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未觉得奥斯卡如此公正——《三块广告牌》

来源:知库网

最佳影片给了《水形物语》,最佳女主给了《三块广告牌》里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或许称她科恩嫂,大家更熟悉些),而最佳男配给了《三块广告牌》里的山姆·洛克威尔(笔芯,大爱,演技可封神)。

毫不夸张的说,《三块广告牌》倘若没有科恩嫂和山姆,它的光辉会黯淡许多,精确讲,是太多。

尽管评论区一堆歌功颂德的,什么“一流编剧”、“环环相扣”、“天才的黑色幽默故事”,等等,等等。更有甚者,说它比《水形物语》强,应该得最佳影片。

excuse me?《水形物语》不光具备以上所有点,且更胜一筹,好伐?

剧本上,我只横向比对一下结局(因为之前写给《水形物语》的影评剧透太多,所以,这篇我要收敛一下)。

《三块广告牌》的最后,女主和男配一起出发去收拾坏人,那个人疑似强奸过别的女孩,但是,他绝对没有奸杀过女主的女儿。

当然,女主和男配这是在替天行道,自然是极好的。可有一个问题,警察局长已经从侧面证实了,那个人的DNA跟国内任何一起强奸案都不匹配。所以,就算他真的犯了案,也是在国外,请问,证据要如何搜寻?

而没有证据,女主和男配就这样冲过去收拾他,一定会被反咬!那个人绝不是善茬。

被反咬之后,两个人都得坐牢,女主还有儿子要照顾,女儿的案件也没有破,而男配有老母亲需要照顾,他进去了,谁来管

真的,再有主角光环也一样,不是每次烧警察局,都会被放过一马,女主还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她甚至心怀愧疚的对男配讲,“告诉你件事,警察局是我烧的”。

而男配耸了下眉,用一种“天经地义”+“这还用说”的语气道,“除了你,还能是谁?”(表白男配,演技炸裂,脸都被烧成那样了,还是挡不住的酷帅)

其实大家都知道,男配知道,新来的警察局长也知道,但他们理解女主心中的愤懑与苦痛,所以选择了替她遮掩,将此事翻篇。

他们都是好人,但女主和男配要去收拾的,不是好人,别人没惹他,他都要跑到女主的店铺耍疯,乱摔东西秀正义感。对了,我差点忘记了,他还欠女主7美元,希望女主一定要讨回来,别便宜了这个渣!

所以,请看,这绝X是一个烂摊子好伐?

还有人夸高明,开放式,反转的好。

没办法,给大家讲一个真正的“高明,开放式,反转的好”的影片吧。因为是韩国拍的,我又不喜欢棒子,所以名字没记住,但这不影响我记住它的精彩。

影片也是关于奸杀案的,里面的警察(有的)很尽职,也很有热情,一直试图找出真凶。然而,捉一次错一次,再捉再错,哎呀,这个人简直太可疑了,这次一定捉对了!又错!

通篇都在反转,近乎于变态的极其规整的反转,反正你就放心吧,兹要是被捉的,绝对不是凶手。顺便提一句,里面所有的人,几乎都被怀疑了个过儿。

到了结尾处,已经开始苍老的,当年的热血警察重游故地,那个案件自然还是不了了之了。就当我运足了气,准备把导演喷成筛子时(叫你丫浪费我时间),神转折出现了!

警察看到一个小女孩正探着身子往某处张望,而那个地方就是当年的陈尸地。警察觉得奇怪,便询问女孩,女孩回答他,因为前两天,她看到一个叔叔这样张望来着,所以她也来看看。

警察一下子激动了,根据“罪犯会忍不住回到犯罪现场”的理论(我就不详说了,有兴趣的搜搜吧),那个人十有八九是罪犯!于是他满怀希望的问女孩,那个人长什么样子?

结果女孩回答他,就是普通人的样子。

警察一下子陷入了绝望,普通人的样子,这实在是一个罪犯最完美的伪装了。

影片以警察看向镜头作为结尾,那个眼神简直了,似乎在问“是你么?”,又仿佛在说“我该怎么办,我要如何找?”,又或者只是单单的绝望,却又夹杂着缕缕不甘心。(虽然这个人是韩国人,长得也一般,但还是要表白下他的演技,精彩绝伦!)

说回《三块广告牌》这里,也许有人要说,这个影片本身就不是破案题材,重点也从来没在破案上面,只是由奸杀案引出的,人们一系列的心里变化,是关于爱与成长的,所以,破没破案不重要。

其实我也想说服自己,案件侦破与否不重要,可是,影片中间男1(或者他也是男配,毕竟死的实在太早了)就因为这件事饮弹自尽,从而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我也是服了一堆说男1的死跟广告牌(即案件)没关系的人。怎么可能没关系?就因为他写给妻子和女主的信?

