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孙俪的演技,苦苦地追了74集,结果结局烂尾了。都是去刺杀太后,吴泽真是坑队友,害的沈星移替他背锅,沈二少爷就这么下线了。
慈禧太后的还原度之高,成为了本剧的亮点之一。扮演者奚美娟老师虽然只有不到两集的戏份,其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句话,都透着慈禧的品性。也就是在慈禧的问话下,周莹说出了她做生意如此成功的秘诀。
慈禧问周莹,“你挣下的这份家业靠的是什么”。
周莹说,“只靠一个字,变。”
周莹继续说,“天下已经变成了世界,我们做生意的如果还固守成规,那只有破败一条路可以走,唯有顺应时势,求新求变才能立足。”
孙俪的另一部剧《芈月传》中,芈月也曾说过,“我不墨守成规,也不怀挟偏见”。
固执己见,墨守成规,大概是成功路上的一大绊脚石。
古人曾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无论做什么事,与时俱进,才能保持一份活力。
所谓的变,也可以说是爱折腾,走出舒适区。和周莹形成对比的就是二叔和四叔。他们也不想着能挣多大的钱,就守着这份家业,已经觉得很好了。周莹想要用洋人的机器织布,几乎所有人都是反对的。但事实证明,机器才能赚大钱。
当时手里的土布卖不出去,周莹不怕危险,不怕强盗,一定要去迪化。这在当时都是很大胆的决定,男人也未必有这样的胆量。事实再一次证明,周莹是对的。走出了安全区,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一次演讲中说:赚钱其实并不难,年轻人越爱折腾越能成功。
潘石屹的话可不是凭空捏造的,看一看他自己的经历就知道了。身价300亿的他,年轻时可是一个爱折腾的人。
24岁的潘石屹放弃了铁饭碗南下闯深圳,搬过砖,做过业务员。后来听说海南建省,潘石屹很激动:“我要去闯海南,海南刚建省,机会多的是。现在去,一定不会错!”于是拿着仅有的1000块积蓄去了海口。
然而,海口经济落后,人满为患,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三个月后,花光了积蓄,身无分文,于是又重操旧业,去搬砖了。后来,能力突出,被提拔为了厂长,还承包下了砖厂,收入很可观。
好景不长,房地产事业急剧降温,砖厂也随之倒闭。但是潘石屹认为,降温是暂时的。于是和冯仑等人创办了万通公司,开始了炒楼卖楼,如此倒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00万。
潘石屹说:年轻人一定不要只图安稳,不要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年轻就是要瞎折腾,因为当你每次再折腾时,都有了更高的起点,最终折腾成了亿万富翁!
慈禧问,“除了求新求变,打理生意还有什么诀窍”。
周莹说,“放权”。
慈禧惊讶,“你不怕家不成家了”。
周莹笑着说,“家不是一人之家,是大家之家,在吴家,连丫鬟、小厮,掌柜都持有股份,人人都能对生意献言献策”。
慈禧太后听到这种理论当然吃惊,作为封建集团的统治者,怎么能让大权旁落。
不得不说,周莹真的很有头脑。
家里有千两银子,就算全都占据,不过还是一千两。如果人人有了股份,大家一起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家底就会翻了几倍,手里的银子早就已经是万两。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其实,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未必自己要多强,只要懂得信任,懂得放权,就能团结到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了自己的价值。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莹远比孙俪演的更传奇。
18岁守寡,从此再未嫁,在男权统治的传统商业社会里,一手振兴了吴家,还做了慈禧太后的义女。
经营中坚持诚信仁义,按照商业规则办事,决不允许自己旗下的商家售卖任何假冒伪劣的产品。
为人大度慷慨,民国十八年陕西连续三年天灾,周莹天天放粥,泾阳县那三年竟然没有1人饿死。
周莹之所以成功,她身上一定拥有很多美好的品质。电视剧虽然已经结局,周莹也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她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态度,对待困难的决心与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无法成功的人正是因为想不到成功的人花费了多少心血,才无法成功的啊。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