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慢慢读反而读的更好了

来源:知库网
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读书有很多讲究。读什么?怎么读?读多少?随着兴致读?还是一不小心就变成数学领域的技术活?不好说,说不好,但得懂,不能弄懂,收获就一定比明白的人少。一样读书,读的也就没别人好。不要这样,得花时间多少弄明白些其中的道理,才能读出味来,读出味方能长久读下去。

当然,也不必拘泥于此,当我们阅读时,你、我、任何人作为经验读者可以多种方式进行阅读。没有法律规定必须如何阅读。读者可以用来承载自身激情,或者仅仅是满足兴趣。

《艰难的时候,读书和爱情一样要勇于直面》是前几日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老实交代了自己在阅读时的艰难,没有半点强说愁,是真苦恼,苦恼极了。

这篇文章的出现完全不在计划内,原本是要写《玩具屋九讲》的读书笔记。却在交代心情的时候,耐不住心流涌动一气呵成了。细想,这也是写作能力不强,缺乏对创造的制约,心到哪写到哪,依赖灵感,然而任何艺术创造,制约都是不可或缺的。

回归读书笔记,《玩具屋九讲》是一本书,是一本课堂笔记,讲课的人是王文兴。

课名为“小说探微”,《玩具屋九讲》里的《玩具屋》是一部短篇小说。小说5000字。一部5000字的小说,王文兴上了一学期。或许也只有王文兴能在台大这样“偷懒”的上课,两周一次课,总共上了九堂。故名《玩具屋九讲》。

5000字的小说讲九堂课,讲什么?王文兴讲的是“慢读”—— “一字不漏,字字求解。”

读书这件事,要不得含糊不清,含糊不清等于没读,是这些年来体会日渐深刻的。好在有重读的习惯,好的书没读懂的,一定重读。重读就要仔仔细细的读,读出个豁然开朗来,不行就再重读。

何等庆幸,遇见“慢读”,她如温婉脱俗的山间女子,带来细水长流的安然沉浸。

读小说其实应该是挺忙碌的,不能只管跟着文字,而是要揣摩文字的三度空间,制造出空间来

慢读是和如今很多“读书方法”不同的一种阅读方式,按照王文兴本人的慢读,每天读不超过2000字。却要固定出一天中的几个小时用于阅读,详细读,一字一句弄清楚明白。读不多收获却很多,扫读,快读一天读几十页等于什么都没读。

- 为什么我相信“慢读”是与重读一样重要的阅读方式。

道理非常简单——“慢读”很像一种刻意练习。

- 阅读常见的问题是,读了跟没读一样,记不住,这几乎也是学习的问题。

无情的说法是——学习并没有发生。

于是,有人说,有太多人说,需要长时间(10000小时)的重复练习,有多少人尝试过?

不知道。

怎样的一小时能算入这10000小时?怎样的一小时不算入10000小时?

不清楚。

10000小时练习的本质标准是什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知识真的是这样收获的吗?读书破万卷,说的是读10000小时吗?读了10000小时就能轻而易举的写了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出自杜甫五言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句好,在于力度,力都在这“破”字上。

诗人表达的是反复读,翻来覆去,读透,读明白。

下笔如有神?怎么会有神?

神韵,像,有味道,是那么回事,言辞写文里能出的来好东西。

若是去了这“破”字,变成什么?“读书万卷,读书至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就没说清楚,一字之差,差不得,杜甫厉害,说的清楚明白,如今的10000小时理论说清楚了吗?

没有。

- 慢读就和慢练一样,学乐器看上去是手的技术活,实际练的是大脑。

学过乐器的人比较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任何一项乐器,练的是技术,是手,实则练的是心。

- 怎么算读进去了?

能记住。

能提取。

要“下笔如有神”就需要更强的记忆能力——长时工作记忆(Long-term working momory),好的作品,快速读50页,读不出字里行间的味道。缺乏深刻细节,大脑是提不起记住的兴趣的。

普通人和更厉害的人的区别就在于工作记忆条的容量和调用。

对于阅读:反复练习“慢读”读的虽然少了,收获却更大

每个文本,尤其小说,具有特定的律动,一旦改了速度,就不再是原来的曲子了。慢慢来,找到文本的律动,慢下来就能找到,找不到,就更慢,节拍器调到40,还是出错,不流畅,有含糊不清的地方,就调到20。

慢慢读的时候,就逐渐变成了创作者,可以看见文字里生动的细节,推测出写作者的用意。了解同一个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准确的含义。(这些快读的时候都是无法捕捉的。)

《玩具屋》中有一段特别美妙的动作描写,作者需要呈现阶级歧视下,同学间微妙的关系,两个被歧视的女孩,在被更高阶级的同学家长赶出院子的时候,作者写道:"Burning with shame,shrinking together,Lil hudding along like her mother,our Else dazed somehow they crossed the big courtyard  and squeezed through the white gate. "

之前对两个女孩的描述,都是一前一后的,进门也是一个在前,一个跟在后面,这次不一样,女孩们紧张的缩在一起挤了出去。多么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表现的却是紧张、害怕、羞愧,短短几十个单词,把阶级歧视表现的刻骨铭心。

这些只有在慢读里才能体会。

对于阅读:读外文读本,快,则一句都没读下来

在读《玩具屋》之前,我正为了提高英文水平,阅读原版书籍,也是艰难,好在早有英语不好的心理准备,阅读上,严格做到有任何不认识,不清楚的词和用法都一查到底。这样读下来,也就能读清楚七八层。

再经过反复读,三遍、四遍,读到完全清楚。每一遍阅读,都能读出不同的细节。

慢读+重读,三遍以后,那些昨天不懂的书,今天就懂了,甚至觉得再也不会忘记了。

当很快阅读中文书的时候,大脑是忽视含糊不清的用词和一知半解的地方的,这时候就要刻意的慢下来,再慢下来,像读不熟悉的英文文本一样,字字研究。

对于写作:更好的阅读会促进你的写作

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反复练习和思考,不要放任自己做一个轻松的读者,把自己当成作者,去推测作者写作这些句子的用意,前后使用的文本结构,为什么这样用,为什么这样描写让人如此感动,鲜活的语句是怎样情境下诞生的。

多次这样到形成习惯后,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刻意的阅读练习会增进写作的能力。

讲“慢读”的《玩具屋九讲》就要用慢读去读,会惊艳到短篇小说细腻的美感和精致的结构。再慢慢读完,当自己是创作者去读,结果你会发现,这不只是九堂讲“小说阅读”的课,这是九堂“写作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