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不是潘金莲》丨我给这部认真讲故事的电影打9+分

来源:知库网

祥子看了近期已经上映、正在上映和即将上映的电影,就是一个字:

没新意。

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视觉电影:

如科幻巨制《星际迷航3》,声称要燃爆宇宙;

宇宙没爆啊?

再如已经被扒拉烂的校园爱情剧:

倾倒一大片

也不容易,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更有这种类型的,你懂得···

嗯嗯嗯你说吓人就吓人吧

嗯,爆米花挺好吃。

拜托,你以为在半夜里,给灯泡加个罩,再加点小孩哭声,就能把人吓尿吗?

我们想要好好坐下来听故事啊混蛋!

我们需要接地气的电影啊混蛋!

还好,冯小刚在国庆档预备了一部和院线不一样的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

看了预告片,祥子给这部片子打分9+:

7分给题材,2分给冯导,额外的“+”给颠覆形象的范爷。

而且我在此预言:

凭借这部电影,冯导能收获最佳影片奖,范冰冰能二度封后。

本片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告御状”的经历。

一场荒唐的假离婚最终变成了真离婚,在这场家庭变故后,普通妇女李雪莲(范冰冰饰)的老公指责她是潘金莲。

怯生生、娇滴滴的李雪莲,因为这句话,勃然大怒。

为了洗刷这莫须有的不白之冤,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李雪莲用了20年,从镇到县,由县至市,挨个告状。

但是这些当官的,却数次骂李雪莲为刁民,把她当空气。

气不过的李雪莲,一股牛劲,竟然告到了首都,把这一路的事情全给抖了出来。

结果,那些县长啊、法官啊、市长啊,全部被处分了。

但她终究没有把扣在她头上“潘金莲”的帽子摘下来。

一个弱女子,在广阔的天地中,一路上与形形色色的男人斗智斗勇、不断周旋。饱尝了这世态炎凉后,仍能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不放弃不抛弃。

这本来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有些苦。

冯导将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是想给广大吃瓜群众说句话。

套用柴静的话说:小人物也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

受了委屈别忍气吞声,一定要坚持反抗斗争。

不论多困难。

就凭这个题材,先给打7分

在这里,不得不提导演冯小刚。

从冯小刚导演的第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开始,再到《天下无贼》、《非常勿扰》等脍炙人口的影视剧,观众被冯导善于讲故事的能力数次折服。

而《我不是潘金莲》,冯导的展示手法又升华了:

电影摒弃了传统的矩形全屏画面,别出心裁的用圆形画面展示。

刚开始看到预告片的时候,祥子以为这仅仅是为了电影做宣传,后来才发现,这就是电影的剪辑版。

因为圆有对局部放大的功能,用这种方式讲述故事,满足大众“偷窥”的心理,让人有“管中窥豹”的快感:

与其说是在看电影,不如说是在暗处拿着望远镜观察李雪莲的一举一动。

宛如现场直播,更真实!

你若是看过《楚门的世界》,一定会对这部新奇的题材所吸引。

《我不是潘金莲》只是转换了一种思路,但展示的方式和《楚门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凭冯导这样的方式展现讲述《我不是潘金莲》的故事,再给影片+2分!

但在进行电影制作的时候,冯导这种大胆的方式,遭到了除摄影师之外所有人的围攻。

遇上其他导演也就忍忍算了,但不好意思,这是冯导:

"我他妈就想拍个圆,没有原因,你们丫不想投资就别投资!”

冯导这小火爆脾气一上来,分分钟灭了你!

可以,这很冯小刚!

终于这部影片不负众望:在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作为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影片,角逐电影节最高奖项金贝壳奖。

而这个最后“+”分项,给范爷!

给这个颠覆式的范爷!

一提到范冰冰,大家脑海中展现的是这样:

毯星

或者这样:

花瓶

有时候会是这样:

······

但这次范爷的打开方式是这样:

这是一个放在菜市场你都认不出的形象。

范冰冰参演的影视剧,多如牛毛,让人看花眼,但是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是千人一面。

用流行的说法是,本来可以靠脸吃饭。但范爷,真的只靠脸吃饭了。

卸掉妆,冰冰演技真的精瘦精瘦的。

就连范爷也说:

现在很多演员都图轻生,不想费劲儿,我就想自己演了那么多年戏,是不是该到了踢开枷锁突破一次的时候了。

这次冰冰可以说真的做到了,而且李雪莲这个角色,祥子认!

一个演员可能一辈子都在等一个出彩的角色,就像在《亲爱的》里赵薇饰演的农村妇女李红琴,这个角色不可谓不颠覆,不可谓不出彩。

最终赵薇凭借沉积多年的演技,辅佐这个非常接地气的故事和角色,再一次成功封后。

亲爱的

李雪莲,应该就是范冰冰一直在等的那个角色。

角色惊人的相似

正如祥子前文预测预测的:范冰冰也会凭借李雪莲这个有故事的角色,继《二次曝光》后再次封后。

现在的电影,更多的是靠特效,还有时下很火的IP。

要么场面恢弘绚丽,要么剧情狗血。

摘除电影华丽的外衣,真正内核的东西就所剩无几了。

并不是说这样的类型不适合当下的观影受众,但是那些能够触发内心情绪、有意义的电影真的很少。

类似刚才提到的《亲爱的》。

亲爱的

比如去年上映的《一个勺子》,通过小人物给广大基层群众发声:傻子不傻,别惹“傻子”。

一个勺子

紧接着上映的《老炮儿》,冯导亲当演员,用北京老胡同六爷的身份阐述“一码归一码”的规矩。

老炮儿教你“凡事讲规矩”

2012年上映的《桃姐》,讲述平凡保姆兢兢业业照顾雇主的事迹。

见证平凡的伟大

等等其他诸如此类的电影。

虽然题材不同,但都是通过小人物的身份,讲述故事。

因为真实,是比所有特效都动人的元素

只是这样的电影,还是太少了。

其实电影的本质,就是讲故事。可是愿意好好讲故事的导演编剧,却太少。

不是只有华丽的画面、吊炸天的特效、不差钱的卡司,就可以称作好电影的。

最后,只想问问贵圈:

能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就好好坐下来

认认真真的给我们讲个故事,行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