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豆瓣书评:8.9
黄仁宇作品— 作者简介
作者黄仁宇是美籍华人,倡导的是大历史观。他的父亲是同盟会成员,自己也十分爱国,抗战爆发时期,毅然辍学参军,当了十年国军下级军官,曾在缅甸负伤受颁陆海空军一等奖章。
抗战结束后去了美国读大学,毕业后担任国防部参谋。应该说黄仁宇从小就有写作的热情,从15岁开始就向《湖南日报》投稿并连续刊登,18岁考上南开,在美国念了新闻系又转历史系,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之后又因为没有新著问世,居然被纽约州立大学解聘了。不过幸好第二年他的《万历十五年》出版了,并由美国名作家撰写书评推荐,紧接着该书中文版在北京出版,之后一帆风顺,黄仁宇的著作一部部出版,因此让我们了解到了黄的大历史观。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骆骆说书
此书的出版经历了一些波折,该书责编总结为两声欢呼,一声倒彩。首先是黄仁宇的长沙校友俞哈维向中华书局推荐了此书,不过在当时文革刚结束,黄作为一个外国人是一个问题。幸好得到了副总编辑赵守俨的支持。经历了出版波折后,《万历十五年》上市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渐渐地显示出广泛性,从学者到学生,作家导企业家,都品出了不同的味道。
然而经得起多大的赞誉,就得受得了同等的批评。《万历十五年》出版后不久,上海师大教授萧功秦曾求教于一位史学前辈如何评价此书,那位师长淡淡地说,那个人不过是个解放前的记者而已”。黄仁宇1964年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这位前辈却视而不见。
读史使人明智书友说
@王小波:旧的好书总比新的烂书好!
@社会不一定是进步的,原来中国存在的问题,五百年前未解决,五百年后仍然存在,以古观今之极品。
@黄教授的大历史观确实让人开拓视野,从几个万历年间的人物命运出发,对明朝乃至整个古中国的文化政治体制进行刨析。说明依赖模糊的道德坚持儒家的人治而非法制,这种治国之道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品质,因而导致社会接近扭曲无法最优化。再者,书写的作为历史读物来讲也一点都不乏味。
@纵观全书,每位人物都力图转变,却都陷入了一个怪圈——被文官集团钳制,以致整个王朝发展在万历十五年几近停滞。“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用张居正申时行讲政治 用海瑞讲经济 用戚继光讲军事 用李贽讲思想界 线索一气呵成 事实充分 见解透彻清晰。看带学术性质的书会有点费劲 看的很慢 会想很多 但是收获很多 感觉这本书给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打了基础。
@这样的书读一本,远胜简单的历史故事书看十本啊,不仅了解了文化政治制度的症结所在,人心被制度的扭曲,更是学习了一种大视野看问题的思维。绝赞推荐!
@我很喜欢黄仁宇“大历史”的观点 历史上的每一件小事 看似平常 但前后必有连结 大的变革一定是弱小变动的累积 这本书用年代断点、追溯上下因果的方式去研究明朝万历年间的人与事 真得特别好看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