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华六篇

来源:知库网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每逢过节,我们家乡都会举行摔跤比赛,我很喜欢看摔跤那激烈的场面。

摔跤古称“角力”、“角抵”,既是强身之术,又是军事锻炼手段。忻定盆地摔跤兴起于南宋。当时,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在军中设“角抵”训练士兵。岳飞被害后,其部下一位忻州籍老兵程效婴回到故乡,为寄托岳飞抗金意愿,将军中所学跤术传给乡亲,深受乡人喜爱,故一传十十传百,世代相延,终成习俗,在长期发展中演变成了“挠羊赛”。明末清初,摔跤在忻定盆地广泛开展,经久不衰。

忻州的摔跤,不但在逢古会、唱大戏时,有村与村、县与县的比赛。去年八月十五,我就在古城看了一场精彩的摔跤比赛。在古城南门广场上,只见两个赤身大汉盯着对方,裁判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他们像两只被激怒的雄狮猛扑过去,于是两个人扭在一起,头抵着头,像牛顶架一样互不相让。两人踢、挑、钩、抱,变化多端,真是你用计谋我攻破绽。你争我夺,互不示弱,不断巧用绝技。一刹那,那台上的一个胖子使出一招,来了个“顺手牵羊”,右手一把将对方左手用力一拉,左手紧抱其右腿,“啊”的大吼一声,将对方扛在了肩上,随后将他摔倒在地上。顿时,台下一阵喝彩,我也猛劲的鼓掌。

摔跤是我的家乡忻州独有的风俗,也是受大众喜爱的运动。我喜欢我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与往常一样,今年的清明也是细雨绵绵。

我和妈妈来到森林公园踏青……上山时,周围全都是油菜花啊!细细的雨丝柔软地飘落在花瓣上,融成晶莹的水珠。只见几只燕子在低空寻找落脚之地。

只顾享受森林山脉的清香,双脚早已走的麻木,我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青团递给我,我看着拳头一半大小的青团,墨绿色的青团因为和了糯米粉变得晶莹剔透,活像一个圆鼓鼓的翡翠。我咬了一口,青团是粘的,是甜的,活像过年吃的汤圆,但又有一股清香,我两口把青团塞进嘴里,挤出一句话:“妈妈,为什么只有清明才有青团吃呢?“

妈妈微笑着给我讲了个故事: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一位农民在耕地时见清军正追赶以为太平军官,农民急中生智,将太平军官扮成自己的样子,才让他逃过一劫。后来,为了不让清军发现自己送他吃食,他就用艾草和着糯米粉做成青团。后来,太平军官成功返回大本营,原来他就是忠王的得力大将。

为了纪念“救命青团“太平军每年都吃青团。

我咽下甜甜的青团,顿时觉得它不止是吃起来香,还有一股力量所在——那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力量。

对于这些风俗文化,我们不仅要感谢,更应该永远牢记这些富含古代劳动人民精神智慧的传统,将它们传扬出去,名扬海外。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每年“三月三”是我们少数民族——畲族的一个隆重传统节日,这一天里畲族同胞们聚居的地方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宰杀牲口、祭祀祖先、吃乌米饭、打糍粑、对唱山歌等等来庆祝节日。

“三月三”畲族百姓蒸制乌米饭来欢度节日。在三月三前夕,勤劳的畲族妇女背着竹篓唱着山歌上山摘乌稔叶,他们将取回的乌稔叶子洗净,放在石臼里捣碎,取出过滤,用其汁将糯米浸泡半天米,捞起来,沥干后放在木桶里蒸熟而成。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起来嘴里糯糯的香软可口,如果你喜欢吃甜的,可加上猪油熟炒,撒上香脆的花生仁和白芝麻那更是鲜美了。由于乌稔这种植物对人体有开脾、清热解毒的作用,现在这道“炒乌米饭”早已成为我们宴请上的一道不可缺少的甜品了。

要说吃乌米饭是一种美味的享受,那么打糍粑就是一种力量的美。人们把事先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然后在石臼边缘站稳,双手紧握石锤长长的木柄,身子微弓着拉成架势,打糍一开始他们便放开了架势个个举着‘T’字型的把锤抡起胳膊,双手举过头使劲向石臼里的糍粑打下去,木锤下得呀又狠又准又有劲,进入状态的他们打锤的速度一下比一下急促,嘴里还不时发出有节奏的喊声,不一会儿这些身强力壮的男人们就一个个大汗淋漓了。

