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手把手教你如何在职场中撩人,做个心机BOY

来源:知库网

封面图:志明与春娇

我还是老样子直接开门见山的说

OK HERE WE GO





Why?

为什么我们很时候撩不到人?

那是因为我们的沟通没做好,没达到一个有效的沟通。

举个栗子,和同事吃饭的时候一直保持沉默插不上话,不知道怎么和新同事聊天,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沟通拿到别人手机微信,不知道怎么去展开一个话题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要达到一个有效的沟通,你需要自己明确清晰这3个东西(缺一不可)

1、对象

2、目的

3、观点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 用TA(你想要沟通的对象)想听的话,讲你的观点,最终达成你的目的

本文就说说对象这个东西的含义

How?

和别人沟通,去撩人的时候我们都是带着自己的目的,比如我想10天内拿到这个同事的微信号。我想让我的SVP今天之内看完这份报告等等等等。

我们这些带着目的说话的行为,其实就像我们去应聘一家公司一样。我们为了能进入这家公司,成功上垒,肯定会事先对公司进行详细的调查,看看官网,看公司融资情况,在知乎和百度上搜索下公司的名气,公司的行业,甚至会分析公司的竞争品牌,背诵他们的口号、文化等等。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百胜。

神探夏洛克截图

在职场生活中撩人沟通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对目标人物,

目标对象进行分析

。就像福尔摩斯一样去观察对象,知道

他们的背景

我们才能根据我们目标,对症下药,达到有效沟通。

TA是什么人?

关心什么?

喜欢什么?

对什么感兴趣?

在你沟通之前你尝试找你脑海里模拟这个对象的画像,看自己能不能回答上面的4个问题,通俗的讲就是:你知不知道TA的特征?

这时候估计你就会说“我勒了个去,我找不到他们的特征啊….“别担心,凡事总有套路,请紧握扶手,坐好扶稳,我要开车了

特征这东西分3种:通用特征,事件特征,个性特征

先来说说通用特征

通用特征

通用特征其实就一些简单的人群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人群特征去开一些最基本的话题,如果对你的目标找不到任何话题可以开的时候,就请按通用特征的类型去找话题,因为通用特征这些东西你说错了,也对TA没大的负面影响。

具体分类可以是这几个:

A.性别:男/女

男的聊一些汽车、电子类话题。女的聊一些化妆保养之类话题。

B.年龄段:60后/70后/80后/90后

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我们总不可能对着那些70后的老板说一些90后才懂的话题,“老板你来看看B站的弹幕”真的这样你估计永远也无法达到你沟通的目的。所以了解清楚年龄段共同的话题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90后(现阶段大概17-27岁)星座,明星,动漫,电视剧,电影,美剧英剧日剧韩剧等等。

80后(现阶段大概27-37岁),这个可以聊一些生活,家庭,孩儿,夫妻,管理,创业(最多新晋老板的一个年龄段),星座

70后(现阶段大概37-47岁)聊一些书本,自己人生的困惑(这个年龄层我暂时脑补不到很多欢迎留言补充下)

60后(现阶段大概47岁+)基本上这个年龄层很多是90后的父母,所以可以聊一下儿女类话题,文革高考,历史类话题

面对我们的对象,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层去巧妙的避开一些对象不擅长的话题去说自己的观点。

前两个分类估计有点难,而且年龄段这些东西虽然是通用话题,但自己未必也把握准确对吧,没关系可以尝试下面这个分类(终极大招百试百灵)

C.关心身体

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各种隐性的职业病,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展开,如设计师程序员之类可以聊下颈椎,老师之类职业可以说下嗓子。

什么?这些病他们都没有?他们都觉得不痛?那就聊下牙齿和眼睛

10个人里面保证9个是近视,或者看牙医,拔智齿,蛀牙,洗牙,牙周炎等问题

比如牙齿为例,你就可以吃完饭把随身准备好的益达拿给同事说:“要不要来两颗?”就像喜欢抽烟的人,递给主管香烟去抽一样。

说到这忍不住SHOW下自己的益达

世上没比看牙医更恐怖的事,你懂滴

反正,眼睛,牙齿,脖子,颈椎,屁股,腰,腿各种疼痛说个遍,总能找到话题。

事件特征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换句话说就是用一些特定的事件去制造话题,一般来说分两种,一个是公用事件,另外一个就是热点事件