“我选择死亡,是因为不想你们看到我被病痛折磨的样子”,还有,“广告牌的主意非常棒,我替你预付了一个月的广告费”。

所以,就能证明广告牌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任何影响?

那一开始,他何必低声下气的,把自己最惨的一面(得了癌症,命不久矣),向女主和盘托出?不就是希望能撤下广告牌。

还有,他夸广告牌的主意棒,还帮忙付钱,是从破案的角度出发,只能说明他这个人敬业,又极其的善良。

可是,当善良的人受到伤害,难道就不会觉得痛苦么?不,因为他们悲天悯人,能感同身受,所以,他们会感到更深重的痛苦。

更何况他还身染绝症。普通人生了病,医生还会反复叮嘱,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早日康复,而他,天天心里压着座沉重大山,怎么活的长?

还有男配,为了保护女主女儿的案宗,被火烧得毁了容,还为了得到凶手的DNA,心甘情愿被打成那副惨样。

这么说吧,这部片子里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因为案件而起,可最后,你来一句,破没破案不重要,呵呵

当然,有不少犯罪题材的影片,就算最后凶手逍遥法外,也不减分毫精妙绝伦。但它们绝不会这样处理结尾,类似于:哎,实在找不到凶手,走,咱俩组团去把那个疑似干过这种事的杂种,或杀或揍或……反正就是替天行道(出口恶气)吧。然后呢,就把这件事放下??(当然,女主和男配绝对不会放弃追凶,但那个结尾实在给我这种感觉,就是揍完人放下仇恨。)

恕我直言,既然这部影片是冲奥的,那就干脆显露出最大的野心好了。一开始女主不是跟男1说,把小镇上,全国,乃至全世界男人的DNA数据,都收集起来,这样,以后万一有人犯罪,只要他留下任何体液,就能被准确抓捕。(为了公平,女人的也收集,毕竟女人也能杀人啥的。)

酷啊!绝妙的点子!适合任何一个国家,也最大程度节约了人手、物力、时间等等一系列成本,当真是完美无缺的破案首选。

虽然它违背了人权,但跟人命比起来,似乎人权也可以稍稍退让?

这件事绝不容易,但只要女主和男配以“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精神,锲而不舍的去争取,就有可能成功!

所以最后,干脆安排女主和男配开车驶向白宫,去静坐示威,游行抗议(好吧,人有点少,可以向围观群众争取咩,美国人都挺热情的说)。啧啧,一下子感觉光明了许多,这世界充满了希望与爱,还能跟前面的相互呼应,多好。

再不济,来个凶手的背影特写,或者,凶手屋子的内景特写,也好啊。(为啥那么多人喜欢看电影电视,不就是因为,看的时候处于上帝视角,片中人身处迷雾,而我已万事尽知。)

这样,广大观众也能有个情绪宣泄口,毕竟压抑揪心了2个小时,宝宝们心理苦……

与之相比,《水形物语》这部比《三块广告牌》还要压抑绝望的片子,在结尾的处理上,简直让人不能再舒爽惬意~

就在我以为反派以压倒性的优势,KO了全部正派时,男主发着光死而复生,一爪子割断反派半拉脖子,然后,抱起女主,回归大海。在水中,他对着死去的女主深情一吻,女主脖子上的三条疤痕瞬间化为鱼鳃,女主也猛的呼出口气,睁开了眼睛。

(顺便提一句,我看有人解读这个结局时,非要说因为这是老画家的口述,并且他也不太确定,所以,没准儿这都是假象,女主其实还是死了。

呵呵,导演没他那么心理阴暗,我也没他那么喜欢自虐,拥吻—>复活—>相守都拍出来了,谁还非得去臆想“女主死了”这么悲惨的事?)

这个结局实在精彩至极,但不是因为正派获胜,而是它与前情衔接的严丝合缝密不可分,在层层递进中,还暗戳戳布下许多暗桩,让人在回味时,浸润于解谜才能有的快感,真真妙不可言!

首先是男主的死而复生。

这项逆天技能是还差几分钟就要结尾的时候,男主突然展现出来的,却丝毫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只会有惊喜的感觉,如醍醐灌顶,“喔,原来他还能这样!对啊,他先前……”

没错,手腕极高杆的导演在之前就铺垫了很多,但他极其巧妙的用了些烟雾弹,将这些线索遮掩起来,使得它们模棱两可,既可以这样解读,又可以那样说通。

比如,一开始男主被反派断指男(为了简洁,以后称反1)用枪击伤了腹部,可后来,女主跟它交流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它那里没有任何伤痕。

但看的时候,我却完全没往它的神力上想。为啥?因为男主身边有个全力照顾它的生物学博士。

男主需要浓度多少的盐水,蛋白百分比多少,在陆地能待多久,博士如数家珍。这样的能人守着,治伤再去痕,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但线索可不止这一个,再说一个:

男主不小心把老画家抓伤后,为了表示歉意,把手按在老画家的头上,还让老画家也这么摸他,之后,又将手覆在了老画家的伤口上。

然而老画家觉得很恶心(毕竟男主的尊容……),在表示一切ok后,很快就把他推开了。

之后发生了啥?

