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因为母亲去世,我的辅导班需要有人帮忙打理,就给一个朋友打电话请求支援,朋友一口答应,帮了几天的忙。心里一直感激不尽,给她钱肯定不要,反而觉得不好,于是买了一条围巾,想着有时间了在一起吃顿饭。
两场大雪让气温骤降,滴水成冰,也由于学生期末考试没有时间,就一拖再拖。今天天气晴好,阳光明媚,很适合“约会”,就给朋友打电话一块儿出来逛逛街,顺便晚上一起吃顿饭。
下午2点,朋友带着6岁的儿子来了。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出去玩,也不喜欢和人交流,大多的时间都是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游戏。
孩子刚看到我时,眼里充满了戒备,可能是觉得是我让他妈妈出来,不能在家继续玩手机、电脑,所以不停地用小小的拳头攻击我。如果是以前,头脑的编织立马会启动:朋友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啊!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讨人喜欢。但是经过这两年的学习,我知道孩子每个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这孩子经常在家和电子产品为伍,很少与他人交往,有点暴力倾向。
我耐心地蹲下身,双手拉着孩子的手,微笑地看着孩子的眼睛,用尽可能温柔的声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是喜欢阿姨的,只是你不懂得怎样去表达你喜欢的方式,对吗?”孩子低下头,不说话。我相信孩子一定听懂了,“阿姨也很喜欢你的,让阿姨拉着你的手好吗?”孩子不再挣扎,安静地跟在我的身边。
晚上吃完饭,又一起到商场转了转,分手的时候,孩子抱了抱我,挥手和我再见,在孩子的眼里我看到了不舍,于是我们约定明天再见面。
那一刻突然感觉自己真的好幸运能够走上自我学习成长之路,更庆幸在学习的路上遇到一个把学问活出来的导师——应童。也更加明白了以后的方向:努力地学习践行亲子教育,去帮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