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孩子的教育,我相信很多妈妈们都很头疼,但是不同的孩子教育方法不同,孩子优秀程度也不一样。著名的童话作家杨红樱在她的作品中曾经写到过这样一句话“她们的妈妈是她们最亲的人,却又是最不懂她们的人,她们的妈妈是最爱她们的人,却又是最不知道怎么爱他们的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更是如此,太多的妈妈,常常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她们孩子的事情。所以我今天也就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不管是什么家庭,什么性格的孩子,在教育成长的路上都应该让孩子懂得的几句话。
一、犯了错就要学会承担,别为自己犯的错找借口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错,也常常看到别人犯错。孩子成长的路上,偶尔犯错再正常不过,可是不同的人犯错,总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同的人犯同样的错,有时候也会是不同的处罚。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社会现实。而我,总是告诫我的女儿,不管何时,犯了错就要勇于承担。不管是什么原因犯错都已经不再重要,毕竟错误已经造成。如何处理犯错带来的后果,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不知道大家的孩子是否也有类似情况,跟着别人犯错时候都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心里,错了也可以说得理直气壮。
课堂上处理学生错误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老师,他也这样做了。还有……”
“老师,是他叫我和他一起这样做的。”
这些看似小小的错误,听起来会让人觉得可笑,当老师要处罚犯错误的人时候,他们总会供出别人,有时候是更多人。那意思很明显就是告诉你,他也那样了,也应该和我一样受到同样的处罚。又或者他们是否也有同样的心理,觉得“法不责众”呢?
这在孩子身上,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我想以后对他一生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到成人身上,大家都会觉得这人太不讲义气了,自己被抓了,竟然出卖了我。出卖别人背叛别人是什么结果我想不用一一解释。
所以一个人一生中,从小养成不为错误找借口,有担当习惯很重要。这可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心的成长历程,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就是错误,说再多也改变不了错误的事实。不管你是学别人,还是被别人指使,自己错了就是错了,不必用太多的理由,太多的借口来为自己掩饰。
所以我的孩子犯错,我总是教她如何去处理好后面的事情,而不是申辩自己是为了什么原因犯错的。因为在我看来,处理好犯错的后事才是挽回损失的最好方法,而不是找原因,更不必为了自己犯的错辩解。
二、不要任性,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你的生活才会有更多的福气
有的人,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一时的任性,失去了太多,甚至迷失了方向。可见任性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至于代价自己是否能承受,只能看自己任性的程度而论。而对于小孩子来说,很多时候的任性,或许只是我们说得好听的词语。有些孩子的任性那就不叫任性,那叫无理取闹,而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不要任性也很重要。
记得有一次我家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回家就不开心了,到家又想吃零食,我说要吃饭了,不许吃。
结果她气急败坏地吼出一句:“不给吃算了,我就什么都不想吃了!”
