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书单】我敢肯定,你会爱上这些书

来源:知库网

自从开始做分享故事和心得的自媒体后,越来越觉得多阅读的重要性。在没有较广的知识面,很难在陈述一件事的时候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文章会被很明显的栅栏给圈住,讲起事情来显得格外的单调。

我就是很好的例子,书看得不多,但喜欢写字。所以每当我想好一个专题去写的时候,往往要到处找资料,这样单单在找资料这一件事情上,就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这时候我就会想,要是我早点看看相关的书现在就爽了!

早干嘛去了……

还有朋友跟我说,多看看书对于他追女孩很有用……

我爱读书,读书使我快乐。

回到正题。

现在出版业相当发达,自费出书也都很便利,所以市场上的书良莠不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伟大的试水者,比方说,我。

书单

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推荐阅读时候的BGM:琵琶语

我是先看的电影版再看的书籍,但我惊奇地发现,这本书带给我的精神冲击远大于强调感官效果的影视作品。所以我推荐,那些看了电影的,最好再回到书里面,慢慢地去品读。

这本书用书信的方式写一个女人低到尘埃里又绝不肯松手让它真掉进尘埃的暗恋。文字的细腻程度让我很难相信这本书的作者,茨威格,是个男性。

她喜欢他,可是,谁都知道,他们两个之间有那样难以逾越的鸿沟,悬殊的社会地位,悬殊的年纪,悬殊的性格。可是爱情啊,从来不知道对错,不分清后果。

他有好多好多书,房间显得那么有品位,穿着又那么得体,应该是个绅士吧。女孩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书,她一下子被他迷住了。

但他呢,总能在深夜踩着台阶和别的陌生女人肆意欢笑而归。

但她真的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爱一个人,会把自己放得很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

他们没有任何可能产生精神上的沟通,女孩就把所有对他的爱,都通过肉体去诉讼,她把自己的初恋交给他,初吻初夜也给他。即使下次再见,他总是想不起她是谁,全当某个风尘女子吧。

说真的,我觉得这个女人过分卑微了,仿佛全世界都只能在这的狭隘。

可当茨威格描述了一个俨然屠宰场一般的产科医院时,医院那么的没有羞耻心没有尊严甚至没有半点温暖,可她隐忍坚强,不卑不亢。对,不卑不亢。

即使爱情显得卑微了,但爱一个人的心,爱的结果,都那么不卑不亢。

金句:

2.《回眸》

推荐BGM:Diamonds and Rust

可以这么说,在看《回眸》之前,我没有读过蔡智恒,看完回眸后,我先是反复把回眸又看了三四遍,然后去看了蔡智恒的各种书。其中《米克》、《鲸鱼女孩,池塘男孩》、《第一次亲密接触》、《爱尔兰咖啡》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书,今天我就介绍一本《回眸》,希望你们看完回眸后,会爱上这个叫蔡智恒的人,然后和我一样,把他的各种书找出来看。

其实蔡智恒起标题不算厉害,这些标题看起来就像烂俗的言情小说,但是在这里,我们还是要相信大俗大雅这个词,因为这些书,真的超级棒。

现在更流行的文都是主角和配角勾心斗角然后取得胜利的文章,因为这样剧情会显得格外跌宕起伏,吸人眼球。

但看多了心会老的,所以看看蔡智恒吧。(以下称作“痞子蔡”)

痞子蔡的文章读了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仿佛这个世界太过于复杂,突然遇见那么单纯的情感,真的会感动的一塌糊涂...

小说的一开始,男主被所谓“众望所归”的终龟所望,代表班级要写一万字作文参加比赛,但他文笔并不好也不是自愿请缨,所以这件事带给他很大的困扰。这时候他认识了读夜校刚好坐他位置的女生,两人一直用写字条的方式逐渐相熟。

两个人一直没见面,只是毕业后,过了许多年,他都会经常想起这个女孩。

后来也再次相见了。女生弹《Diamonds and rust》给他听,他听得留下眼泪。

她说:你知道么?我念高二时,每天傍晚匆忙进教室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座位上写字条,写完后放进抽屉。

就在这间教室,我认识了一个没公德心、低级无聊的高中男生。

他说:好巧,我也在这间教室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清新脱俗的补校女生。

多美好,虽然我想过,在一起也没事的,烂俗就烂俗吧。可是他们虽然没有走到一起,但再见相逢,就像穿梭了那么多的时光一般。

遗憾,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金句:

“我高中时的习惯是念书,爱好也是念书。”

3.《看见》

前面两本书都是相当感性的,但我们要想真正地成长,少不了看一些理性的文章,所以我想到了柴静的《看见》。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在豆瓣读书里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认为《看见》是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节目,要从自我,他者,他者指向自我这三者中找出症结所在,而柴静知识里更多的是胡适先生的老三篇:容忍、独立、自由。也缺少足够的政治、经济、历史知识。觉得柴静做的不够好。

文章写于2012年12月。

评论别人节目做得如何是个相当理性的问题,我把这个问题放在介绍一本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书前面,希望每个想去读柴静的人也学会理性。

以前也会在电视里看到柴静,但不多,而且也没有去注意。直到去年,看了柴静自费拍摄的《穹顶之下》纪录片,才对她开始有所关注。

在此之后我便看了《看见》,说真的,我很佩服她,她从一个一开始对真正的新闻界一窍不通甚至提问都提不好的人,到能把白描这种写作手法用到给人一种电影长镜头的从容。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绝对的将心比心,但新闻人就是要把这个相对做到往绝对上面靠拢。

就像我国著名美学家高尔泰在某次演讲上说的:有人在还原“人”,有人在踏踏实实地认识“人”,不急躁,不灰心,像任性却温柔的水流。

这个过程柴静拿捏地很好。这可以从为了拍穹顶之下她收集数据的认真严谨,从母亲的身份出发真心而震撼力十足看出。

而通过《看见》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真正合格的新闻人或者说职业人是如何炼成的。

金句:

我白他:“怎么了?”

