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醉美万花山-----终南性灵社采风纪实

来源:知库网

【原创作者】|云仙子

终南性灵采风团全体队友合影(杨轩摄影)

【题记】:

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只有那过去了的,才会变成永久的怀恋!

                    ----普希金

沣峪口(云仙子摄影)

01

期待已久的终南性灵采风活动如期而至。古城今秋多雨,阴冷了几天以后,今天终于放晴。

10月27日,是一个好日子。霜降已过,天气晴朗,秋阳高照。就在这样一个晚秋的周日,陈嘉瑞老师盛情相约,我有幸随同终南性灵团队走进万花山,参加终南性灵踏秋采风一日游活动,感受山野风光和名家风采。

​早早起床,收拾好自己和简单的行囊,一路疾走,换乘公交、地铁,再倒地铁。8:30分左右,当我急匆匆地赶到纬一街指定集合地点时,陈嘉瑞老师面带微笑,热情洋溢地迎上前来,握住我的手说:“欢迎!欢迎!”然后,他把我介绍给已经等候在此的几位女同伴。他宽厚的手掌结实有力,传递给我自信、温暖和力量,在这个秋风萧瑟的清晨。

作家、文化学者陈嘉瑞(杨轩摄影)

这是我与他的第一面。

此刻,他很忙,正在用手机不停地联系着其他队友。在这个当口,我悄悄地打量着他:只见他中等身材,标准的国字型脸庞,头发有些许花白,前额宽厚而明净。衣着比较年轻时尚,上身是褐色小格子西装,下身着蓝色牛仔裤,脚配运动鞋。他的眸子间折射出坚韧、刚毅、睿智、淡泊的神韵,给人留下内敛而精干的印象。这是文字的浸润、岁月的积淀和国学经典的濡养,从内到外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

人齐了,我们愉快地出发了。陈嘉瑞老师安排我们几位女士坐他的车。他亲自开车。车技又稳又好,令你不得不佩服聪明智慧之人,一好百好。

云仙子摄影

在沣峪口著名的方形大鼎“盛世长安”西南角,车队停下,稍事休整,等待所有的车马和人员汇聚齐后,团队继续出发。

车队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大家兴奋得像飞出笼中的小鸟。叽叽喳喳,一路欢声笑语。把心扉敞开,拥抱大自然,扑向大自然的怀抱。

随着车行驶的进程,环山路崎岖陡峭,弯路连连。陈嘉瑞老师凝心聚力,手握方向盘,认真注视着前方,谨慎驾驶,大家对他的车技由衷地赞叹和佩服。

渐渐地,越是进入山林的深处,秋天的五彩斑斓像一副迷人的画卷铺展开来,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云仙子摄影

白云,像一条银练,在蓝色的天际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天空湛蓝,像水洗过一般,仿佛能把人的五脏六腑冲洗得一干二净似的;树叶绿黄红相间,层林尽染,宛如上天打翻了七彩的颜料瓶,泼洒在了人间。我们的眼睛都移不开了,一阵阵惊呼,发出“哇!好美,好美!”的声声赞叹。

同车的王亚凤是一个性情中人,一路上侃侃而谈,无拘无束。她的声音好听,柔媚,能软化人的心。她是本次采风活动热心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又是研讨会主持人。

她的女儿是一位活泼可爱、漂亮的小姑娘。尤其是她那秀气而高挺的鼻梁引人注目,惹人爱怜,像极了印度人。小姑娘的随行为这次采风活动增添了一抹阳光靓丽的色彩。

02

万花山秋色撩人(文友摄影)

约摸半个小时的功夫,便到了山脚下。停好车,大家沿着羊场小道开始爬山。

秦岭有72峪,我去过不少的峪,也爬过不少的山,但万花山的秋景更令我沉醉。远山含黛,林深树茂,植被丰富。步入林间,仿佛进入原始森林般神秘而幽静。

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林间,色彩斑斓,姹紫嫣红,绿色、红色和黄色相间的枝叶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山涧空气湿润而清新。空气中弥漫着微甜的气息,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柔软而细腻,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洗肺润俯,吐陈纳新,令人心旷神怡。有队友引吭高歌,对着空旷的山谷吼了几嗓子,随之,同伴中便有人以歌呼应。

林间小道(文友摄影) 文友摄影

在林间悠闲自在地穿行,全身心投入到青山绿水之中。仰望群山万壑,尽享秋日暖阳。一路听着万花山潺潺溪流,山野清风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清新而自然。

远离城市的喧嚣,暂别钢筋、水泥和楼房的束缚,拥抱自然,返璞归真,我的精神是愉悦的,脚步是轻快的,内心是宁静而丰盈的。

“吧唧”----一声,猛不妨,树上通红的柿子会突然跌落下来,瞬间,一开四散,遍体鳞伤,不小心会砸落到你的头顶上呢。

尽管我和大家不熟,都是第一面,但很快我便融入到集体和团队中。我与他们攀谈、聊天、交流;遇到难走的地方,大家相互提醒,互相搀扶;碰到陡峭的山路,正思量着怎么攀爬过去,猛一抬头,有玉树临风的帅哥站立在秋风中,伸出了援手,拉我们一越而过……

行进中的团队(云仙子摄影)

我们心心相印,我们团结协作,我们披荆斩棘,斗志昂扬,一路高歌。我们相互拍照留念,让美好的画面定格,把甜蜜的相聚和纯真的情谊留存在彼此的心间。

大家嘻嘻哈哈,相伴而行。一路上欣赏着美景,内心感恩着大自然的馈赠。

陈嘉瑞老师淳朴而随和,虽然他表情凝重,不苟言笑,但我们几位女士却能逗他开心,让他摆出各种拍照的姿势,老师也不恼,就势摆了,任我们照。我们叽里呱啦,欢笑声响彻林间,飞越云霄……