当时听着她带着哭腔说出这样的话,也没和她认真,吃饭时候再次好好劝她。结果她就数落出一堆自己当天的委屈。“今天学校舞蹈比赛,那个负责人把音乐放错了,害得我们没得一等奖。这是什么人啊,那么大场面的活动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校长就应该把他开除了。还有跳舞结束回教室要放学时候,我同桌无聊又把我的伞拿着玩,不给他玩,他就把它弄坏了,伞把弄弯了,放学时候我打也打不开,害我淋了雨出来……”
我心平气和地说:“这些事都是别人的错,犯得着那么生气吗?还有现在不是都已经过去了吗?现在该吃饭就好好吃饭,别为了别人的错误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没想到她还没调节过来,依然很难过地说:“我不想吃了,我吃不下。”
我认真地说:“你要想好了,现在你不吃,肚子饿可是饿着你自己。等一下我不会煮给你吃。”
她也不说话,就是不吃饭。
然后我也没多管她,不吃就算了,反正饿了让她自己弄吃的。
后来她做完作业之后,快10点了,真的觉得饿了,说要吃面条,我说:“该吃饭时候你自己不吃,现在只能自己动手做。”
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心里的气小了一些,又或许也还没有到太叛逆的年龄,竟然自己乖乖去煮面条吃。
而在她煮面条的过程中,我就那么陪在她身边,一边告诉她盐该放多少,水放多少合适。一边适时地对她进行思想教育。
一个人,不管多大年龄,要有自制力,要有控制自己脾气的能力,不能随心所欲。如果想要随心所欲,先看看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虽然不吃饭只是你的小小的任性,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自己煮吃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也是如此,因为一时的任性,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想要任性,先看看自己是否能承受任性付出的代价。又给她举了些例子,有人任性起来就摔东西,伤害别人,而后果还是自己承担。想要随心所欲,先看看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
三、有选择的时候,学会取舍,别无选择的时候,学会面对
一直以来,我家孩子都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她做什么事情,可以选择的时候总是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每次叫她自己选择,她习惯随机抽签来决定。经常看到她如此草率地决定事情,这让我感觉到必须与她好好交流。让她弄清楚选择的重要性。
当我们还有能力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真选择。如果我们不好好选择,那么有一天我们会变得别无选择,那个时候会令我们感到非常无奈,甚至无助。
首先,我们一生会苦恼别无选择的亲情。
我们每一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开始。自己的父母亲就是自己没有办法选择的。不管你的父母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的父母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不论你的父母品质是好是坏,是高尚得像雷锋一样受人尊敬,还是可恶得像杀人犯一样令人讨厌。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选择的权利。一切早在自己出生前,一切就已经注定。而我们每一个人就只有默默的去接受,去适应,如果有能力了,可以试着去改变。
当我看到《欢乐颂》的时候,我觉得里面樊胜美的父母,对于樊胜美来说就是一种别无选择的无奈。她的父母明显就是重男轻女。不论樊胜美在城市里面怎么努力,在他父母的面前她都比不上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哥哥重要。而她的父母除了与她要钱,平时几乎与她没有什么联系。不会问她一个女孩子在大城市打拼有多艰难,不会管她一个人时候病了谁会照顾。每一个人,如果摊上这样的父母,那真是别无选择的无奈。而在我们现实的社会里,像这样的家庭也有很多。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有父母宠着有老人娇惯着。有时候,如果家里做了自己不太喜欢吃的饭菜,还会借机发发脾气撒撒娇,不想吃饭。但其实在社会的有些地方有一些孩子,他们上不起学穿不起衣服。甚至于每天吃的都难以解决,有得吃就不错了,哪里有选择的余地想吃这个不想吃那个。
面对这样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够有吃的。能够填饱肚子就已经不错了,根本没有权利去选择喜欢吃或者不喜欢吃。所以,如果说不喜欢吃的就不想吃饭,那么就只能饿着肚子。所以对于我自己的孩子来说,我觉得应该让她知道能够每天选择想要吃什么菜。这已经比一些没有办法选择的孩子要好很多了,应该好好珍惜现在这种可以自己选择的日子。应该感到自己生活很幸福了,而不是随时抱怨。
记得又一次周末想带她出去走走,可她也总是如此,问她想到什么地方去玩,给了她三个地点让她选择。她总是不能自己做决定,而是要等一会儿要抽签做决定。然而,有时候抽签决定的一切,等事情过了之后,她又会觉得后悔。怎么没有抽到另外那一个呢!这时候我就总是觉得特别头疼,我在想我到底应该要以怎样一种方式告诉她要好好做出每一次选择。毕竟我们已经是经历过太多磨练的人。连心都经过了太多的锻炼。所以我特别能够体会那一种别无选择的痛苦。可孩子不能体会,他的经历是那么有限,心更没有得到锻炼。
