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双全 | 因貌而扬名因才而遭忌的第一美男—潘安

来源:知库网

古时候形容一个男子容貌俊美又有才时经常会说“貌似潘安,才比子建”,这个子建就是被谢灵运称为才高八斗的曹植。(关于曹植可以参看本人的《曹植那些被后人“扯蛋”的事》一文)

那么这个潘安是何许人,是不是只是一个徒有其表,胸无点墨的浪荡公子哥呢?非也非也呀!让我们穿越历史,一窥其全貌,还其真实。

潘安,自安仁,乳名檀奴,公元247年出身于一个儒学传家的官宦家庭,今河南中牟县人,长相俊美,自小颇为人喜爱。

由于老爸为官,所以少年时期的潘安就跟随着老爸的脚步走了不少地方(所谓的行万里路),自然见识上就会比同龄的孩子们高一些了。

和历史上的那些后来有作为的大人物一样,小时候的潘安就不是一个让父母安心的小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十足的熊孩子。

非常顽皮的小潘安,书是不太喜欢读的,弹弓玩的却是个中高手,经常是提了个弹弓到处乱打,很多人在无意中都受到过他的袭击。

但毕竟基因不同,年龄稍长后,稍懂事的他,聪明加上刻苦,青年时期的潘安考取了那时的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期间不仅学业有成,随着年龄的增加,成年的潘安相貌甚俊。

在洛阳求学时期,休息日的潘安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也经常喜欢驾车在街上兜风,豪车加上帅的没边,处在魏晋时期开放的生活态度。

引得那些美女们是大呼小叫,有心者,打听到他的小名后,竟直呼其小名,“檀奴、檀奴”,搞得跟现在的明星见面会一样。

更有甚者,为了表达对潘安的爱意,直接往车里仍水果,其中有些年长的妇人也为之着迷,竞相参与,导致每次潘安的车子都会满载而归。

由于这种万女空巷造成的盛况和影响力,以至于在那时的朋友圈中流行的是,女子们都把自己的情人或者老公叫做“檀郎”了。

“檀郎”二字一时间成了那时的热词,好比今天人们惯用的“帅哥”和“美女”等词。但细究起来,“帅哥”一词的含金量可比“檀郎”一词差远了。

能够得到全城女人的喜爱,这太有面子,太风光啦,作为年轻的男子,哪个不想呢,潘安的同学那就更是羡慕,嫉妒啦。

有个同样很有才华叫左思的同学羡慕,嫉妒后,也学着潘安开车到街上兜风。哪知这左思没有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长相。(左思长得有点磕碜,和建安七子的王粲一样。)

以为凭着才气也会和潘安一样会受到大量妇女们的水果待遇,结果是,年轻的美女们一个也没看到,大龄的妇女倒是颇多,给他的待遇是石子和唾液,这就臭大了。

受到如此待遇的左思,落得个垂头丧气。所谓祸者福之所依,这个心里受了伤的左思,开始了右思(也就是反思),既然父母所赐的容貌不能改变,那就向内求。(这个左思如果生在今天这个年代就好了,韩国都不用去了。)

于是这个驾车游幸受伤后的左思开始发奋读书,几年后,文学上的才华最终得到了世人的赞誉,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一时间造成“洛阳纸贵”的盛况,名满天下。

二十刚出头就入仕的潘安,可谓是年轻气盛,一生想有所作为和建树。给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不久的最高领导人晋武帝司马炎写了篇文采斐然的《藉田赋》。

藉田赋

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群后藉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壝宫,掌舍......

哪知,就因为这篇颂扬晋武帝躬耕的《藉田赋》才华太过显露,被一些当权派妒忌,遭到了数年的免官闲置。

几年后虽然被贾充招为虎贲中郎将,但多年的仕途不顺以及对现实的不公不满,使潘安时常扼腕惆怅,不知不觉中已到而立之年的他原本乌黑的头发平添了几缕银丝,文人的思绪不免遐想颇丰。

此时的他脑海中浮想联翩,有深情怀秋的宋玉,同样因才遭忌而英年早逝的大才子贾谊,随感秋之悲,写下了著名的《秋兴赋》。

秋兴赋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

当时的潘安虽为贾充的虎贲中郎将,但主要任务仅是在散骑官署宿卫值夜。每当看到那些冠饰蝉文金铛,身着华服的达官显贵在这里嬉闹游逛时,对比自己不免感到才高位卑,辛苦忙碌,早起晚睡,不得安宁,不禁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于是愤然写下此赋。

