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爱指责别人的过错,谁要是犯点儿小错误,就能被他言辞犀利、语带讥讽地说个不停,从小就被教育“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我们,听到这种话即使再觉得不爽都会忍回去,因为我们都觉得:对你好的话一般都不好听。
1、忠言不一定要逆耳
刚放寒假准备回家的我,在火车站录了个小视频,附上了周杰伦那首《稻香》的歌词: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按了发送键发到了朋友圈,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姑姑的评论:“放假了?”我回复:“嗯,是啊!记得来我家串亲戚啊,好久不见了呢。”刚点过发送,就收到了那句:“好啊!”真是秒回复。
第二天姑姑就来了,她说因为我回来了,所以请了一天假陪我,激动地我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我妈跟奶奶在厨房忙活着做饭,让我跟姑姑到有火炉的卧室里烤火聊天,姑姑似乎是因为太久没见我,有太多话要跟我说,嘴都不带停的。无意间她提到自己丢手机被婆婆责怪的事情,说着说着就差点儿掉了眼泪,姑姑已经是个三十好几的人,但仍旧受不得一丁点儿委屈。她一边拿着卫生纸擦泪,一边向我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像个被欺负的小女孩儿,让人心疼。
姑姑说她那天下班后跟同事一块儿去逛街,在街上相中一个浅灰色棉袄,同事说:“相中就试试吧,你肤色白穿这个也好看。”她二话不说就脱了外套,穿上那棉袄在镜子前照了一遍又一遍,跟同事讨论着棉袄有说有笑。全然不知自己把外套放到了卖家的货架上,来来往往人那么多,手机就这样被偷了,离开那家摊位走了好远才发现手机不见了。说到这儿她特别不甘心的补了句:“那手机我才用了俩月,那可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啊!”我看着她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她继续说着。
她说她回到家把丢手机的事情告诉了婆婆,本来已经够伤心的她想告诉婆婆寻求一点安慰的,可没有想到婆婆不但没有安慰,反而说了很多指责加嘲讽的话,说什么:“让你不操心,活该!手机买的那么贵,天天出去一点儿心都不操,咱家是特别有钱还是咋回事儿?能让你这么挥霍?丢了以后就别用了。”丢了手机都没有哭的姑姑,被婆婆吵哭了,自从被吵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以后有什么事再也不跟婆婆说了。
姑姑说那天晚上姑父下班回家见她板着脸不说话,问她怎么了,她像个犯了错的小女孩儿一样低着头小声说道:“我把手机弄丢了。”姑父笑着说:“哎呀,不就一个手机嘛,再买一个就行了,丢都丢了,没必要为一个手机不高兴,你再不高兴它也回不来了呀,多少钱买的?”说着就去拿了钱,一边递给姑姑一边说:“这些够不够?不够还有。”姑姑讲到这儿的时候,一脸的幸福,她跟我说:“你姑父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的人,他从来不会因为我犯的错误责怪我,只会鼓励我,不管什么时候不开心了跟他说说,他都会帮你想办法解决,都能让你变开心,他从来没有嫌过我烦。小敏,你以后也要找一个这样的人啊。”我笑着点点头:“嗯。”
忠言不一定要逆耳,如果有更好的方式,让对方更容易接受的说辞,不必要去特意的剑走偏锋、言辞犀利、语带讥讽,心中通透明白的人能理智的面对这些话语,但大多数的我们没有那么坚强的心,你那些逆耳的忠言我听不进去。
2、我受不了你的指责
高中刚毕业那会儿,我在QQ上给王同学发了条消息:“我开始讨厌你了。”紧接着王同学就回复了:“为什么?我那么真诚地对你。”我说:“我也不知道。”然后就把她的所有联系方式都删了。那时候我告诉自己:这个人我再也不想认识了。
与王同学相识是在高一,也许是缘分使然,她成了我高中第一任同桌,刚认识她时她给我的印象是:文静、甜美、善良,反正看着是一个特别好的姑娘。而我那时是那种自来熟的人,典型的女汉子,她的性格正好与我相反,那时的我觉得跟这样的姑娘交朋友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都喜欢唱歌,觉得哪首歌好听,我们会一起学。我记得那年春晚那英唱了一首《春暖花开》,开学后我们就一起学那首歌,她一段我一段地唱着,歌曲的高潮我们会合唱。她的声音甜美,我的声音沙哑;她的性格文静,我的性格活泼。表面上看着两个完全相反的人却有着那么多的相似之处。我们就像电影里的七月与安生那样要好,但最后也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分开了。
我也不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她的,也许是在她对我的一次次指责中吧。她是一个优秀的人,也是一个好强的人,相处几年下来我发现她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即使自己错了也绝不松口承认错误。每次我在她面前说个什么事儿,她会一口否决你:“就不是这样!你错了。”即使我说对了,她也会硬着头发占上风不服输。我不会反驳,起初我会虚心接受,以为自己真的错了。但跟她在一起时间久了,我突然发觉自己每天活得提心吊胆的,生怕自己说错一句话,时不时听到她那句否决自己的话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慢慢地变得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开始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从一个开朗自信的人变成了一个沉默自卑的人。
我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面对她的指责,我不想变成一个自卑的人,高三毕业我终于说出了那句:我开始讨厌你了。从此与她断了联系。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学了同一个专业,也到了同一个班级,面对一个以前要好的朋友我开始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我太小心眼儿了?是不是我当初做错了?我开始在日记里写着各种后悔的话,想着各种补救的方法,终于在大一那年的平安夜我主动送了她礼物,她也买了礼物给我,虽有隔阂,但还是和好了。
她还是老样子,依旧不会认输,依旧爱指责别人,我不敢与她走太近,生怕再次受伤,但在一次和她一起的兼职中她还是伤害到了我,我知道,这个人再也不可能成为我的朋友了。
现在我们虽在同一个班级却不再说任何话,像两个陌生人,看见了也当做没看见,起初会尴尬,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离开了她,我慢慢拾回了自信,也开始懂得了指责带给一个人的伤害有多大,也开始学会考虑身边人的感受,努力做一个让别人觉得舒服的人。
交流最期待的无非是解决问题、带来新的思想、传递快乐,我们都希望对方给予的是正面的能量,当你不管不顾不考虑对方的处境,直接甩出冷冰冰或直戳人心的话时,就别期望会收到什么好的反馈。
你必须明白,那些动不动就指责你的人并不对你的人生负责,那些不在意你感受的人并不是爱你的人,别再让自己受伤,趁早远离那些动不动就指责你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