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问题困扰着无数人。
在这个问题上了有了结论并能知行合一,到了耄耋之年回首人生时才能了无遗憾,对于这个问题,阿德勒在他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阿德勒是上世纪初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是弗洛依德亲密的伙伴,后来因为观点上的分歧,和弗洛伊德分道扬镳,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学派,也就是对后世影响颇深的个体心理学派。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阿德勒代表作品之一,书中对于个体心理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后来的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认知行为学都有很大的影响。阿德勒认为,人生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合作,为社会、为世界创造价值。
在他看来,人生于世上,存在着三个主要限制,分别是:我们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地球表面;人类集体生存,没有谁是人类中唯一的存在;人类由男女两性组成。
这三大限制也就意味着三种关系,和自然界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和异性的关系,由此产生人类的三大任务:工作、社交和婚姻。
一个成功的人是可以恰当地处理好这三个任务的人,而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人,比如罪犯、神经症患者,正是由于无法正常完成这三个任务。
了解了这个体系,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阿德勒的理论体系中,合作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从某个角度来说,三大任务便是对三大关系的处理,而在关系中,最重要的便是合作,拥有优秀合作能力的人,大概率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于阿德勒一个重要的假设,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着天生的自卑感,而终其一生追求的就是克服这种自卑感,产生可以让自己满足的优越感,也就是超越自卑。
阿德勒认为,儿童在五六岁时,对于人生的看法就已经定型,也就是说,他/她就已经形成一套独特的自卑体系与超越自卑的方式。
问题也正在这里,一个正常健康的人,会因为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而自卑,他超越自卑的方式是与社会更好地合作,为社会创造价值;其他形形色色的价值会带来形形色色的问题。
比如一个人会因不被关注而自卑,他超越自卑的方式就会是用各种手段获取他人的关注,或许是假装虚弱楚楚可怜,或许是把自己打造得光鲜靓丽受人喜爱,甚至是通过犯罪、侵害他人的方式吸引眼球。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知道问题是这样的,又该如何应对呢?对此,阿德勒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准确地找到一个人的自卑体系,只有精确地定位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要定位问题,有两个很好的手段:记忆与梦。
对于记忆的理解,是这本书最富启发性的部分之一。
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幼时经历塑造人的性格,性格中的种种问题往往来自儿时的创伤。
比如一个女孩儿时经常被拒绝,就很可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害怕与人交往,有一定的社交恐惧,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这样的人生命初期的记忆往往是很多被拒绝的经历。
对此,阿德勒的解释是这样的,他认为记忆是性格的指示牌而非原因。记忆的作用,仅仅是告诉我们一个人性格特征,至于这种性格如何形成,则会有其他复杂深刻的原因。
我更加赞同阿德勒的解释,即便是同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双胞胎,也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性格。
记忆往往是一个人给自己性格找的借口,在上面的例子中,女孩每当自己恐惧、想要放弃时,可能会这样想,这都是我幼时创伤导致的,也只能如此了,这是一种自暴自弃的想法,会让人止步不前。
有这种想法的人会放弃自己也可以坚强独立的可能,也同时避免了坚强独立时需要冒的风险、承担的责任。
另外,阿德勒认为梦也有着指示性格的作用,他对于梦的解释同样引人深思。
传统解梦时会着重分析梦中的情节与象征,比如梦到水可能意味着生命初期子宫中的体验,梦中的粪便往往意味着金钱(来自武志红的观点),阿德勒则认为,梦中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情节和意向,而是梦中产生的感受和由此而生的结论。
一个人如果经常梦见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比如身处野兽出没的荒原,或者坠落悬崖,在这样的梦中会产生恐惧、害怕的感受,认为世界是不安全的,阿德勒认为这样的梦是为了向你传达恐惧的感受和世界不安全的判断。而这,也是为了让你停留在退缩不前的境地。
对此我恰好有一个很好的亲身体会。最近刚刚搬到一个新的城市居住,对于刚找好的房子不太满意,但是定金已交付,对于是勉强住下还是违约找新房非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做了一个梦。
梦中自己以前的一个女性朋友向自己表白,而这被自己的女友发现,于是便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这种感觉到达顶峰时,有一个念头几乎要脱口而出:我果然是个没有决断的人,然后就在这样的极端尴尬中惊醒。
按照阿德勒的观点,这个梦其实是在维持我对自己的判断,我软弱、没有决断力,这个问题太难了,还是找人帮我做决定吧,这是一种很明显的逃避。但是有了这个理解之后,我就不再纠结,痛快地做了决定。
在沿着梦和记忆的路标找到问题后,更重要的是如何调整自己。
实际上,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部分。真正处在问题中的人,往往身在其中而不自知,他们认为这很自然,这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就是这样的人,而一旦通过“路标”发现了这是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原来还有着其他的可能,那会是一种顿悟式的体验,问题随之就会减轻。
另外,还需要主动的调整,按书中的说法,是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我理解更像是思维方式,认清有意义的超越自卑的方式是为他人创造价值,从而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更改以前的错误观念。
当然,这个过程必然会困难重重,不管是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是主动地改正,都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动力,而保持原状往往是最简单的选择,当然,如果能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这就是阿德勒的理论体系。
在我看来,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集体主义的味道太过浓重了一些。在最后爱情和婚姻这一章中,阿德勒多次表明,婚姻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福祉,这是实现人类延续和繁荣的途径,而对于个人幸福至上的理论,阿德勒显得有些不屑一顾。
总体来说,阿德勒的理论还是很有启发性的,相对于传统的精神分析有了很多发展和突破,作为后世众多心理流派的鼻祖,其地位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