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祭敖包~论传统与文明~怀念

来源:知库网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在内蒙古锡林浩特都要举行大型的祭敖包活动,为什么是五月十三呢?据说和雨神有关。的确,对于游牧民族来讲,雨水充沛就意味着牛壮羊肥,就意味着一年的丰收,所以这一场祭祀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年提前几天就看到有好多公共号都在说文明祭祀,说了好多的规矩 于是看到的各种图片上 酒都是没打开的,其他祭品也都只是摆在指定位置……总觉得这样的场景与蒙古族传统的感觉不太一样,缺少些什么。

     大概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大概初二或者初三的样子,我爸和两个叔叔下午突然说要带我去看草原,去体验一下蒙古族的传统,于是,三个微醺的人带着我和我妈去买了好多吃的还有酒(现在很不建议酒驾),然后很随性的就出发了。我不记得具体路线,只是从我们家老院子里走出来就一路向东,走着走着看到了一根木棍高高地在一山包上,木棍上是白蓝黄的哈达,叔叔说咱们就去那里。我们大概是下午两点多出来的 明晃晃的太阳跟着我们走了一路,另外一个叔叔说一会咱们去祭敖包,这个地方很长时间没下雨了 如果你被神仙认为是美丽的姑娘,他就会降雨下来,叔叔说完我的心理马上变得好忐忑,我美丽不美丽是小事,万一不下雨这事是大事,立刻感觉这件事变得很特别。很快到了敖包前面,整个敖包群是由中间大两边小的三个敖包组成,大的直径约莫三米、小的约么两米。到了之后蒙族的叔叔点烟洒酒,然后把我们带的吃的先分出一部分来放到敖包前面并且每个人拣了一块石头扔在敖包上,之后他们带着我围着敖包转了三圈 当时还觉得转一圈还挺累的。爸爸和叔叔轮换着扶着我走,正直夏季的时候天本来就别热,再加上我走起路来比较费力,所以走完一圈就满身是汗了。但是我当时就想着如果真心走完这三圈 真的能够有雨下来,也是极好的然后就真的走完了那三圈,坐在敖包旁边的草地上 一边擦着汗一边看着天,太阳依旧……雨呢………

    大人们喝着啤酒我喝着水 听他们有一句没一句的唠着。在这期间还有看管这一片的牧人,过来讲了这个敖包的来历以及旁边泉水的传说,告诉我们防火常识,不过我都已经不太记得了,讲完以后他喝了杯酒就骑着摩托车唱着长调回到他的草原深处。酒对于蒙古族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酒杯碰在一起,好像再多说的话都不用说 碰在一起的声音彼此都懂得。我看着那敖包,上面的石头是随着岁月一点一点堆起来的,每个扔一颗石子代表的是祝福,是心愿,让敖包越堆越高的同时,就像把一些事情留给了草原,留给了长生天………敖包的周围有祭祀后留下的各种骨头(手把肉,不是恐怖片),大多都已经风化,还有一些器具装酒什么剩下的,我还在脚边的土里看见了一个蒙古铜钱,外圆内方刻着蒙文,给他们看过以后叔叔说你就拿上吧 这是老天给你的,保平安 。记得回家以后我还拿了个红绳串起来在床头上挂了好几年……

     呆了一下午酒差不多也喝完了,我们开车准备回去,走了一小段以后天上的云聚在了一起看样子是要下雨呀,我仿佛松了一口气,然后我爸说:看吧,我姑娘是漂亮的!习惯于千言万语都在酒中的他很少这样说,可惜对于我来说品不出爸爸嘴里那份甘醇。

    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回来的路上一个叔叔就说回去可以写一篇作文了,可是当时并没有想法,回过头看 这也是比较有意思的记忆了,没有太多约束的环境,神圣庄严的气氛以及坚信不疑的心让整个活动印象深刻,无论再过多少年这样的经历都不会再有,即使同样的活动,陪在身边的人再不会是爸爸,谁的夸奖也不敌他的欣赏。

     再回到祭敖包活动本身,越是传统的形式可能越具有力量,在那样的情况下人的心理与行为更趋于一体化,更遵从当时的内心。但是,传统与文明总有一个要做出让步,通常为了所谓的发展(其实是为了减少麻烦)人们都会选择让文明横行,并且还要裹挟着传统。我很坚定的认为最初的仪式形式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被文明改造过的只能叫做形式。流于形式又怎么能找到初心?

Ps: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无任何冒犯之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