“过分得体。”

“什么意思?”

他来劲了,比划比划:“要像打枪一样。有句话,叫有意瞄准,无意击发。要有这个'无意'。”

4.《红处方》

最近有部网剧《余罪》格外火,几乎是空间朋友圈人人皆知余罪,都看过余罪。《余罪》是一部讲述警方与贩毒方斗智斗勇的网剧,但里面更多的只是如何斗,里面虽然有说到毒品的危害,粉仔服用后大半夜跳舞,余罪服用后乱说话。这只是冰山一角。

而《红处方》,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毒品。

作者以一位伪装成吸毒者而潜伏在戒毒医院的前藏地医生的视角来写戒毒所里的病人。    但病人们一个个即使面色憔悴,但当毒瘾上来的时候,明知道自己就是为了不让毒品危及自己的生命才来的戒毒所,依然想方设法地吸上几口毒。

但世界上从来没有以毒品为载体的幸福。

这是一本以故事为主线的书,所以我不想透露故事的内容。

我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本书的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并自警。

5.《我们仨》

最好的文字就是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这本书就是最好的文字。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不再去计较遣词造句,慢慢地去感受杨绛先生的心理变化。

她把驿道比作人生,客栈比作寓所,在这条路上,寻寻觅觅。自己也老了,寻钟书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腿脚不好,女儿做老师身体不好,但经常两边跑来跑去,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三个人互相保护互相祝福互相牵挂。但最后还是走散在了古道驿站口。

她这样说: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她孤身一人回忆过去,有悲有喜,悲的让人掉眼泪,喜的也让人掉眼泪。全文里没有过重的悲伤和压抑,更多的是曾经温馨生活的回忆。像她自己说的,我还在寻找归途。

回忆,也是一个家。

不禁令人无比唏嘘。

相信看完这本书后,每个人再去看那个简单的标题(我们两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都会无比感慨。

就在今年,杨绛去世,不知对于“我们仨”是不是重聚。

金句

.6.《岛上书店》



中年丧妻的书店老板。这并不一定是一种不幸。不幸的只是,在此前,他在生活中只需负责愤世嫉俗的那部分,所有的长袖善舞都由他的妻子来负责。

他的读书品味,对销量毫无帮助,因为他讨厌一切名人传纪、成功学、八卦以及卖弄的书籍。书店的经营,主要靠游客来维持,可他讨厌游客。他对镇上所有人和活动都不关心。如果不是娶了一个出身于艾丽丝岛的妻子,而妻子正好有一笔基金可以够开一个书店,这辈子,他大概除了读文学博士,继续愤世嫉俗之外,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生活了。

有一天晚上,他喝醉了,梦到他的妻子在身边,万念俱灰,准备溺死在酒瓶里算了。

第二天,他发现了两件同时万念俱灰的事情。第一,他拥有的唯一值钱的东西,一本价值几十万美金的珍本书,失窃了。第二,有人在他店里留下了一个快2岁的女孩,原因是,孩子的母亲,希望她的孩子在书店里长大。

这真的是一个蕴藏了很多悲伤的故事。里面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悲伤,封闭的书店老板,母亲自杀留下的孩子,孤单无聊的警察,婚姻绝望的中年女教师。

但这绝对不是一本属于绝望的书。当他决定抚养那个女孩的时候,因此他不得不求助于别人,而求助,则让岛上的人因为善意联系到了一起,又因为要抚养孩子,他开始看以前不曾留意的书,借此爱上了店里的图书推销员……

至于故事具体的脉络,亲自去看了才知道,愿这本书治愈你。

金句:

7.《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很早以前的时候就有在别的文章里提到这部小说,当时就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趣,想去看看。

后来一直拖延,以至于逐渐淡忘。

但缘分就是这样,可能已经到了淡忘的边缘,却还是在某个转角遇见。

在一个下雨天,我没带伞,跑进图书馆躲雨,在小说区随便转转,刚好看到了这本书。取过来,开始看。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不仅是小说,还是名画、电影。所以它表现的张力就格外大,光是以画作当封面的设计,就足够让人心动。

出身贫寒的女子葛丽叶,为生计前往画家维梅尔家中帮佣。葛丽叶视男主人如诗如神,内心产生了神秘的情素,拥有极高艺术天分的她,竟深深影响了维梅尔的创作,甚至成为画中的主角,却因身份地位的悬殊,空余一场情恨。

作者雪佛兰的笔触细腻到让人叹为观止,就像看到原画作者维梅尔在全神贯注地调色上色,每一抹情感都很独特,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生活。他绝对是个美学天才!

想学会塑造笔下人物,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吧!

想认识什么才是细腻又不至于繁琐,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吧!

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希望你们也会喜欢。

金句(选最精彩的一段):

8.《梦的解析》

相对于前面推荐的书籍,这本书显得枯燥了点,但逻辑性很强,对锻炼我们的学习能力很有好处。另一方面,相信每个人对于梦境都会很好奇。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每次你做了一个很真实的梦,但一醒来,却忽然间忘了很多,你很想捕捉更多的细节,但发现印象越来越淡,如果是个美梦,总觉得有点遗憾,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那小时候经常梦到自己从悬崖上摔下来,真的只是因为长身体才莫名其妙出现在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的梦中么?

如果你感到困惑,并觉得好奇,那就来看看弗洛伊德怎么解释的吧!

以上是我推荐的八本好书,喜欢么?

我只给第一和第二本写了推荐阅读时的BGM,其他的不知道配什么,大家有推荐的在评论区告诉我,谢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