所以教育孩子珍惜自己喜欢的,放弃自己相对不在乎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重要的东西,自己所在乎的,珍惜的东西都不一样。钱可以买到的东西,再贵都不要怕失去,因为可以再买。而友谊是不能用钱买到的,那么不要因为朋友弄坏你的钢笔,心里就怨恨,甚至不再与她来往。同学,同桌,朋友之间的友谊,才是需要好好珍惜的。
四、你不用样样第一,但是你必须有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你不用很优秀,但你得做一个让人喜欢的孩子。
很多的爸爸妈妈总是会觉得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不让孩子多学点,出去不如人。所以总会自以为是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
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有时候把孩子弄得太累,顾此失彼,还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而且据我所知,全面发展的人不可能全方面都会出众。就比如说一个人,如果钢琴画画舞蹈球类,各个方面都去学,那么他不可能在各方面都达到最好。
其实一个人的才能各方面都是有限的。像有的人一辈子专攻某一个方面,他就有可能在这一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相反,如果一个很有天赋的人却各方面都去学,还要要求他样样精通,那是不可能的。也许他会是一个全能的人,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他绝对不可能在全部方面都做到出类拔萃。
不管怎么说,一个人的精力各方面是有限的。达到这个限度,也许再怎么努力都不会再更上一层楼了。所以我们培养自己的孩子,如果你要求他全面发展,那么你就不要去逼迫他每一样都做到最好。先不要说这是做不到的。如果家长对于孩子过度的逼迫会使他们放弃了自己很多的兴趣爱好。最终导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了。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够出彩出众。那么我们就让孩子自由成长自己发挥。像小树一样,按照正常的生长规律长,揠苗助长,或者过度施肥,只能让它过早夭折。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去努力,才会更上一层楼。
像我家的孩子,从小她自己喜欢钢琴,我就让她一直坚持弹钢琴,而且不允许半途而废。你可以全面发展,全面学习,但是你必须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特长。这就是我对于孩子的要求,学习上也是,不一定要求你第一,但是你必须有好习惯。有好习惯就能够做一个让人喜欢的孩子,一辈子能够做一个让多数人喜欢的人就够了。
五、不管穷养富养,都不如有教养。良好的经济观念比穷养富养还要重要。
在古时候是越是寒门子弟,会越努力读书,越努力奋斗。因为不想一辈子这么穷,所以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西汉时候凿壁借光的匡衡,从小买不起书,只能借,而借来书白天没时间看,只能晚上看,有没有灯,只能借助邻居从墙壁透过来的灯光苦读,最终却成了大学问家。
而当今的社会,也许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越是寒门子弟,家长越想让孩子过得幸福。为此,很多扭曲的爱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偏离了正确的教育轨道。最后致使许多的寒门子弟都无法真正的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实看现在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家长的家教是有问题的。因为家长从小就是穷人家出生,过惯了苦日子过来的。家长觉得要努力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不让自己的孩子像自己小时候一样的吃苦。所以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只要努力读书就行。
至于家务劳动或者自己整理房间这些琐事都可以不用做。这种家庭里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长大了以后他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当弱,特别是连最基本的生活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因为从小不做家务,不洗衣服,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所以有的孩子读书毕业参加工作连饭也不会煮,连自己的衣服也不会洗。而这样的家庭还比比皆是。
还有另外一种教育,就是觉得孩子过得幸福比较重要。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一种优越感,也就是很多家长眼里的“富养”。从小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不管自己的家庭条件如何,孩子想买什么都能够满足他的要求。像有一些读大学的孩子自己的父母收入很低,只能基本维持生活,对于孩子读大学的费用都很困难了,可是孩子却还是想要最高端的苹果手机。而对于孩子这样无理由的要求,家长并不是引导教育,而是无条件的满足,心里有一种认知认为孩子就应该富养。只有富养以后他才能够过的幸福,殊不知如此培养出来的孩子。他的亲情淡漠。从来不会为别人考虑,自己吃好穿好过得舒服就行,从来不看父母吃什么穿什么。这样的人,走入社会她又能走多远呢?