公用事件

比如说天气,季节,城市,每个月的星座等等。你可以向你的同事嘘寒问暖,冬天假装不知道哪里买冬装比较好让他们推介一下好的TB店。如果你发现这个朋友是在北京工作,你就可以果断的在雾霾天气这个话题上猛攻的展开讨论。说下这个月的星座等等,星座这东西很玄,相信的人也不多,没关系,反正信不信都想背几个星座的大概性格,谈论起来都有板有眼。

其实我也不相信星座,但长久的交流你就可以发现普遍大众认为,处女座是有强迫症。所以你每次看到一些你想搭讪的人桌面收拾得特别干净,你就可以说句"该不会是处女座吧?”“不是啊,今天心情有点郁闷就收拾下桌面”“哦怎么了…”话题就这样接下去

热点事件

这个估计一说大家就懂了,可以根据一些最近的热点去展开讨论,比如刚过的双11问下买了啥,砍手了吗?最近大热的美剧西部世界XXX原来也是个机器人,你怎么看?林丹居然有外遇,你怎么看?

但通常热点内的事件不像公共事件一样,别人都知道,毕竟注意力有限,如果对方知道,我们就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果对方不知道,你就可以详细描述“哦你不知道是吧?我跟你说说…..”这样不是也有话题说下去吗?

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是一个不怎么容易看出来的东西,一般会觉得是小隐私而不会去告诉你,很可能那个你和TA认识很久,聊了很多也未必知道,比如学历,经历,爱好,口味,职业,职位等等。但是一旦你知道别人的某个个性特征之后,展开话题就比较容易和亲近了。

你今天气色不错喔(通用特征)

怎么?你今晚和男朋友出去哪里浪?(个性特征)

以我为例,我有一个比较奇葩的特点,就是有骨头的食物基本上都不吃,水果里面有子的东西都不吃。不吃鱼,不吃排骨,不吃鸡爪,不吃西瓜等等。比较亲密的同事知道我这个特点,每次拿东西给我吃的时候都会调侃一句,“TM要不要过来吃东西?没有骨头的,肯德基啊”“TM,团建我们去哪里比较好?不如去吃火锅?没有骨头”然后慢慢的去展开他们的话题。通过个性特征展开的话题都会比较的舒服而不会太过生硬。

所以,如果那些需要你长期沟通的人,或者说一些比较重要的人你就要清楚记住他们的个性特征,记得越多越好。比如你的老板,你的上司,你的男票/女票。如果你聊的那个话题,TA会有感动,很在意,开心等等的迹象,说明你就说对了他的个性特征。

总结一下

重点是要得到个性特征

通用特征和事件特征这两者是本来就存在的一些共同可以愉快讨论的话题,这两者产生的话题你都可以去直接拿去套用,或者碰,去收集。当我们和目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说的时候,就可以从通用特征或者事件特征这两个方面去展开讨论。“你看你看,林丹外遇了”“啊最近牙齿很疼,医生说我XXX”


然后通过“通用特征”和“事件特征”等等的一些套路话题去聊出TA的“个性特征”,然后根据自己需求去记住别人的特点。

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知道TA的背景和个性等等细节,我们才能有策略的谈好话

练习

看到这,估计你就会说,卧槽,我就想说句话而已,居然要想那么多,又要想自己说话的目的,又要观察别人的信息等等,其实你只是缺少练习,刚开始肯定很难,一旦大量练习之后,就会固化成自己特有的套路,插入话题也就顺手拈来

其实练习的机会有很多,因为我们接触的陌生人也很多,陌生人就是一个最好的练习对象,只要不透露太多个人信息,说错话也无伤大雅

曾经我在开封公干的时候,为了及时赶到工地,我和主管每次都是飞出租车赶去现场,主管有个奇怪的习惯,每次都会和素未谋面的司机聊天,甚至有时候聊到不想下车。我调侃一句”你想抄牌啊?(粤语:你想拿别人的微信或手机吗)”TA说“毛线,我一点也不想认识,我只是在不断练习交流而已,以后见新客户也不会说不上话,搭讪不了”

