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迷五百九十七: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9年4月2日
北山经北次三经中记载了一座山: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薁,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蛇鹈)
其中这个“景山”到底在哪里?
根据我破解的山海经“以形命名”的规律,要想破解“景山”,须先破解其外形特征,“景山”的外形特征取自“景”字金文象形图形。“景”字金文象形图形如下: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根据上述破解的“景山”金文象形图形,寻找符合特征的山,结合“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的文字描述,经过搜索、比对、分析,最终找到了这个“景山”。见下图: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
“盐贩”二字金文象形图形: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其中“盐”字为意形,指此地为盐地。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北望少泽”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其上多草、藷薁,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蛇鹈)”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
特别论述:北山经北次三经本是单独分开的两段经,但由于古人有意无意的抄译错误,使得北山经北次三经两段山经硬揉合在一起,造成后人在破译时前后矛盾,给破译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惑。实际上,北次三经自“景山”开始,就另外开启了一段山经。
山海经之景山、盐贩之泽、少泽、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