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佛教,就让人不得不想到印度,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自从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00年进入印度次大陆以后,这个民族便不停的被外族入侵,曾先后遭受过:波斯人,希腊人、赛人、安息人、、大月氏人、蒙古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家和民族的入侵。不要看他们皮肤黝黑,他们与伊朗人、和日耳曼人同属一个人种,都是白种人;即便印度遭受过如残酷的蹂躏,也不改印度人对宇宙对生命保持自己独到的见解,产生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等影响世界的宗教思想。
印度文化并非全部出自雅利安人,但是还是以雅利安人的信仰为主要的信仰,雅利安人最早居住在五河流域,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和阿富汗境内,渐渐的向印度南方影响,但是也未曾影响到德干高原以南。到了梵书时代,实力逐渐向恒河上游,包括部分中国地区扩散,进入到了佛陀生活的宗教领地。
当时婆罗门势力仍然只在印度的西部,而沙门外道则弥漫于恒河中流一带。而湿婆和韦纽天的密教则是起于南印度,慢慢的向北直到影响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印度宗教学说极杂,总体来说只研究三个事情:一,业报轮回,二,解脱之道,三,人我问题。
轮回之说:有两层要义:(一)身死而灵魂不灭,(二)为惩恶向善,颜夭跖寿,均在来生受报。因业报而顶轮回,轮回则不能脱离生死苦海,有生有死,有欲生之心,则万障俱张,不能常乐我净,所以才有了出世的修行。
解脱之道:既然业报轮回,难脱苦海,人们定要寻找解脱知道,但是解脱的方法各有不同,(一)戒律,要求修行之人,自持严整,清心寡欲,毁身练志,刈除嗔痴。
(二)禅定,外修为苦行,内修为禅定,摒弃世界的一切杂念,心住一处,以达到不可思议之思维境界。
(三)智慧,印度人认为的智慧,不是西方人所认为的智慧,而是通过禅定以后得到的一种智慧;人生烦恼的根本是无明,而智慧是与其相对治的,以帮忙修行者断去诱惑消灭苦难。
(四)信仰,笃信神权,依靠神的力量来获得解脱。(这一点于佛教完全不同,佛教是无神论之宗教,而印度其它宗教均为有神论之宗教)通过祭祀、密咒等形式达到极乐世界。
人我问题:什么是我,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印度人认为我是比较难定义的概念,一种观点认为我是由色(物质)构成的,吃食物长大;一种认为我是无色的(非物质的)为想(知识)所造;印度人认为宇宙实为大我,真我真如;《奥义书》认为所谓的自我者,叫做阿提芒,意思是梵就是我。没有找到自我的人不得而知,受万世之苦,轮回不殆;而知之者,就可以找到解脱。梵与我都是世界的原质,梵就是我,我就是梵(可参考超体中的lucy最后化作为无处不在的梵),无内无外,无生无死,不可见闻,不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