老画家一觉醒来,已经秃顶的头上,居然稀稀拉拉长出了头发!虽然是白色的,但也是头发吖!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立刻转头去看假发,发现假发还安安稳稳的挂在衣架上,他头顶那些确实是自己的头发。他高兴的几乎要手舞足蹈,立刻扯开伤口处的纱布,发现伤口完全长好,一点痕迹没留。

当时看这里,我只有一个想法,“嗯,还是有点本事的,不枉亚马逊的原住民称它为神。”

换种说法,仅凭“生发,治伤,去痕”这几样,实在不足以支撑我联想到,它居然还拥有死而复生的超能,毕竟修仙入门跟飞升上神实在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加上通篇无望压抑的气氛,我实在不敢乐观的往那方面想,空欢喜什么的太悲催了,拒绝!

再有的线索就很松散了,即那句很多人说过的“它被亚马逊土著当做神”。

反1说过,带着轻蔑,他看不起亚马逊土著,理所当然,也不把他们的神当回事。

生物学博士也说过,带着对科学的向往,对生命的敬畏。

很多人都说过,虽然心境不同,但很明显的,他们谁都不认为男主是神。

(喔,对了,反1在生命终结前意识到了,当时他对着死而复生的男主,由衷的说了一句,“Fuck,你确实是个神”。

绝佳的黑色幽默,不是么?)

想想这有多么精妙,到处都布满了闪着星光的小线索,可不到最后时刻,你却看不出来,这幅星空图有多么宏伟辽阔。

如此绝佳的导演手法,奥斯卡最佳导演舍吉尔莫·德尔·托罗其谁!

请大家跟着我想象一下,在设计这个结尾时,导演大人就如同《盗梦空间》里那个风趣的伪装者,扛着座高射炮去轰炸狙击手一般,甩出那句撩人十足的,“baby,既然做梦,不妨做个无与伦比的美梦~”

而这仅仅是男主身上的一个point。

为了减少剧透,我再从大方向说说女主,就不说细节了。

导演将女主设计成哑巴,待看完整部影片,我只想拍案叫绝。

虽然剧情需要,她必须身体有残缺,才能顺理成章的因为“男主眼中的她是完整的”,而爱上男主。但残缺也分很多种,我就不举例了,可唯有,才能跟这种无法互通语言的跨种族恋情,完美相搭。

并且,因为她哑,才能在危急关头,不发出女人都极拿手的尖叫,从来完美又合理的化险为夷。

特别是最后,当反1从生物学博士的“clean”一词联想到清洁工时,他第一时间去了女黑人那里。不是因为他对女主还有情(都舍得一枪崩了),而是,他的固定思维,或者说,任何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式里,一个哑巴是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种特种兵都很难完成的偷运计划的。

从而为女主带男主逃到水边,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还有女主脖子上的疤。

一开始,我只以为是为了烘托女主的惨,容颜苍老,又穷又哑,还在裸露的脖颈处,有那么明显的伤疤。可到最后,疤痕竟转化成了鱼鳃,最令人难堪的印记竟成为了女主在水中生活最得力的利器。

(做到这种完美对应的,还有《绿里奇迹》,不过,那个是反过来。

里面有个坏狱警,成天以欺辱罪犯为乐,工作懈怠,还各种看不起同事,不停嚷嚷着,总有一天,他要去XXX精神病院工作,那里钱多事少人傻,他可以各种为所欲为。

终于,在最后,恶事做尽的他,被男主用神力变得疯疯癫癫,五花大绑着送去了XXX精神病院。

嗯,很好,这辈子,他都别想离开XXX精神病院了,他与它相亲相爱到生命终结吧~~)

关于环环相扣,《水形物语》的开头与结尾,完美的衔接成一个圆。我还记得上部做到这一点的影片,名字叫做《超时空拦截》(神片不解释)。

请允许我梳理一下:

《水形物语》的开头,是在水中出现的小屋,漂浮着的各种家具,还有正在沉睡的女主,然后闹铃声响,女主从梦中惊醒。喔,原来这不过是一个梦,我初时这样认为。再加上,后来看到女主总爱在水里做某些事,使我更加坚定的认为,开始绝对是一个梦,因为女主迷恋水……的感觉。

可到了最后,看到女主拥有了鱼鳃,可以在水中生活,我刹那间幡然醒悟,喔!原来开头展现的,是女主和男主之后的幸福水中日常啊!

