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年12月,我们采访了电影演员张连文
收集了近六个小时的口述影像史料
作为“光影记忆”的特别活动
部分口述影像史料
将于7月9日(本周六)下午三点半
在崔永元口述史研究中心
公开放映
活动报名:
发送“0709+报名人数”至公众号“24号楼”
在1974年,29岁的晋中话剧团话剧演员、影坛新人张连文,获得了饰演《艳阳天》男主人公肖长春的机会。这对于他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因为主演了这部电影,他从十八线话剧演员变成了一线电影演员,并从此成为70年代家喻户晓的明星。
《艳阳天》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文革开始以来的第一批故事片之一,剧组成员自然主要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人。而演员张连文虽然出生在吉林省,但他成长在北京市,工作单位在山西省。单从地理角度上看,张连文似乎不像能与长影、与《艳阳天》有什么联系的样子。
并且,此前张连文没有主演过任何电影,他出现在大银幕上的经历只有一次:在沙蒙指导的电影《汾水长流》(1963年上映)中作为群众演员出现。剧组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新人来演像《艳阳天》这么意义重大的电影呢?特别是在那样一个动辄得咎的时代?
现在我们有机会聆听张连文本人的讲述。
在时长为一个小时的口述影像史料中,张连文将向我们讲述他人生前三十年的经历,在此期间,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折,从无名之辈变成了无人不知。
所以,在文革中一夜成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们听听文革时期的“电影明星”张连文的讲述。
07.09
光影记忆
周六
15:30张连文口述影像观摩1小时
16:30口述历史分享会30分钟-1小时
活动报名:
发送“0709+报名人数”至公众号“24号楼”
关于中国百年电影的记忆——光影记忆Ⅱ,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独家采访呈现,
来看老一辈影人怎么拍电影,以及他们的人生故事。
5月-9月
每月两场露天电影放映
坐着马扎磕着瓜子
回味几乎已绝迹的胶片电影
每月两场口述影像观摩
一百位老影人口述资料
只有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能看到的绝版口述影像
回复“光影记忆”查看活动介绍
回复“露天电影”查看电影排期表
▽
版权归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所有
文章均源自本中心所采集口述史料
转载请联络编辑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