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如何轻松背诵一篇课文——理解学习的“加减”法

来源:知库网

(一)小故事

小儿快8岁了,正读小学二年级。今天的作业是背诵一篇诗歌散文《场景歌》。

场景歌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

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

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小儿背读了几次,始终磕磕巴巴。我领悟到,他是在硬背。于是叫过来,告诉他,这首歌为什么叫场景歌?每一段就是一个场景。第一段是海边的场景,你的眼睛从上到下,看到一只海鸥,一片沙滩,近处有一艘军舰,远处有一条帆船。第二个场景是田园风光……

“读书要把这些文字在你的大脑里把它拍成电影演出来,你就容易记住和理解了。”

果然,这小子很快就可以把场景电影复述出来了。顺序也非常正确,课文的目的要学习的量词也基本都过关了。

“可是课文没有这么多字,怎么办?”

“当你能把它变成电影时,还能把电影说出来时,你下次说的时候,就在脑子里播放电影,但你只说出最重要的那些字,把它变成一张张海报一样,就是课文那些,就可以了。”

小子顺利过关。

(二)故事原理

学习过程其实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包括文字信息,环境信息,动作信息等许多面向。每个人的优势信息处理方法不一样,但从统计上看,70%的人是视觉型学习者,所以,把文字信息转化成电影般的动态视觉信息,会使得大脑更容易记忆。而如果是少数的听觉型记忆着,则必须大量听和读。如果是触觉型学习者,这些文字记忆可能需要你更多时间和转化。你可能需要边读边看电影还要边摸摸下巴,头发什么的。

而但它转化成电影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再做下减法,把电影中主要画面做成海报保存在记忆里。而听觉型学习者可能就要它变成一首歌曲或旋律了。触觉型的学习者可能比较缓慢,但一旦他把这些文字图像和动作或触觉联系在一起时,他的记忆将更为深刻快速。

(三)更多应用

所以,针对视觉性学习者,复盘,最好是电影重播。读各种书籍或理论也是如此,要先做加法,把它先细节化,图像化,在场景中应用,然后再把它变成经典图片型储存,最后加上文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