人喜欢带着笔读书,随看随记,一本书看完,书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心得笔记;有的人则喜欢在书上用不同颜色的笔作标记,或是划线,或是画圈,看过的书总是留下五颜六色的痕迹;有的人爱惜书本,舍不得在书上写写画画,即便是看过多次的书,也依然保持干净整洁,最多是留下书籍曾被翻阅的痕迹;还有的人喜欢用书签或者折页的方式,记录读书进度。

以前我看书的时候不喜欢做笔记,一是因为我还是比较爱惜书本的,喜欢书页保持干干净净,看起来清清爽爽;二是我的阅读速度比较快,一本书打开便是一目十行地翻阅,很少有停顿下来写字的时候。偶尔遇到有喜欢的字句或段落,才会停留下来多看几次,所以通常我看完一本书之后在书本上留下的痕迹不多。也是因为标记不多,所以在二次阅读的时候,想要重温精彩段落,只能凭着记忆再翻阅一边全书,多少觉得有些耗费时间。

于是我开始尝试学习别人的阅读方法,例如,读完一本书之后,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阅读笔记,将书中的主旨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花3个小时阅读一本书籍,再用30~40分钟整理一份思维导图,既不用在书本上写写画画,也能在二次阅读的时候迅速找到重点内容。思维导图的确是很好的记忆整理工具,能清晰的展示书中内容的结构框架,同时也能增强记忆,提高阅读效能。但是这个阅读方法实践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做思维导图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也需要一块完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一旦被打断,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回想当下的思路,所以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坚持起来并不容易。2018年我阅读了25本实体书籍,留下思维导图阅读笔记的,只有10本,还不到一半。

2019年伊始,我定下了每周阅读一本实体书的目标,除了延续原有的阅读习惯之外,我在也不断寻找新的更高效的阅读方法。年初在某个阅读分享的讲座中学到一个小技巧,阅读的辅助小工具——彩色透明小标签,在阅读的遇到喜欢的内容或者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就贴上一个标签。不要小看这个贴标签的动作,这是一种有形的记录模式,比用笔在书上画圈圈更加直观。一本书看完,标签就像尺子的刻度一样,让你可以清晰知道这本书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二次阅读的时候就大大节约了时间。在实践了两个多月之后,尝试使用了好几种不同品牌的指示标签,现在也算是有些心得体会可以与大家分享了,姑且就称之为“标签阅读法”吧。

指示标签的选择

市面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指示标签,比较常见的是以下两种,还有一些文创类型的,造型独特可爱,唯一的缺点是价格稍贵,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①普通彩色便签条(不透明)

这种标签贴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物美价廉,只需要几块钱就可以买一包;缺点则是不透明,贴上标签容易遮盖文字,粘性一般,容易掉。我买了一包只用了一次,就束之高阁,放弃了。

②荧光彩色半透明便签贴

这种抽取式的透明磨砂小标签是目前为止使用感最好的一种,为避免广告嫌疑,这里就不说品牌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这种标签的优点是,除了颜色部分,其余为磨砂透明色,直接黏贴在书本上不会遮蔽文字影响阅读,标签表面可以清晰书写标记,便于查阅。标签粘性适中,可轻易撕下不影响纸张完整,也不会留下难以清理的残胶;并且还能重复使用,不影响使用效果。这种小标签的质量差别不大,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能力自行选择不同的品牌和造型。

阅读使用标签贴的优点

①提高阅读速度

别看这只是一张小小的彩色标签,在阅读过程中可是起了大作用的,尤其适合像我一样习惯迅速阅览书籍的人。在阅读的时候,遇到需要标记的地方,随手抽取一张标签贴上,然后继续阅读,无需停顿下来去写画,大大提高阅读速度。贴标签这个动作,也像是在玩一种游戏,让阅读变得更有趣,让你舍不得停下来,直到把书看完。

②让阅读变得更有成就感

阅读是一种主观行为,本是无法通过工具去测量的,而一枚小小的标签,可以成为测量阅读的工具,成为此书已阅的证明。因为只有翻开那一页书,才有机会贴上标签,不管记不记得住书中的内容,反正标签可以证明这本书我是看过的。随着阅读的深入,标签每贴上一个,就超越了上一次的高度。各种颜色薄而轻巧的小标签代替了厚重的书签,不会给书本身增加负担,还可以清晰看到阅读的进度。等到一本书看完的时候,看着贴满标签的书籍,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标签也为这本书打上了烙印,证明它的价值。

③书籍清晰分类

用不同色彩的标签可以轻松将书籍分类,比如说,看小说类的书籍,用红色标签标记精彩段落;看教辅类的书籍,则用黄色标签标注考点内容;标签的作用就是清晰分类,有效归档。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据一本书贴上标签数量去判定这本书的重要程度,在整理和收纳书籍的时候,有效归类摆放,有用的书放在显眼的,易拿取的位置,而那些不是太重要的书籍,可以放到不起眼的位置去。

有的人很喜欢买书,家中的书柜拥有藏书几百上千册,可是在朋友来家里做客,请求荐书的时候,他却很难迅速从书柜中找出哪本书是是值得推荐给朋友的。假如养成标签阅读法的习惯,他就能够依据书上标签的情况,迅速判断出,书柜上的哪些书是已经看过的,然后再从中挑出一本标签贴的比较多的,随手打开一页,念上几句精彩段落,便成功地将一本有用的书籍分享给了朋友。

让二次阅读更有效率

阅读时贴标签,一定是有感而发才去贴的,或是书中内容让人产生共鸣,或者是看到的字句内容值得推敲深究,总之,每一个标签的标记,都代表了内容是有用的。一本书看完,如果没有贴上几张标签,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这本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能用于打发时间。反之,如果一本书看完,贴满了密密麻麻的标签,就代表这本书对你是有用的,可以反复再读。那么,也因为这些标签的存在,在二次阅读的时候,可以只精读贴上标签的部分,目的性强,且效率高。不用靠折页或书签保留索引,也不用凭记忆猜测内容所在的页码,只要看到贴有标签的书页,就知道这一页一定有你想要再次阅读的内容,极大提高了二次阅读的效率。

这个阅读技巧的分享者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说,凡是书柜里贴过标签的书籍,他是不予外借的,如果朋友喜欢,他宁愿买一本新的送给朋友,也绝不外借。因为标签代表了他为这本书是付出的2-3个小时的时间,外借等于是借走他的时间,如果书本外借后不慎遗失,就等于丢失了这段时间,这个后果他承担不起。所以说,小标签,大作用。如果你对标签阅读法感兴趣,不妨去文具店买一包小标签,立即可以尝试边读书,边贴标签的趣味和魅力,绝对能够颠覆你以往的阅读习惯,让阅读变成一件更好看,更好玩的事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