赋中抒发了不屑与高官显宦为伍,与其居高遭险,不如效法庄子“逍遥乎山川,放旷乎人间”的行为,归家闲居。

此赋表达了作者对周旋官场的厌倦,对滞官不迁的牢骚。此赋的意境清新高远,行文自然流畅,用典浅近贴切,写景细腻生动,后人多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在此期间,没有被世事磨了棱角的潘安再次因文字惹了祸,原因或许是因吏部王济、裴楷等人受宠,结合自己失意的现状,心有不平和不甘吧,于是在门柱上写了:“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的歌谣来讽刺他们。

这还了得,一得罪就是一大批高官,而且其中有的还是有真才实学的,并非全是搞溜须拍马上位的,结果就是贬官为今河南孟县县令,至此潘岳因其才没得到重用而再次郁郁不得志。

郁郁不得志的潘安并没有因贬官而慌了正事,相反更见勤免,倡导人民多植果木,全县林木丛丛,桃李处处,人称“花县”,后人常用“花县”一词代指潘安。

这或许也是今日人们所说的“花样美男”的最早出处吧,潘安的这一美举后来被多位诗词大家赞颂。李白《赠崔秋浦》诗中曾赞到:“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

不久这些人感觉他这个县令做的是有滋有味,于是政策再次加码,被贬到离京城更远当时条件更差的今河南武陟县做县令去也。

人生所谓否极泰来,几年后似乎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痴呆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登基后,作为辅政大臣的外戚杨俊经过一番夺权后,一人掌握了大权,潘安被聘为主簿。

谁知,历史又给他开了个大玩笑,没过多久,这杨俊就被丑黑心狠野心的皇后贾南风政变成功后诛杀了三族。因潘安是他的幕僚,自然不会放过,幸运的是,多年前积攒的人脉在关键时候帮了他。

结果是,再次贬官外方,调任长安县令。但没多久,也许是感到仕途的渺茫,对实现人生理想的无奈,借着老妈生病之际,辞官闲赋去也。

闲赋期间,回顾近三十年的官宦生活,多次的仕途沉浮,遂感心灰意懒,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意念,因而写下了《闲居赋》。

闲居赋

岳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巧诚为之,拙亦宜然。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

此赋写于公元296年,当时潘安已经五十岁了,赋中总结了此生以来不如意的前半生经历:八次调换岗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没就任,三次被外放。

此赋名为闲居赋,但他的内心何曾真正的想放弃,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时常激励着自己,一心要出头,长期的压抑,最终令他磨平了棱角。

此间他总结了自己仕途失败的原因是“拙”,弃“拙”取“巧”,成功的关键在于择木而栖,要背靠大树才会屹立不倒。

于是和好友石崇同时选择了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这棵大树,成为了忠实的贾党,其后的仕途自然是芝麻开花了。

成为经常活跃在巨富石崇金谷园里的金谷二十四友之一,一改往昔的清高而变得趋炎附势,每次在贾谧外出时都要望尘而拜。

此段期间,也算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刻吧,官运亨通,诗友唱和,唯一遗憾的是,298年,五十二岁时,和他共同生活20多年,恩爱非常的结发妻子杨容姬去世了。

妻子的离世,对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因为在潘安十二岁杨容姬十岁的时候他们就定亲了。潘安的容貌和才情自然不乏喜爱他的女性,他对妻子的感情却始终如一,可谓情深意笃,这种专情和忠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他二十四岁结婚,年仅五十岁的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多载。为此写下了堪称是历史上最早的悼亡诗。

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

从潘安开创了悼亡诗之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从潘安的悼亡诗中我们可以坚信的是,当一个人怀念另一个人的时候,此时的怀念应该是安静的,但这种无比的力量却往往可以瞬间抵达白发苍苍的彼岸。

就在爱妻离世二年后,公元300年,因赵王司马伦和亲信孙秀政变成功掌权后,当上了宰相的孙秀,小人得志的他,必然睚眦必报,时年五十二岁的潘安被诛灭三族。

潘安

轩辕

才高貌俊笃贞坚,

仕宦浮沉半甲年。

拙巧幡然依贾贵,

无常乃是最恒篇。

本文写作者:轩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