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真的懂“断舍离”吗?

来源:知库网

“断舍离”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写的一本书的书名。

在书中,作者这么定义断舍离: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

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因此,要采取的行动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1、整理衣服中的断舍离

山下英子本人是个杂物管理咨询师,她的工作就是建议、协助客户重新审视堆满了整个住所的物品,通过重新考虑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扔掉对如今的自己已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最后,住所收拾干净了,客户也能顺便与自己内心中的垃圾说再见了。

咱们谈断舍离,那就从整理衣服说起:

绝大部分人都有很多的衣服,可是真正经常穿的就那么几件儿。大部分可能买来后就从来没穿过,只有在收拾房间、甚至搬家的时候才能看到它们,按照山下英子在书中的描述,这些被你深藏起来的衣服就像是古代封建王朝被皇帝选入宫中的嫔妃,被你这个皇帝宠幸过几次、甚至从来都没有宠幸过就深藏了起来,别说是恩宠了、就是见都见不到自己的男人,想离开皇宫又万万不可能,因为你已经买断了它,从此在你的箱子底下过着深宫幽怨、暗无天日的生活。这里大家可以脑补下看过的大量的宫斗戏,那些女人是不是很惨?而你这个自己房间的皇帝也做着同样的事情。

想想那些哀怨的眼神,你还坐的住吗?赶紧行动起来吧。没有抢进宫的(想想很多女同胞剁手节的架势,跟古代皇帝强抢民女还真有几分相像)咱在抢之前是不是先考虑下,我是真的喜欢它吗?抢了之后我在什么场合可以把它穿戴出来,是不是与我的风格相符?这个风格的我是不是已经有几款了?这些都想明白了,还是觉得应该抢入,ok,现在再下手也不迟。这就是所谓的断;只要做好了这一步,就切断了来路,接下来的舍也就是个能够看到希望的工作了。把现在所有的衣服全部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挨着看自己是不是喜欢,还会不会穿出去。这个阶段最需要摒弃的想法是“这件儿还好着呢,还能穿,或许将来我会穿吧。”切记,这个房间的主人是你,你是这里的皇帝,不是这些衣服,不是它们还能用就应该赖在这里,而是你还喜欢、想用它们它们才有价值。理顺了这个理儿,以自己为核心出发考虑问题,就能做到真正的舍,真正需要留下的就留下,不需要的可以捐出去或者二手市场卖掉。既然不爱了,就放她们自由,让她们去找她们自己的幸福。如果不忍心,再脑补下那些深宫中幽怨的小眼神儿;反复的做好上面的两步,你也就做到了放下对物品的执念,处于自在的空间的“离”的状态了。

2、社交活动中的断舍离

春节期间你参加同学会了没?同事聚会呢?有没有趁着假期参加各种社群组织的线上、线下的活动?还有越来越丰富的高逼格的读书会?

如果没有,那么你应该出来晒晒太阳、除除霉味了;

如果有,你参加了几次?是感觉很有意义还是迫于面子或者所谓的上进心的压力才去敷衍的?每次都有收获吗?你是否有相关知识的输出?读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发现了,我想引导你做“断”的动作。这些活动有些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参加会大受裨益,高质量的社交活动可以拓展你在同行业的人脉,说不定能够结识你此后事业的伙伴、人生的导师或者伴侣。读书会、社群活动等还能带给你相应的知识。但是,在这个互联网迅猛发展、各种社群层出不穷的年代,这些活动不是稀缺、而是泛滥了。如果你没有甄别的去参加,收获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知识、而浪费的却是你切切实实的时间,而老师从小就教导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的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就必须做到参加之前的“断”与正在参与过程中的“舍”。做好自己的规划,想好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我想得到什么为出发点,去甄别那些对你有用的社交活动去参加,让自己的知识和人脉做到顺着主干有序生长。

3、学习中的断舍离

朋友,还记得你那些被塞满的移动硬盘吗?还记得那堆满书架的书籍吗?还记得你千方百计推广、扫码得来的各种免费参加的讲座吗?还记得你花了一笔小钱买来的各种云课堂的课程吗?不知道你们,我那些塞满各种高端资料、当时奉若至宝的移动硬盘已经不确认放在哪个抽屉里了,书架上的绝大部分书籍也都落满了灰;当时没有时间参加、想着随后查看的各种讲座也还静静的存在那里;网易云课堂的页面已经很久没有打开了。写到这里,那来自深宫里的幽怨的眼神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是呀,学习肯定是一件好事儿,谁也没有阻止你学习、寻求上进的权利,任何劝你甘于平庸、安于现状、放弃努力的话语都是耍流氓。但是,拥有了资料、购买了课程并不代表你掌握了知识。如果你放在那不学习除了花了你购买硬盘、书籍、课程的成本之外,还付出了你本可以用来学习成长的时间。“断”和“舍”再次摆在了你的面前。能不能越过这两道坎,放下对得到资料即拥有知识的执念,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游刃有余的自在的遨游,选择就在你自己手上。

最后,我想用张德芬老师在《断舍离》推荐序中的这句话结尾:

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