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童话人格》,觉得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部童话。
小的时候根本没看过童话书,没条件,能有本连环画已是很好的满足了。
长大了也没有看过童话书,一是生活忙碌,童心早掩埋在了营营役役里;二是觉得已经过了看童话的年纪。
但奇怪的是,我买了《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选》。
是给同学买的吗?又好像不是。
现在觉得当时我潜意识里是为自己买的。让它们存在,似乎是一种补偿。但我竟然没有去翻过它们。是觉得一把年纪了去读,有羞耻感吗?
它们在书柜里呆得太久了,已经蒙上了一层灰。儿子根本不感兴趣,他只读过郑渊洁的童话。
现在,我把它们取出来,打算从头到尾读读。
小时候读童话,大抵都是带着孩童的憧憬和幻想的。人到中年看童话书,是为了从另一个视角去探索心理成长和人性。
安徒生说:“我用我的一切情感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如此,童话,是儿童的故事,也是成人的故事。
那些在民间流传的童话故事,总是由成年人讲给孩子们听的。当它们从成年人的嘴里流淌出来的时候,无疑携带着成年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其实是整个人类的故事。
童话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