因为男主深爱女主,所以,一定会尽全力满足她的所有需求,比如,让她过得舒心。

而女主之前那么多年都生活在陆地上,住在房子里,乍然生活在水中,肯定不太习惯。

所以,贴心的聪明的男主,就干脆仿照女主先前的住所,为她在水中重建了一所一模一样的房子,实在是浪漫到了让人泪目……

于是,我们开头看到的,是女主在水中,美好日子里某个清晨的些微剪影,且看且珍惜。

(如果有人非要问我,那么男主哪去了,为啥只有女主?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男主去给女主准备早餐了,因为他宠媳妇!)

影片中,这种初时令你那么想,后来揭秘时,让你恍然大悟,环环相扣的桥段简直太多,再嗦一个:

老画家的gay身份。

一开始,他与女主看电视,女主学里面的舞步,我以为这只是单纯暗示,女主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而老画家,则专注于电视里的女明星,因为,他提过女明星的名字,还定时定点追看。

后来,看他摸餐厅小哥的手,我才猛然想起,每当那个女明星出现时,身边总是簇拥着一群帅哥,原来老画家这个醉翁,竟意不在酒!

关于黑色幽默,哦,真的需要我讲,真需要?那么还是用《水形物语》举列子,因为它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就嗦一个吧:

生物学博士(表面美国博士,实际俄国特工)跟俄国特工接头时。

按照常理说,接头这种事,不是应该越隐秘越低调,才越安全么?

可在影片中,因为接头地点比较荒凉,风沙很大,于是出现了下面极具喜感的一幕:

接头人:“麻雀窝中睡。”

博士前倾身体,把耳朵转向接头人:“什么?”

他没听清楚,这不怪他,风声太大了。

接头人又声音嘹亮的重新说了一遍,“麻雀窝中睡。”

为了帮助博士整明白,健硕的接头人还加了不少肢体动作,试图比划出一只小麻雀。

博士get到了,大声回:“魂断猎鹰喙。”

这次轮到接头人听不清了,“什么?”

心急的博士一边大声重复,一边走向接头人,自己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其实,我们从后面可以看出,每次跟博士接头的,都是同一个人,但他非得整这么一出近乎于闹剧的接头仪式。无比出色的反讽,不是么?

就如同多年前的那部《糊涂侦探》,86号要跟上司汇报工作,可他对上司身边的侍从不放心(天可怜见,那个侍从跟了他上司十几年了),于是,他请上司一定要使用真空罩,把两个人罩起来再交流。

上司拗不过他,答应了,86号这才心满意足的坐下,汇报工作。

可他的上司一个字都没听到,那可是真空罩啊,隔绝一切的说。

还好是半截的,声音有部分从下面传出去,被侍从听到,再来回传递给他们俩。

不行了,让我笑会儿,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然,我写这么多,不是说《三块广告牌》不好,它也足够优秀,只是比不过《水形物语》,但完爆那些通篇投机取巧,只为圈钱的烂片,一点问题也没有。

也举个例子吧:

影片里,女主的老公因为广告牌的事,跑来向女主兴师问罪,两人一言不合,女主老公就紧紧掐住了女主的脖子。这时,女主儿子立马拿了把刀架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法娴熟的堪比职业杀手。

这个镜头一晃而过,却给我们透露出了超多信息。

1.女主经常被家暴, 儿子想保护他,但赤手空拳打不过他强壮的爸爸,所以,选择了借助于武器——刀。

2.女主做出的事,让儿子在学校受到了排挤。而我们都知道,一味的忍耐与退让,换来的只能是更大的侮辱与折磨。因为倘若欺负没有成本,打了就是打了,那么下次,哪怕是顺便,那些人都会再踢上一脚。但如果,被打的还了一脚,那么下次打人的,出脚前,就会思量思量,打他会被回踢,那还要不要打?

而儿子苦练刀功,就如同给自己配备上猛兽的獠牙,充满了威慑力。

对比如下:猴子间互相挠了一下,“你等着,我一定挠回来!”但,如果是头凶猛的狮子挠了一下,“感谢圣母玛利亚,它只是挠了我,而不是咬断我的脖子!”,绝不存在猴子去找狮子后账这种事。

最后,关于“政治正确”我有话要说,因为评论里到处有人在嘚嘚,什么“这部片政治正确”,“那部片政治正确”,“这部片不如那部片政治正确,都是为了冲奥”……

因为天朝不允许谈论政治,你们就疯狂的谈论美国的政治?挺有本事啊?甩出“政治正确”这个词时,是不是特有优越感?觉得自己高大上?呵呵

想必现在鄙视奥斯卡,是你们心中最能体现“政治正确”的事吧?

无论何时,想变得优秀,捷径都是向一个优秀的人学习。而如果,你连最起码的尊重都给不它,怎么可能变得更好,成为塔尖上的那一个?

这届奥斯卡公正无比,向所有的评委献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