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摆渡人》碰瓷电影

来源:知库网

《摆渡人》是本年度个人观影史里最烂的一部片,没有之一。因为是朋友请客,一行七、八个人,所以硬着头皮看完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产生头晕等生理不适。

海报

在我看来一部好的作品是一个团队整体配合的结果,这里面包括导演、编剧、场景、表演艺术等诸多因素,我不会因为自己是谁的爱豆就拼命刷这部电影的好评,所以请脑残粉们绕道而行。《摆渡人》的小说我没有看过,我单纯就个人的感受写一下影评:

1、《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伤了我一次,《摆渡人》二次伤害,以后看见带张嘉佳名字的电影打死不去看

2、梁朝伟、王家卫、金城武接什么电影不好,非要接这部电影,把自己拉下神坛

3、国产电影如果不出分级制度,很快电影产业将步国足的后尘

一、电影题材不明确

看电影预告,介绍本片是一部喜剧片,结果观影全程我配合朋友们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几次尴尬的笑声。我不知道笑点从何而来,整个电影的笑点都很尴尬,完全就是生拉硬拽。

我看到很多人说在电影里看到王家卫的片子风格。这个观点很可笑,不是打上王家卫监制、有梁朝伟、金城武出演它就是王家卫片,整个电影风格一点都不明朗。

什么是文艺片?个人理解是兼顾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电影,《摆渡人》在这两点上完全没有站住脚。

熟悉《重庆森林》的朋友都知道,重庆森林电影虽然故事分散,但是结构巧妙,每一句台词配合演员精湛的表演就是像一部朦胧而精致的艺术品。很明显《摆渡人》喜剧片的定位,这使它尴尬的不行了,完全看不出来是王氏风格电影。对比《春光乍泄》、《阿飞正传》、《旺角卡门》等经典作品,那种特有的独白、碎片式叙述结构、时间空间迷离的构建等风格 才是王家卫式的。而《摆渡人》里尴尬的笑点,浮夸的演技,晕眩的灯光效果所谓王家卫风,所以整体上他跑偏王式风格的文艺电影。

重庆森林,剧照 再来说喜剧片,近两年国产优秀喜剧,我只记住了《唐人街探案》。拍喜剧片是很难的,并不是让人哈哈大笑它就是一部喜剧了,好的喜剧是符合逻辑的,在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添加的神来之笔。连贯的时间空间结合、逻辑、叙事、演员勾画式的表演等等都是喜剧不可缺少的元素,《唐人街探案》你能清楚的看到整个电影叙事脉络是围绕唐仁找寻失落的黄金引发的一系列警匪追踪、帮派围剿等的故事。《美人鱼》这部饱受诟病的星爷导演的喜剧,它最起码做到了你知道电影讲述了“富豪与美人鱼相恋”帮助其保护种族的故事,而《摆渡人》看完,我都没能理解它讲的是什么。如果百度诠释它“”酒吧老板陈末和合伙人管春拯救情感落水者的故事”,那太对不起了,我觉得主脉络不清晰,看起来就是一团毫无头绪的麻。

作为喜剧,它又是失败的。

唐人街探案
二、圈钱的电影,谁花钱谁脑残

国产电影发展已经完全变味了,电影不再是视听的艺术,而是圈钱的工具。

《摆渡人》电影中广告的大范围植入很明显,导演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一边赚取高额的电影广告营销费用,一边赚取票房。《摆渡人》电影制作成本不高,对比《长城》纯商业电影,人家至少将钱用到了恢弘的电影特效中,《摆渡人》呢?整个电影的场景都是选在酒吧,又不存在特效,道具都简单的可怜,邀请这么多当红明星可谓骗足了钱。

另一方电影背景选取大部分都在酒吧,晕眩的让人想吐。《重庆森林》这种空间感极强的电影,好歹也有换场景、拍普通居民楼、拍马路的时候,而《摆渡人》活生生摁着观众的脑袋往水里塞,观影有种溺水感。

随手截图
三、碰瓷电影

“碰瓷电影”这个是我临时想的名字。

这部电影玩了一个从《港囧》开始,国产都市片都会用到的伎俩:买经典音乐的版权植入电影场景内,以此引发观众的怀旧情怀。我想说这种伎俩一次就够了,太多次使用就太伤观众的心。

不好好拍片的团队,就用这种怀旧植入的方式不断碰撞观众内心最隐秘、柔软的部分,一开始可能这种手段管点用,次数多了,大家都会觉得反胃。谁这种垃圾电影一次又一次利用感情牌试图拯救票房与口碑,我想说与其这样挖空心思碰瓷,不如用心写剧本、好好拍电影。

国产电影速成模式:烂剧本——找投资——拉广告——请大咖——速拍——上映。没有大咖的电影好像就赚不到钱,是的,拉一群大明星捧场,把观众当傻叉,骗取脑残粉的钱,终有一天伤到观众的心,看还有谁买账。这和骗子今天腿瘸、明天胳膊折的碰瓷有什么区别

国产电影的毁灭速度,堪比国足。

港囧里部分音乐
四、电影粗糙与否看细节

《摆渡人》在细节处理方面十分垃圾,女演员的妆容一个比一个败笔,全剧组就这么缺钱吗,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化妆师都可以给演员化妆了:

