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和儿子两年听了385本书

来源:知库网

在简书,看到好些简友写,靠写作赚了几千几万几个亿,我怎么那么不大相信,您又不是唐家三少,收到的黄金万两真凭实据呢?

还在简书,看到好些简友写,一年读了几百本书,一天一本书,我也不大信,为啥我有时一个月一本也看不完,你们咋看的啊?一目十行?还有,读的哪些书?来些摞在一起的图片,咱瞅瞅。

一本书,若是随意一翻,大概看下目录或梗概,这不应该算读过吧?充其量叫浏览,自然此书不在自己读的数量范围之内。

不值得读,自己认为无营养成份的书,不读也罢,如若是名著、经典,还是要逐字逐句去读。

有的人包括我,不喜欢读古典原著,由于读起来累,有的看不大懂其意,故读着读着半途而废,不能善始善终,总之还是读的遍数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近年,我也爱上了大家常讲的读书,才发现,书中确实有我迫切需要吸取的养分,到了上瘾的程度。故大多是在地铁上和儿子上兴趣班等待的间隙看会书。

听书算不算读书呢?我也不知道,姑且算是吧。在简书,今天我也来嘚瑟一下,我读的书,唔,不!是聆听,有凭证的。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

小时,我成天鼓捣我家那台破大收音机,大收音机好像被我鼓捣坏了,因为它总是“吱吱”作响,时听见时听不清,我不得不一会拨下天线,一会拍打下机身。有时真把我气坏了,使劲摔打它,终于禁不住我的折磨,呜呼。

然而我还是想听,对外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打酱油剩下的钱扣下攒起来,我买了一台绿色的收音机,小巧便携。

起初它还是好用的,可收听离自己最近距离的两三个地方台,听了广播剧《刑警803》等。那个时候时兴点歌,男的给女朋友点一首,女的给男朋友点一首,母亲给孩子点一首……

之后我又换了几个收音机,那会儿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财经节目,主持人安然娓娓道来的《财经夜读》,财经夜读的内容,大多来自《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其哲理、禅意,无不充盈着我空白的大脑。

截止至2018年12月17日

2014年秋与喜马拉雅fm有缘结识,发现其海量内容无所不包,只有我想不到,没有我听不到。儿子在家时,基本以他听为主,他是吃饭时,睡觉前必听。而我,是儿子入睡了,再听我自己订阅的书。洗衣服的时候,干家务的时候,做饭的时候都会听书。路上基本不听书,即使戴上耳机,也听不大清楚。

蜻蜓fm也非常不错,只是我不知道收听了多久时间,在哪里记录着。

做饭的时候,择菜,洗菜,切菜,可没任何干扰地听,一旦油热菜进了锅,“滋滋啦啦”,加上油烟机的轰鸣,彼时,基本听不见所以然,只好倒退回去重听,边闻菜中芳香,边闻书中精粹。

遇到对口味的,我来来回回地听,有时能听三五遍,比如《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了凡四训》、《羊皮卷》,还有《林肯传》戴尔.卡耐基撰,我认为这是一本写的最好,翻译的最棒的一本传记,所以循环往复地听。

去年的这个时候,一篇冰花男孩的文章,在十点读书上热播,为了激励儿子好好读书,我们娘俩躺在床上,盖着被子,惬意地听了一遍复一遍,大概听了七八遍。后来我发觉不管听了多少遍,记录仅记一次的时长。

除了听书,纸质书也在读,只是不多,没有达到一年几百本,约摸一年十本左右吧,改天我晒出来供大家一睹为快。

曾经的手机用了两年(2014年秋~2016年秋),用其它帐号登陆的,所以没有收听记录。下面是我与儿子一起听的量,即现在这个小米手机两年有余的听量(2016年秋至今)。还有在蜻蜓fm听了小部分没有找到记录。

末了,让我们一起读书吧,不是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此刻,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书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