蓦地,我突然想起了袁枚的《所见》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他一生寄情于山水,特别是晚年生活,更是遍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诗文在山水中得到了滋养,更加充满了灵性和飘逸。他倡导性灵说写作,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朴实自然,文字要有灵魂,有温度,接底气。

林间美景(云仙子摄影)

由此,我联想到陈嘉瑞,文化学者,散文作家,“终南性灵社"的创办者及总编辑。他及他的团队本着“有我写作,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神韵灵趣”的办台宗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运作和打拼,使“终南性灵”在网络公众平台中脱颖而出。

平台从去年创办至今,弘扬先进文化,唱响主旋律,其内涵和格调与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写作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先生的躬耕务实精神和文化学者风范着实令人赞叹和钦佩!

肥胖的蘑菇(云仙子摄影)

------“蘑菇,快来看呀,新鲜的蘑菇……”摄影师夫人的一阵惊呼,打断了我的思绪……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青草覆盖的小溪边,一簇丰美而壮硕的白色蘑菇映入眼帘。

大家欣喜地一拥而上,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可以吃吧;有的说,你看这蘑菇跟咱们在菜市场买的蘑菇一模一样;有人与它合影拍照;摄影师夫人,一位性情豪爽的女士干脆把它采摘了下来,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捧着,不丢手,说是要带到山上熬汤喝呢。

03

五彩斑斓的秋色(云仙子摄影)

大家一路艰辛,气喘吁吁,香汗淋漓,终于登上了圣母宫。

万花山的圣母宫是一所道教,位于万花山的半山腰。庙宇高大巍峨,金碧辉煌,环境清雅,幽静,真是一个参禅悟道,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圣母宫(云仙子摄影) 云仙子摄影

稍事休息后,开始吃午饭。山里的午饭简单而丰盛,六个素菜,分别是:青椒炒蛋土鸡蛋、凉拌黄瓜、芹菜炒豆腐干、茄子烧豆角、炝炒莲花白、西葫芦炒红萝卜;主食是油旋托托馍,外加一碗香气扑鼻的臊子面,两小碗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摆在木桌子中央……

喷香的饭菜(云仙子摄影)

色香味俱全的饭食勾引着我们的味蕾,令人垂涎欲滴。我们背晒着暖阳,就着山野清风,大朵快颐。个个吃的红光满面,唇齿留香,直呼“美滴汰,过瘾----”这一桌子绿色环保原生态的饭菜香味,同样也吸引着从旁路过背包柱拐杖的驴友,惹得他们不时地频频回首。

大家都很珍惜饭菜,绝不浪费一丁点粮食。盘子底朝天了,臊子面吃干喝净,有的连汤都喝完了,只剩下了碗底。因为这些食材都需要人从山底下背上来,是很不容易的,凝聚着主人的劳动和心血。

04

研讨会(杨轩摄影师拍摄)

午饭后,大家卸下一身疲惫,身心愉悦,展示出真我。坐在青石墩上,围拢在青石桌旁,沐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喝茶、聊天、吃水果、交流研讨王炜《走进城市的牛》……

研讨会由王亚凤女士主持,陈嘉瑞老师致开场白。随之,大家针对《走进城市的牛》这篇文章热烈讨论,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每个人都做了即兴发言。大家谈到了农村、城市及城市和农村如何有机的融合;谈到了乡村的牛曾经的无忧无虑,走进城市的牛的隐忍、负重、挣扎、艰辛的生存状态及悲苦况味。所有种种的现状及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王亚凤的女儿活力四射,聪颖伶俐,她遵从她妈咪的吩咐,小手擎着手机,站在叔叔阿姨身边,帮她妈咪录音,坚持到研讨会结束。

来时,在沣峪口“盛世长安”那口大福鼎处等队友时,她跑过来,给我的手心塞了一颗紫色皮的巧克力,我笑着收下了孩子的心意。

杨轩摄影

此刻,看到小姑娘小小年纪,如此懂事敬业,一如她妈妈般勤恳做事,认真负责。我把她拉到我的身边,给她的小手心里放了三颗太妃奶糖,以示奖励。

孩子雀跃着,高兴地说:“我最爱吃糖啦!”我和她妈妈不约而同,相视而笑。

05

圣母宫庭院(云仙子摄影) 云仙子摄影

夕阳西下,天色向晚,山间薄暮渐起,凉风嗖嗖。坐久了,身子有点儿发冷。我起身,看见庭院的水泥柱面上写着“道法自然”几个大字,在落日余晖下熠熠生辉。

诚然,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一方净土,面对外界的浮躁与喧嚣,我们的内心时常会感到疲惫、嘈杂、劳累和沉重的压力。

秋韵(云仙子摄影)

而此刻,站立在这空谷山林间,清新自然的空气滋润着我的心田,微微的清风从我的头顶掠过,道教禅语净化着我的心灵。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

淡泊名利,顺其自然,心无杂念,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人和事物。活在当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珍惜韶华,不负自己。

终南性灵社金秋采风一日游活动举办得圆满而成功,愉快而美好的一天令人难忘。通过这次采风活动,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名家风采,收获了友谊和快乐。在今后的创作生涯中,把性灵写作的精髓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说真话,抒真情,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次日晨,文友林中清泉发来信息:昨夜我睡得很香。很高兴认识你!

我回复:我也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