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短视频模式火了。仅上半年以来,就有40多笔过千万元的投资涌入短视频创业领域。如今日头条拿出10亿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主打资讯短视频的“梨视频”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拥有“秒拍”“小咖秀”两个短视频品牌的一下科技,创下了国内移动视频行业的单轮融资金额最高纪录。而随着专业内容团队的入局,这个领域也呈现出专业化、细分化趋势。
那么2017年,短视频是否会继文字、图片、语音之后,成为新社交应用霸主呢,它的社交属性又该如何来定性?现在就让我们来探讨下这个话题。
我们都知道短视频是通过拍摄和编辑美化视频,来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这种应用可以说类似于将手机里拍摄的视频经编辑美化后,发布到社交平台一样。这样的社交场景其实很早就有,它更像电视里的广告或者电视剧的精简版,只不过目前广大用户普遍都可以创作。目前,短视频的内容内容繁杂丰富,处处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感触,形象地传达出人们对交流的渴望。
然而,短视频这种社交更像是单一方面的表达,不会让沟通在双方之间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因为你只能观看,而不能参与别人的创作。即使有留言和点赞功能,这也只能提供给双方一个平台,就视频展现中的特定话题来沟通。
而且,我们相信社交应用用户沟通联系的最佳媒介方式依然是文字、语音和视频。因为这些沟通方式,不会局限沟通中的话题、人数、场景,满足时时想要瞎扯聊天的随意性。所以说,目前的社交平台,微信和QQ仍然是霸主地位,它们集成了文字、语音、视频的沟通方式,就像是一个智能的帮我吧客服系统,通过各种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而短视频,更像是QQ空间一样的附属地位,更形象化的传达出用户单方面的生活场景。
然而短视频是否就真的跟社交属性无缘了?其实也不尽然。目前,在国内短视频行业,快手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以及简单易用的产品特点,成为短视频中的佼佼者。很难用哪一个标签来准确定义快手,短视频还是直播,内容平台还是社交平台?而快手给自己的定位是:“为每个普通人提供记录和分享生活的视频社交平台”。快手现在拥有超过4亿的用户,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000万,每天产生数百万条UGC短视频,从用户和日活等指标来说,也仅次于微信、QQ、微博之后稳居国内第四大社交平台。
不可否认,短视频已经在当今社会流行开来,伴随着以UGC为主的丰富多元的内容,短视频中各样内容、情绪和直观的场景展现恰好补充了文字、图片在某些信息传播中的不足。不过目前大多观看短视频的人群,仍然是以娱乐为主。短视频内容或者引人思考、或者让人捧腹大笑,或者是提供优美的舞曲欣赏,或者教你一些特殊的技巧、或者展示生活的琐碎。无论内容是什么,空闲的时候我们都会去逛一下短视频平台,看看别人的生活,表达沟通我们的观点。
展望2017年,短视频的社交之路可以说是很艰难,如果单纯地定义为社交工具,恐怕它比不过微信、QQ;如果作为社交工具的补充,相信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毕竟目前短视频内容乏善可陈,缺乏垂直深耕,缺乏创新活力。如果非要重新定义,希望它成为一个专业的视频社交平台,就像Instagram成为专业的图片社交平台一样,电话成为专业的语音社交工具一样,短信成为专业的文字社交工具一样。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短视频比图片、语音、文字更能满足人们社交的快捷高效生动的沟通需求,成为当今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