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是对往年一则旧事件的后续报道。在评论区看到的都是对当事人的攻击与侮辱,以及愤愤不平。质问为什么加害方过得这么好,而当年的受害方却过的一塌糊涂,这公平吗?
真实的情况是加害方还在监狱里,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加害方虽然身在监狱里,整体状态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所谓过得好是相比较受害方,据说受害方当年被侵害后,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到现在为止,还在精神崩溃状态里,还在医院里。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慈悲以待不管新闻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但是,看到事件发生多年之后,两个人不同的状态有如此大的差距,心里还是很震撼的。更震撼的是,看评论区的各种评论,很多人似乎更恨不得加害人从此的人生永远悲惨于受害方,若是比受害人过的好,那是天理都不能容的。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呢?这样的心态可取吗?
一个人犯一次错,难道终身都是坏人吗?一个人犯一次错,难道这一辈子就不能翻身了吗?就不允许过好了吗?或者说,做一次坏人,这一辈子就都是坏人,即使改正了,也还是坏人,也没有资格过好人的生活吗?
对于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一般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至少一个破坏性事件的发生,对双方都是有影响的。坏人受到了惩罚,好人受到了伤害。我们最希望的结局是坏人受到惩罚之后,变成好人;好人受到伤害之后,最终伤口愈合,变得更好。
可是现实似乎不是那么理想。坏人受到惩罚之后,可能会变成好人,也可能变得更坏。所以,往往我们觉得一个人做了一次坏事,可能这一辈子就都会带着一个坏人的标签。在现实生活中也真正的见到了这样一些人,做了一次坏事,一辈子都得带着一个坏人的帽子,走到哪里都不被接纳,都被人带着一样的眼光看待。所以,有些人在犯了罪,接受了法律的惩罚之后,在当地会被很多人诟病。有些人想要翻身做新人,最后只能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
有一个理论叫二元对立论,也就是黑即白,非对即错,非此即彼,没有中间地带。如果我们在待人接物上,用这样的理论,合不合适呢?
那自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世界是缤纷多彩的。除了黑色,白色,还有更多的颜色,比如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等等。对和错之间还有一个沉默,沉默是对还是错呢?世界上除了你,我还有一个他,他就是第三方。
所以世界上除了好人和坏人,还有犯了错的好人,改了错的坏人。好人犯了错。就一定是坏人了吗?坏人改了错,还是坏人吗?其实,一个人伤害了另外一个人,被伤害的那个是受害者,加害别人的那一个又何尝不一样也是受害者呢?
心生美好一个少年举起刀杀死了另一个少年,被杀死的当然是受害者。那么杀人的少年呢?他的一辈子也毁了,他愿意吗?他的父母不痛苦吗?世人都觉得他坏,其实,他也是受害者,只不过加害他的人,不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身体上的伤害罢了,他的苦又有谁能看到?又有谁来拯救他呢?
愿我们都有一颗宽恕的心,用宽恕自己的心宽恕别人,给别人一次机会,也给自己一次机会。
愿世人免于身苦,愿世人免于心苦,愿世人免于敌意,愿世人永远处于安宁快乐!
突然想到了《女心理咨询师》里的乌海,如果不是那个电话,他会一直是一个好官员,好丈夫,好儿子。可是那一个电话让他变成了一个背叛家庭、党性的男人。如果是我是他的妻子,我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