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贩卖知识目的给人感觉是能让人解决问题,缓解人的焦虑,能够满足社会这方面需求,从干事业角度来说,的确也是一个好生意。这也是罗辑思维有足够生存下来的理由,起码说给人第一感觉是这样。但是,它标榜它行为对于某些人来说,不但没有达到雪中送炭效果,更甚至是火上浇油。
人与人之间,也并没有那么多不同,就像我看着他们199栏目时,虽然每一个每天起码得花个半个小时来细听阅读理解才对,但是既然这个栏目都这么棒,假如我再多买几个不是更好?可从现实来说本身自己时间就很有限,一个都没时间去折腾,还搞上了几个,这不但反而使得自己更加得焦虑,完全背离了初衷。
当然,从商机角度如果真没法让你产生焦虑,自然也就不能让你产生购买冲动,哪这个生意也就不叫好生意了。为什么从实际上自己预期与实际效果存在差距很大?本来以为自己只要如何如何?
然后问题就不会再存在了,其实换个角度来说也很正常,这个世上本身就不可能有一劳永逸方式,也不可能有什么速成的捷径,这是绝对真实的事实,一旦偏离现实,活在自己想象中时,肯定也不可能就好得了!
特别是当抱着那种假如自己只要如何就好了之时,逃离事实,更重要是不敢去面对,又怎么可能了解真相,进而做出改变呢?其实从结果来说就已经决定是悲剧在前面。
焦虑永远存在,如果稍加思索也不难发生自己其实也不是时时都处于焦虑之中,一旦自己有了正确方法,几乎可以说几下就能让它消失得无影踪。
虽然一旦有其他情况出现时,在没有效方法出现,得到正想回馈之前,不管自己想还是不想,焦虑依然会来打扰自己。这从理性角度来做分析与只是本能反应存在差距也是必然,从想象来说肯定都巴不得有个大救星让自己立马得解脱,最好有个绝对完美方法,三下五去二就能把它解决妥妥的。
从真实现实来说,真不是这样,这也不符合事实逻辑。如果只是凭自己想象,哪确实能极度完美,可要想切实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焦虑得以释放,就意味着必须得把脑子用起来,面对真实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让自己见着希望时,焦虑也就烟消云散了。
但是,人人都能这样的话,哪也就没法兜售他们知识了,从罗辑思维角度能存在,罗胖能那么火,也肯定是把这门生意针对人的欲望,如何让人产生冲动式消费,特别是在感觉立马很有效的情况下。
必然也是反复打磨,刻意琢磨,来迎合这部分群体,按俗话说就是买的永远都没有卖的精,任你怎么个算法,表面看自己占着老大便宜了。可从卖家角度,无非就是给你挖了个坑而已,不但要把你卖了,还能高高兴兴帮他数钱,才符合目标。
这话换个角度,就不太妙了,特别是我要是罗胖的话,绝对不赞同,如果商业角度来说哪又有什么对错呢?无非就是如何更符合自己利益需求,让自己更能趋利避害,这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们的动机、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却成了他人商机,这和自己有关系吗?这真的就重要吗?对于我们来说,通过什么方法能达到自己目的才重要!
如果忙于去纠结对与错,哪于事根本就无补,要解决问题,先就得了解问题本质,只有尽量不以偏概全,自然就能有的放矢,一击即中。就如我们都比较熟悉一个鸡汤,你来到这个人世间时就已经说明足够优秀,毕竟是几亿兄弟中你最勇敢才能取得胜利,从而才能来到世上。
事实是越勇敢越是有力量跑在最前面那些精子必然死翘翘,死得最早,能来到这个人世界,你所在位置与运气才是关键。焦虑本质在于我们认知的误差,它的存在是由于我们在有了问题之后,没有面对现实、摸索出有效方法这样前提下产生的,特别是自己遵循本能,想要速成、找捷径时,更是雪上加霜。
本以为这样就让它从此不会再出现了,️偏偏从事实上说,只要我们还在行动,只要还没死,它必然就会在合适时候以不同面目出现。但是,一旦能如自己预期,顺利达成目的时,它又必然消失无踪无影了。所以,真想解决焦虑我们就需要面对事实,可真相也不是我们想就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