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大意:远去的人,已不可见。只有白云悠悠,尚在山间缭绕。道路悠远,山重水复,何时能回?何时能见?如果你未曾死去,是否还能回来,是否还能再次相见?)
我自以为这是最豁达,也是最美的一首离别诗。
它出自《穆天子传》——“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天子答之。”那时,西王母唱给周穆王听的,便是这支《白云谣》。
这支先秦时代的歌谣,在悲欢离合面前,却读来格外清亮豁达。尤其是最后两句,将子无死,尚复能来?如果你未曾死去,是否能够再次重来?
死生大事,那时的人也不过是一语轻轻道出,淡然视之。不像我们现代人,对死亡诸多忌讳,不愿轻易提及。
我一直都喜欢旧时的东西,情感是,事物是,就连文字也是,尤其是那些简洁而又情深意长的句子。对于诗词,我希望是用轻松自在的方式去对待,毕竟没有人告诉我,必须平平仄仄仄仄平地去读,必须知道其作者的思想如何,经历如何。我要的,只是感觉二字,这样,我们终有一天会互相明白。
就拿这首诗来说,你看,它轮回了千年,至今还在静默地盛开,无我无他。纵然作者的名姓早已湮没在历史深处,但这字句仍代代流传。
离别,不止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缠绵悱恻,亦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凄清悲凉,更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真挚深情……
此一生,与谁初见过,与谁离别过,最后又留下了什么?
其实,谁也带不走谁,谁也留不下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