唱山歌是“三月三”又一个热闹场面。一大早不管是男女老少都穿上它们传统的节日盛装,从头到脚好好打扮一番,然后三五成群,扶老携幼的到山上竹林里互对盘唱,歌声委婉绵长,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喜悦和希望之情。小孩子们则用力摇着竹子,边摇边唱:“摇竹娘,摇竹娘,你长我也长,旧年是你长,新年让我长,明年我们一起长。”以示像毛竹一样茁壮成年。

这一天里他们还会参加隆重的祭祖活动,还在一起切磋他们民族的功夫拳,邀上几个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泡上一杯热气腾腾、浓香四溢的好茶,笑谈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时,无论是谁,都必须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过年时,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说说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在平时,因为各自工作与学习的繁忙,大家很难聚合在一起。作为小孩,总对每年这种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期盼。

在吃“团圆饭”时,我们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不会喝酒,这可怎么办呢?哈哈,大家一定听说过“以茶代酒”这句话吧,我们小朋友就会用饮料或是茶来代替酒来互相碰杯。大家相互间的碰杯,代表着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代表着彼此间新年的期待与祝福;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大家围在一起谈谈自己今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将它们与自己的亲人进行分享,并相互鼓励与支持。

“团圆饭”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每次过年时,我都格外快乐。

因为,只要过年,大人们就一定会去买东西,我也就可以顺手取些小玩意。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在平时买,而非要在过年时买呢?这里头呀,可大有讲究。

平日里,大人们都省吃俭用,虽说还不到一块一元硬币都舍不得的地步,但是,至少不会随便给我们小孩子买玩的。可是呀,到了过年就不一样了,大人们出手都特别阔,我们可以多拿些吃的糖呀,卡片呀。总之,小件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在超市里买上了年货,离祭祖也就不远了。记得上一次烧祭祖菜的时候,足有十几个盘子,最中间用的碗放了一条红烧鱼。今年,也是这样。

和日常的吃饭不同,这祭祖的时候,可庄严的多。大人们在桌子正对门口的方向上摆了烛台,和一小杯土用来插香。每个人都一定要拜三次,许几个心愿,像什么出入平安之类的,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把用烛火点燃的香插进土里,再等上一会儿,说什么请神呀,先人的灵魂呀吃饭。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桌上的菜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会有筷子自动在虚空中漫步的灵异事件。外婆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相当于投影出了饭菜,所以对现实不会有任何影响。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不得看手机、电视,不可随便讲话,不然可是对它们的大不敬。吃完饭,就到了放鞭炮的时候了。

每次祭祖,外婆都会拿一大包用黄纸做的“钱”,有的画着鲜红的莲花,有的折成元 宝。把他们放进一个红色的炉子里烧掉,妈妈说这些钱可以让阴间的人花。先人们的灵魂可真幸福啊!每年都有人们给他们送钱。边感叹着,我去看那烈火,像无底洞一样蚕食着纸,那些被吃掉的地方,穿过无形的墙,到过阴间。看着那金黄明亮的火,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这世间只有这朵放着金光的花可以让事物来回穿梭于阴阳两界,而这花又有一种奇特的包容性,让人忍不住要扑上去。这恐怕才是飞蛾扑火的真正原因吧。送完了黄纸钱,我闲来无事,开始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竟想起了一件比看电视还要好玩的事,那就是——放鞭炮。

每次早几天的时候,爸爸都会去买一千多块钱的鞭炮。有些时候会少一点,但量也十分大。吃完饭到现在也没过多久,急不可耐的黑夜便侵吞了黄昏的余辉,那的一抹暗红在山尖沉寂,形成无尽的暗。随着第一道光和第一声炮响,黑夜的空间开始被切割,一把把“刀”直冲云霄,随之破碎,最后消失。有时还带点着夜的鲜血。好似炮为刀俎,夜为鱼肉。那砧板上的肉,的优势就是打不碎,再怎么切就是会很快愈合,好似对着空气一样。

十点早过了,放炮的人却越来越多。渐渐的,夜披上了新衣服,带上了新帽子。但是,这些都没有那用几村的灯火做成的鞋好看,红红的,亮亮的。

家乡的春节真让人快乐呀。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