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杨协成,一瓶游走在市场边沿的老旧回忆

来源:知库网
70年代出生的人总对老旧的事物难以忘怀,这是特定时代的人在对过去时代留下的痕迹所抱有的特定情怀。

        1998年的夏天,初来广州,那时在中大的篮球场打了场球,打完后朋友说要带我尝试一下羊城的味道,于是两人在球场旁边的小卖部一人来了一支杨协成的豆奶。冰镇的豆奶,入口有种淡淡的大豆的腥味,伴随着浓郁的豆香,停留在喉咙里经久不散。年轻的味蕾瞬间被这种浓郁所俘虏,竟然让我在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成了它的忠实粉丝。自此,那些横行在大众市场的可乐、雪碧之流饮料在我眼里均成为了浮云,再难流入口中。 后来,在广州呆久了我才知道,不仅仅是我,这一口玻璃瓶里的浓郁豆香是属于我那个年代里头在广州打拼人们的集体回忆。

        晃眼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那时的年轻人如今已过中年。时间洗去了青涩的脸庞,也换来了成熟和稳重,还有家庭、妻儿以及肚腩上日渐丰盛的赘肉。甚至连喝豆浆的习惯也在这年月不断推进中慢慢的消散,偶尔会在怀念陈年旧事的时候会想起那股喉咙的甘香,会想要再来一口那时候的广州味道。只是大街小巷上的商店冰柜里如今都再也看不见杨协成的影子,曾经能占满半个小卖部冰柜的杨协成再也看不见了。

        以我这些年对杨协成的熟悉都为此感到震惊!

        曾几何,杨协成几乎占据了华南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依据其外资企业的技术优势,以及长远的本土化发展策略,远远的把其他同行甩在背后,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成为整整一代广州人甚至是岭南人对于豆奶、饮料的回忆都不为过。但这二十年的时间过去,如今,杨协成的光芒正日益消散。时代在进步,技术的普及与开放,行业进入门槛变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在潮流中,杨协成并没有激流勇进,而是在不断的衰退。

        其实在市场衰退的背后,是杨协成本身企业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的必然后果。市场在不断的进化,但杨协成依旧是不断沿用老旧的机制在进行运转。业务配备不齐全(根本就没有);渠道划分不明确;市场价格混乱;费用报销困难;滞销产品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旧货问题严重;出尔反尔、说话如同出气,答应的事情,全部没有付出实际行动;问题无限制拖延,最终没有解决;等等这些问题无一不是在不断的拖着杨协成这个巨人身躯的后腿,让其无法迈开步伐前进。

        从根底来说,杨协成的产品质量并没有什么问题,无论品类还是口感都非常有市场。但实际问题是经销渠道并没有维护好,营销商与零售商从产品分销中难以得到明显的实质收益,并且遇到问题的时候难以得到解决,由此对企业的好感度不断下降,再难以建立信任度,最终企业被零售终端所抛弃,再以进入零售终端,进入冰柜,进入消费市场。而原有的市场却正被维他、统一、康师傅、哇哈哈等等一系列竞争对手瓜分蚕食,再难夺回。

        如果这些问题再得不到解决,可以断定,在市场机制的自然淘汰下,杨协成这座大厦离倾塌已经不远。最终能给老广州遗留下来的,也就只有曾经那一口润在喉咙里经久不散的浓郁豆香的回忆了。其它的都会成为过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