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母亲说,有炊烟盘旋的地方就有村庄,那里便就会有人家。我不明白母亲所说的话,直至长大后才知道,有炊烟,便有村子;有村子,便就有了人家。有人家就会有饭菜香,那饭菜香便与稻草、麦秆的味儿一起盘旋于村子的上空,那便是炊烟......
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在我们乡下,重男轻女的思想还特别严重。祖母一直在母亲身边说,女孩子迟早要嫁人的,读不读书无关紧要,能认得几个人名就行了。可母亲却不这么想,她说,无论如何也得让闺女去上学。
在母亲的坚持下,我终于踏进了村小的大门。每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迎着朝阳而去,踩着斜阳而归。在村子那弯弯曲曲的田埂上,一手甩着书包,一手搀扶着奔跑。偶尔,有小伙伴从口袋里掏出出点稀罕的零食来,我们几个便一哄而上,直至将口袋扒个底朝天才肯罢休。疯完一阵后,一群孩子最终踏上一条稍微平坦的乡村道路时,而目光最先抵达的却是自家屋顶上的那缕炊烟。
母亲告诉我说,倘若盘旋于上空的炊烟是白色的,那就是说家里刚刚开始做饭;倘若盘旋于上空的炊烟是蓝色的,那就是说家里的饭已经好了。
因此,孩子们在没进村庄时,都喜欢站在高一点的地方向家的方向望去,目的就是看自己烟囱里冒出来的炊烟。
看炊烟多数是在太阳快落下的时候,也就是在放学之后。天黑了,那是见不到的,因为它早已散尽。这炊烟,多数是在村子的上空盘旋,夹杂着梅花的芳香和稻麦的气息。偶尔,它也会钻入窗台,在屋檐下转悠。靠近她细看,它又仿佛清雾一般的稀薄......
散文176:盘旋于村子上空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