其实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正确的家庭教育都是相当重要的。真正的家庭教育与穷富无关,而是与教养有关。现在也有些富人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相当重视,重视孩子从小就体验生活,体验吃苦耐劳的精神。像有的国家从小就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场里面去体验生活。
这样的体验成长不仅让孩子体验到了吃苦,而且也让孩子在经历中学会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办法解决,其实也是一种社会教育。这样他慢慢适应社会能力也很强。相反现在很多贫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只要读好书就行。别的不用他来考虑。因为家庭教育的不正确方式,致使孩子走上了歧路……却还用那一句“寒门难出贵子”来为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失败开脱,真的觉得很可笑。
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的经济观念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都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教育。而对于孩子最好的经济教育观念就是家长的消费,家长的经济理念。
就像现在我们学校上学期举行的“一米菜园”活动。很多高素质的家长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学校。还赞赏学校举行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艰辛。而也有部分家长觉得学校搞这样的活动劳命伤财,最主要的原因是让孩子吃苦要自己种菜。而家长也觉得陪孩子一起种菜是一种吃苦的行为,无法忍受。最终到各级部门告学校,告校长……
这样的家长,其实他们不知道,当他们的孩子以后走入社会。是不是就一点苦也不用吃,一帆风顺呢?没有平坦的大道,人生路更是如此,怎么可能没有荆棘,没有坎坷呢!
而我自己的孩子,我从小就对她进行吃苦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时候要买玩具,或者衣服等,我并不是都满足他的要求。有时候我就告诉他,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要看自己家庭的情况。就像你班里有开奔驰,宝马的,住别墅的。我们不能别人有什么书包自己也去买一个,不能别人用什么钢笔也去买一样的。因为家庭不同,我们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可是小孩子毕竟理解能力有限。
有一次收假,他竟然对我说,他们班里某某同学都去出国游玩回来了,要是我们有一天也能出国就好了。我告诉他,只要你好好读书,出国不是问题。可孩子突然很萌地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我们家到底是属于穷人还是富人啊?”我突然想笑,但是我还是好好引导他。
“你觉得我们应该算富人还是穷人呢?”
“我不知道,别人家有的,我们没有,别人能买的,我们买不起,可是我们开车上学,还有人骑自行车上学……”
我听了,继续说“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买不起新衣服,因为吃饭都成问题,更读不起书的人吗?”
“那我们应该算不穷也不富的人吧?”我点点头表示同意。
孩子问题又来了“妈妈,那某某同学,他家还比我们穷呢?他们还租房子住,上学只是骑摩托。可是她爸爸给她买了一个180元的芭比公主。我也想买,可是我的玩具都没有超过一百元的。”这时候我才发现,这个才是孩子真正疑惑的问题。
我只好教育他,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都不同。对于有的人来说,吃的比较重要,宁愿穿普通的衣服,也要吃好吃的。而对于有的人来说在别人面前穿体面的衣服比较重要,宁愿每天吃白菜,泡面,也要在别人面前穿高档的衣服。而我家吃的也不是高档的,并不是每一顿都吃大鱼大肉。穿的也不是名牌,只是一般的,但是也走得出去,我们也不会冻着。有的人每次换手机,拿着的都是一个高端的苹果手机,苹果手机换了两三个,家里的家具却几年都没有添置两样,甚至到了月底还要到处借钱。在别人面前很有面子,在自己家里却是捉襟见肘,那是不是很不协调。不协调的生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是一种麻烦。
我们至少每一个月都可以平平淡淡地度过,不用因为迟发了几天工资就到处借钱……
这样协调的生活是不是更要好一点,还是你觉得今天大鱼大肉,出入高档豪华场所,明天却吃什么都不知道好?孩子似乎听懂了,告诉我还是我们这样好。
是啊,看起来只是简单对于孩子进行和谐教育,但是人生的快乐其实也就是一种和谐。自己与自己和谐了,就会更加欣赏自己,做事更有自信。自己与他人和谐了,人际关系融洽了,就会与社会更加和谐,与社会和谐了,就是最大的快乐。
其实家庭教育不用灌输太多,记住几个关键就好了。孩子不一定样样都要优秀,做一个让大多数人喜欢的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