杜鹃在调酒是向上拍面部的镜头——粗糙的内眼线,盖不住眼睑,画的断断续续。

贾玲车内的哭戏——哭花了双眼,化妆品印记成汩的留下,总让人不舒服

熊黛林拼酒戏——镜头打到脸上,全部是毛孔,密密麻麻,后期好歹处理一下啊,红扑扑的腮红就像是路边摊二十块的城乡结合部化妆品。

金城武形象——金城武在我心中本来就是一大帅哥,为什么这部戏要给他一个不伦不类的造型,后期扎着小辫吃着毛毛做的饼,镜头打到侧脸,侧脸布满沟痕,假的不能再假的胡鬓随时要掉下,我都替电影担心。虽说他演的是一个饱经沧桑的男人,但用不着这么毁形象啊。

整个电影的选景,基本上以酒吧为背景,整个画面都是眩晕的,场景大幅度运用逆光,隔着屏幕的我都能感觉到一阵酒精度带来的恶心感。

及其不自然的妆容,更多图片没有找到 光景运用,全剧失败
四、尴尬的剧情

我一直好奇这种主体不明的,又大篇幅拍拼酒的电影是怎么通过广电总局审批的。

对,喝酒可以改成一项竞技:“不喝死无精神,喝酒世界杯”

电影中透漏着都市生活的空虚、生活作风的糜烂、到处充斥着纸醉金迷,还有酸臭的酒精味。九栋高尔夫那段剧情,我一直没有明白俩女人比啥不好,非要比喝酒,喝酒还要拼了死命,一个擂台上俩女人拼酒,几百号人在底下吆喝,我尴尬症都犯了,这宣扬的什么主题?说好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呢。

喝酒,成了电影唯一穿插的主旋律:

伤心——请喝酒

开心——请大口喝酒

快点到明天——喝高度的酒

想整死一个人——拼命喝酒

想争一个男人——请拿生命喝酒

拿生命喝酒的女人 《摆渡人》的核心应该是,帮助别人收获快乐,摆渡其灵魂的,后面李宇春、贾玲戏零星的戏份才打了一个擦边球。

注意是擦边球!

摆渡人这个主题很好体现,不用这么多大咖和乱七八糟的线索,抓住一个故事深入的拍下去就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电影了,可惜了张嘉佳不好好写作偏偏要当第二个郭敬明。

喝酒吧,喝酒万岁
五、演员

这是我最后想要说的。很多人都把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全部压倒演员身上,我认为这是一件极其不公平的事。拍电影是整个团队的作战,演员的布阵是打前阵的,但一场战斗胜利与否是全盘配合的结果。《摆渡人》可谓大咖不少,但是大部分都只是走马观花捞票子吧。

熊黛林——熊黛林的角色在本片中基本上是表达出味道了,算比较成功的塑造一个拜金出轨女人的形象。

李宇春、贾玲——戏份不多,基本合格。贾玲自带喜感,演出了那种吃货的萌感。

上传中,请稍候…

陈奕迅——基本也演出了那种人生失意的宿醉感。

梁朝伟、金城武——没发挥演技,估计就是走个场。

总担心他的胡鬓会掉

————————————————————————

杜鹃——杜鹃属于那种不漂亮但一眼就可以让人记住的女人,她身上有种特殊的气质。也正是这种气质让她的戏路比较窄,她上扬的眼角总让我想起张曼玉。张曼玉也是自带气质,但张的演技实在强大,演什么是什么,演喜剧、演悲剧都游刃有余出去。难怪有人说,杜鹃的戏份都可以倒模演戏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港囧》、《摆渡人》,她的角色塑造太单一了,你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的她放到《摆渡人》里,好像完全是同一个人。这样很好她、再多接两部这种角色的片子,戏路会越走越窄!

加油吧,杜鹃,自带的气质别浪费了 难忘经典1 演少女也行 忍不住多发几张张曼玉的角色

AB——可以看得出AB很努力在演戏,恕我直言,她确实没有演技。AB在相貌上有一个致命缺点,眼睛太大了,总觉得安在那张精致的脸上不和谐。她冲熊黛林瞪眼睛的时候,我都担心她眼珠子掉下来。就是这场戏让我发现AB的演戏被吐槽一多半源于她张了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她是少有的那种眼白远远多于眼仁的人,稍用力整个眼白都会漏出来,关键是美瞳也没能拯救这个缺点!。赵薇眼睛大,但是眼仁随着眼睛的轮廓成比例放大,而AB很明显就是眼仁小,整个外眼太大。我想说演戏要走心,表现生气不是用力嘶吼就可以的,她完全不需要那么用力,多练练眼神、收敛一下肢体动作会更好些。

随便找了一张,眼珠子都快翻到脑后了

大鹏——严重跳戏,只要他一出场,我总觉得是在看《屌丝男士》。大鹏演塑造的屌丝男士形象是成功的,但是其他角色我只能呵呵。

马苏——没有闹明白,马苏这个角色塑造的意义在哪里。酒吧股东强烈登场?八仙过海凑个人数?男士太多,调节一下男女比?

————————————————————————

毛毛家饼店帮厨最右边的老头——他绝对是一个亮点,镜头几次同时对准几个人,虽然这个角色太不重要了,但他的外在形象太抢戏了,莫名的喜感。该老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不会演戏的老头扮演一个群演形象,演的分外卖力,结果意外抢了别人的戏份。

右手边的老头,简直了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找不到更多的了)

国产烂片没有到2016年12月31号,千万别评比出来,否则就是啪啪打脸。

烂片无底线,国产片加油,还可以再烂。

以上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