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污的一句话,就是“这老司机,开的是警车”。摩托车老司机最怕的就是警车老司机。
近期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均开始回暖,有些城市已经显现出了夏天的味道。除了姑娘们的裙子逐渐变短以外,骑摩托车出行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特别是在一些交通拥堵比较严重的大城市,轻巧便捷的摩托车更是成为了很多上班族在这个时节的通勤工具。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俗称“肉包铁”的摩托车由于自身在行驶稳定性方面的天生短板,令它的交通事故率也比较高,而一旦发生事故,摩托车驾驶员和乘客的死亡率更是要比“铁包肉”的汽车高出不少......
据某发达国家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一项数据,摩托车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为十万分之450,而小汽车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却仅有十万分之0.19。差距如此之大,用天壤之别来形容恐怕一点儿都不过分。较高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不但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更是成为了一些政府管理部门为“禁/限摩”政策辩护的“有力”说辞。
喜欢摩托车骑行的朋友大都知道,我国实行“禁/限摩”政策的城市和地区不下200个,“禁/限摩”政策的历史追溯起来更是已经超过了30年。今天咱们暂且抛开“禁/限摩”政策是否合理一事不谈,仅就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什么要比小汽车高很多这个问题来说道说道。
前面提到过的出自某发达国家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是否真实可信咱们不必计较,由于摩托车也是编辑平时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站在一名“摩友”的立场上来看这个事情,我们认为,从客观上承认骑摩托车的风险性远高于开汽车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摩托车只依靠两个轮子行驶,稳定性明显不及四个轮子的汽车;另外由于摩托车驾驶员暴露在车外,不像小汽车的驾驶员坐在车内还可以依靠汽车本身进行保护;一旦发生事故,摩托车驾驶员的身体很明显更容易受到伤害,其较高的风险性是真实存在的,也是无法回避的。
从考取摩托车驾照开始一直到现在,骑摩托车的时间也有两年了。虽然在两轮驾驶方面还不敢妄称自己是“老司机”,但仅就最近这两年的自身经历来分析,摩托车交通事故之所以高发,无外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从目前我国对于摩托车驾驶执照培训和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二是培训和考试的内容严重脱离实际。例如有的城市和地区要求人们必须去正规驾校报名参加驾驶培训,通过考试之后方可领取摩托车驾照;而在另外一些城市和地区,取得摩托车驾照不需要参加任何的前期培训,只要前往当地车管部门直接参加实际驾驶考试,通过之后便可取得驾照。
更重要的,即便是需要在正规驾校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和考试才能够取得摩托车驾照,但目前国内摩托车驾驶技能的培训和考试内容都已经严重脱离了实际。驾校教的东西出了门用不上,真正有用的驾驶技巧驾校又不教, 绝大多数通过正规渠道考取了摩托车驾照的学员,都需要在实际道路骑行的过程中磨炼技巧、积累经验,这样的条件下,摩托车驾驶员在路上骑行时怎么可能具备足够的能力确保安全呢?
更不用说,在很多地方,取得摩托车驾照还可以凭借非法途径的金钱交易,买一个摩托车的驾照就像买菜一样简单,如此还谈什么安全?你懂的。
如果我们把之前所说的原因归结为客观因素的话,那么摩托车驾驶员缺乏足够的守法意识显然就是主观因素了。放眼全国,目前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摩托车驾驶员将交通法规视为无物,闯红灯、超速驾驶、逆行、飙车等行为如同家常便饭。试问,如此随意地骑着摩托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怎么可能不出事儿呢?
不同于汽车的驾驶员和乘客,摩托车的驾驶员和乘客身体几乎完全暴露于车外,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受到人身伤害的概率就非常高,再加上本就高发的事故率,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之后,便造成了摩托车驾驶员和乘客在交通事故中有着更高的死亡率。
正是由于很多摩托车驾驶员和乘客在思想上就缺乏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在装备上又做不到最起码的防护,导致了他/她们一旦在驾驶和乘坐摩托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人身伤害,难免有可能丢掉性命。
诚然,摩托车的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驾驶员及乘客能够做好安全防护,同时在路上骑行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那么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便会大大降低,即便是身体受伤,也不至于直接危及生命。
结语:虽然摩托车在安全性方面确实有着它自身的局限性,但毕竟驾驶摩托车的是有大脑有思维的人,如果每一位摩托车驾驶员和乘客都能够从心理上重视交通安全,同时在骑行时做好必要的人身防护,那么在安全中享受摩托车骑行的乐趣其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作为一名摩友,在此也希望所有的摩托车爱好者们都能够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多多考虑,安全骑行、守法骑行,充分享受摩托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让摩托车成为伤害我们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