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

来源:知库网

奶茶刘若英又出新书了--《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虽然还没摸到实体书,但光看简介就深深吸引了我。

这么多年来,奶茶是我真正喜欢的一个歌手、演员。她的电影作品感性知性兼具,她的歌声带有特有的感染力,使人共鸣。但我更欣赏的是她的个性和文字。

她的文字清新明净,深情细腻,适合在下雨天的深夜,或者冬日的午后,捧上一杯茶,细细品读。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这本书奶茶刘若英,花了一年的时间与我们探讨、反思独处与相处的道理。

叔本华说过: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他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伟大的思想作品也源于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瓦尔登湖》就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独居生活所作的。

孤独不等于寂寞,它们是两个完全不相等的概念。孤独是一种状态,寂寞则是一种负面情绪。

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必然离不开独处。但独处不是离群索居,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交活动,需要跟别人交往。而独处是自己和自己交往,一个人的对话。

独处也不是自闭,自闭是一种人际交往障碍,而独处则是一种处世的态度。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有些人害怕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他们会感到无聊,感到寂寞。

叔本华在《关于独处》一文说道:“人类的群居生活可被视为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取暖,不过,自身具有非凡的思想热力的人是不需要拥挤在一块的。”可见,深谙独处之妙处的人是具有这种非凡的思想热力。

我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

读小学的时候,是个敏感自卑又好强的小女孩。那个时候,害怕与人交往,总怕真心遭冷遇,恨不得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那时候,很习惯一个玩,一个人躺在床上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各种事情。或者一个人跑到田埂上,躺在青青的麦田里,看蓝天白云。或者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发呆,看大花猫在瓜棚下打滚。

我很小很小就独自拥有一个房间,而且还是一个人睡在二楼,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件孤单的事,但我从未因为一个人待在房间而感到害怕。不去学校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呆在房间一个下午都不觉得无聊。

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时,和三个朋友合租了一段时间,后来分开以后便开始了我的独居生活。几年的独居生活,虽然辛苦,但一切都可以自己做主,那种孤独并自由着的感觉很舒服。

不会有人唠叨你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几点吃饭,你爱吃什么便吃什么,即使蓬头垢面,屋子里乱得跟狗窝似得也不会有人说你。

有段时间爱上了做饭,在美食APP上学习了新奇的烹饪方法,学做包子、点心、饼干。像小时候玩“过家家”似的玩得不亦乐乎。有段时间又迷上画画,热情忘我的画。更多的时候,是捧着一本书,或者手机,没日没夜,昏天暗地的看小说。当然,还有焦头烂额的写稿子,但通常是憋了一个上午都憋不出一个字来的那种。

对于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赞的事情。但有些人觉得一个人的旅行是不必要的,有些人认为一个人的旅行会很无聊,没意思。

我觉得一个人的旅行是最好的独处方式。自己做攻略,订行程,订机票,订酒店。在陌上的城市里,一个人坐火车,坐飞机,没有分歧和争执,独自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漫长的旅途里,自己与自己对话,卸下在群居生活里的面具和伪装,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

是的,自从那次稻城亚丁之旅后,我就迷恋上一个人的旅行,这是一种完美的旅行方式。

熟悉我的朋友都说我是一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套一句西班牙的说法,就是一个“常常在瓦尔西亚的月亮的人”,也就是说,那个地方的月色很美,对月的人,往往魂飞天外,忘了身在何处。经常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忘了周周的世界。

也许,这就是一个人的狂欢吧!

借用一下刘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的话: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日后想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