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11.25

来源:知库网

最近有些感悟。

观看了李玫瑾教授的相关视频,结合着书籍,我对近来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了思考。

这个月初,母亲的同事主动提出介绍一位男生给我认识,说这位是她看着长大的,两家人十分熟悉,他的人品,她作为介绍人,可以担保。还提到,他是名校研究生毕业,软件方向。

介绍人把我们的电话号码分别告知了双方,男生主动加了微信。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男生每天准时开始聊天。第一天,情况正常。第二天,他准时出现,不是问:“有空吗?”而是直接开始聊天。我疑惑:1.他没有自己的事吗?2.他不问问我有没有时间就开始聊天,有些不尊重人啊。

之后,他询问我的工作情况,我答了,他做总结。我再次疑惑:是问我,你总结,难道不应该是我谈感受吗?确实不太尊重人啊。

接下来,他提到自己准备考教师资格证,但是工作中有很多专业书,没有太多时间复习教资相关内容。表示很苦恼。

我一看,对方这么忙,说:“那现在有时间,你去看书吧。”当日聊天结束。

第三天,他同样准时出现。我更疑惑:不是很忙吗?忍不住问:“复习繁忙吗?”他答不忙。我接着问:“你喜欢聊天吗?”他答不是很喜欢。

我疑惑加深,问:“那么为什么每天准时聊天呢?是什么让你想要这么做?”他未回话。

接下来连着三天,他未出现。

我想,大概是不善表达吧?

到了第四天,我想,他不出现,就是结束了吧?由我来说结束也没什么,至少比耽误彼此时间好。于是,我主动说:“那就这样吧,希望你能遇到合适的人。”等了一个小时,对方未回话。我就删掉了这位“好友”。

没想到的是,一周后,他又出现了。

准确地说,是介绍人听完男生的描述,根据他的诉求,找到了我,希望我能解答男生的疑惑。

介绍人说,男生告诉她,是我要考教师资格证,却叫他去看书,他不明白。当时我意识到,这位竟然会说谎。

同时,介绍人说,男生那几天一直没有出现,是找妈妈去了。他问他的母亲,他应该怎么回答?他应该怎么做?谁知,一周后,他带着妈妈的嘱托,满怀信心地回来,却发现自己被我删掉了。很是不解。他想来问清楚,他究竟哪里做错了?

男生告诉介绍人,他每天准时下班,准时回家,准时吃饭,准时找我聊天。他不明白,他哪里做错了?

介绍人说:“你看,多么可爱的孩子呀!”

男生的母亲告诉介绍人,自己的儿子是第一次相亲,需要鼓励。她不明白,仅仅三天能看出不合适?仅仅三天,就说不合适,那肯定是玩弄她儿子的感情。

介绍人不断游说:“小伙子真不错!智力超群,学业拔尖,人品上乘,三天真的看不出什么的。你们见见面吧?”

我拒绝了。

之后,介绍人又不断讲:“男生母子俩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不合适?他们要求见面说清楚,让男生明白。他现在就想知道一个确切的答案。”

后又说:“男生受到了打击,他母亲担心他第一次相亲受挫对今后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你还是跟他讲清楚吧?”

这样的游说,持续了半个月。

我有什么感想?无论是介绍人,还是男生母子,都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他们不知道,我是我,别人是别人。他们依然认为,别人有义务让“我”高兴,让“我”满足。而这些,只能自己给予自己啊。

他们自己认为好的,就认定别人也会认为好。如果事实不是这样,他们会不解,会愤怒,会喊道:“我都是一片好心啊。”“都是你不好。”

虽然我不希望这位男生给我打电话,但是很明显,他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却依然费劲儿地先是通过母亲,再找介绍人向我转达他的意思。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他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为什么不做这件事”。

说实话,我最后问男生的那句话:“是什么促使你每天准时开始聊天?”有刻意的成分。我想试一试,他究竟是不是我平时感觉到的那样,不善表达。

而男生看到这句话时,第一反应是向母亲求助。他跟介绍人和母亲说的是:“她问我找她有什么目的,他怀疑我图谋不轨。”他的母亲一听怒了,跟介绍人抱怨:“从未有人觉着我的儿子哪里不好。”加之,男生跟家里反映是我要考证,反倒叫他去看书。他母亲更是怒不可遏。

男生为什么说谎?我想过,不知是否准确。可能是因为他的母亲比较强势,他从小觉着母亲就是他的保护伞。而母亲也觉着,除了自己,谁也不能说自己儿子不好。

他依赖母亲,却也害怕母亲。他怕连母亲都说自己不好了。在这件事上,如果他告诉母亲,是他说自己想考证,我才叫他去看书的。我想,他母亲可能会责怪他“不会聊天”。虽然未必是真心的责怪,依然会让他感到害怕。

母亲强势,所以他从未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母亲的意志就是他的意志。所以,他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去找母亲。

这件事让我有些心惊,难道学习跟生活,学习跟思想,真的可以完全分离吗?

李玫瑾教授提到过,很多高智商的人,学习成绩很好,都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却从未真正感受过生命。他们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不知道人是什么,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别人”。

之前回南京时,听亲戚说过,自己的孙女幼儿园毕业,要到国外读书了。临行前,她对孙女讲:“我不能再照顾你了,我舍不得你呀!”孙女反倒安慰她说:“奶奶,幼儿园老师讲,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孤独,我们要习惯孤独。既然现在注定我们要分开,我们也要习惯没有彼此的日子啊!”

她说,当时,让她感叹:现在的小孩不一样了。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学习好就是真的好,不做坏事,就是真的好。

正如介绍人说的那样:“他智力超群,学业拔尖,乖巧听话,人品绝对没得说。”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在进别人的房间之前会敲敲门,问一声:“可以进来吗?”或者在进入别人房间之后发现有人在做事后立刻退出。我们会感叹:多懂事啊!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懂事?因为他们看得到自己,也看得到别人。

我认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我记得以前有人告诫过我:“年龄+婚否+住址+工资,这四项是绝对不可以询问别人的。”

虽然现在看来,很多人并不介意被询问,甚至很乐意谈论,但我依然谨守准则。

介绍人一直强调男生很可爱。我想,如果一个人会因为占用了他人的私人时间而感到抱歉,会因为闯入了他人的私人空间而感到抱歉,那样的话,这人该有多可爱呀!

2019.11.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