两个小技巧

1、有些时候我们未必一定要抢做一个发言的人,在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也还是不错,点头,微笑等等给别人回应,聆听和不听是完全两码事

2、聊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装作不懂或故意说错,来敞开话题

就像高中晚自习的时候,不少同学为了陪女票一起回家,为了陪TA多点时间聊天,故意谎称自己的家也住在附近,然后一直聊到下车,最后自己独自一人坐完全相反的地铁回家。

如果你的目标,兴奋的告诉你一些知道的东西或者热点,你不要急着说“啊,我早就知道拉,你才知道啊”这样真的注定孤独终,应该假装不知道的询问下去“?这是啥,好像很不错”“什么东西?我不知道耶解释下”“啊没玩过窝,好像不错窝”“啊没想到林丹居然有外遇窝。他是怎么出轨的?“”巴拉巴拉这样一直把话题接下去,不要浪费TA给你诉说故事的热情。

案例

顺带说一个就在写文章的当天早上发生的一个小真实案例(内容有小改编)

坐我隔壁来了个新的同事,虽然说并不需要公司每个同事都去认识,但坐我旁边窝,聊不熟,站队不好总有那么一丝尴尬

看TA新人自我介绍的邮件是文案策划,午饭的时候TA突然问我,公司做的是“全案吗?”我懵逼了一下“额,这方面我其实不太清楚”然后解释自己的岗位。顺手介绍旁边负责对接这些的同事。

后来我发现有点不妥,于是根据他的自我介绍背景,问一些文案的岗位的问题,“你是怎么锻炼自己写文案的能力的?我觉得能写好软文的人都应该挺牛B,可以润物细无声的出鞘影响别人的思维”(这句是真心话)(TA上一家公司也是写文案写软文)“你是怎么找到一些热点去写,微博话题吗?”然后巴拉巴拉一段交流之后,得知原来是公众号小大V。“那你觉得咪蒙的文章如何?”(其实我仅仅是知道看过咪蒙几篇文章,感情文一向不看,也没关注,但我还是对某个领域常年10W+的公众号有一定了解)

没想到意外发生了,我原本以为的沟通的方向是TA会赞不绝口说很好很好之类,毕竟咪蒙的号好像也有400W粉嘛,没想到却恰恰相反。TA说咪蒙的文章都很恶心,巴拉巴拉又说了一大堆吐槽,然后还立马翻了一篇吐槽咪蒙的文章出来(阅读量也有1W多),我接过手机看着看着,文章很长大概5K字以上,没想到的是TA拿回手机说要工作,然后说加微信或QQ转发给我吧。(不得不说这…..真的有点意外。)

阴阳师

我看到TA玩阴阳师,就走上去搭讪一下,询问下这个热门手游是怎么打法?朋友圈那些每天晒SSR的又是什么鬼。(其实我对着个游戏还是有一定了解,虽然我是玩COC的,但为了话题,嗯)后来就这样聊着聊着,渐渐就熟了… …

总结就是,看着TA的背景信息,问一些TA们擅长的话题,+一些故意装作不知道的东西去求学。哪怕是游戏。

What

最后说说什么是沟通呢?

其实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就是一次信息交换和交流,曾经的一个交互设计师跟我讲,“你们不觉得,那些给多1块给店主去找整数零钱的顾客是最好的交互吗?”简简单单的多给1块钱,自己就少了很多零钱,店主也不用慢慢找硬币。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

虽然这篇文章感觉都是满满的套路,方法也未必能真的帮到各位读者,但是技巧总是可以演化,使用多了这些套路之后,你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聊天的套路,成为聊天高手。

如果你自始至终都是在为TA着想,如果你一直都是站在她的角度思考,那你说的每一句套路话也都是对TA最大的善意

最好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最好的套路就是让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套路。

本文是“与小荻老师学沟通“第一节课感想文,在这里感谢老师的教导,内有节选第一节课部分内容


END

我是TM,一个努力的互联网底层水泥工。一起加油

个人好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