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到电影是在什么时候,真的不记得了,之所以脑子还记得这部电影是因为她的片尾曲好听,而且歌词很励志。看到书是在2013年夏天,刚刚找到工作,刚刚学会网购。因为我很好奇网购的整个流程,所以买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这本书《风雨哈佛路》。
于是又找出了这部电影,以全新的角度看了一遍。(它有汉语配音的,和英语原因的两种,个人更喜欢英文版的,因为更符合主角的性格。)电影和书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可能因为书中涉及的人物较多,时间跨度较长,还有可能因为中美文化差异,国情完全不同,呈现出来的作品会不一样。后来,对人生有了更多的规划,想要考执业药师,想要参加专升本考试,所以要开始学习一些重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去把已经放下好久的英语捡起来,都会遇到一些难题。每一次遇到难题就会把这部电影重新看一遍。后来,在不太乐观的情况下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还是要感谢它的。(2016年专升本的医学专业分数线是141,我当年只考了151.5,可以说好险啊。)
断尾求生所以说,电影是十分励志的,足以成为每一个身处逆境的人重新振作的良药。这是因为女主角的自我觉醒的路线十分的清晰,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很残忍,因为是以失去母亲为代价,这种成长是疼痛的,正如成年老鹰必须躲藏起来,用它尖利的嘴巴把旧的鹰爪拔掉,等待新的鹰爪重新长出来那样痛苦。相比电影,书中的这个过程更长,因为她在这中间有一段自我麻醉的过程,或者说在这中间她也经历了社会的洗礼和欺骗,让她更快的明白了蜕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其中有一些我喜欢的话,(会在之后原文分享),还有就整本书的态度很好,如果用两个字来表达的话,我想应该是:感恩。不知道跟作者是基督教徒有没有关系,书中很多的故事都充满着感恩:感恩母亲生育之恩,无私关爱,感谢朋友收留之恩,感谢贵人指点,提携。另外一点让我非常喜欢就是作者叙事的态度极为平和,明明是经过了生活的风雨洗礼,但是态度确非常平和,这到是很符合中国的文化氛围。
作者本人让我非常想把这本书和电影重新推荐出来的原因是最近碰到的孩子们。明明家境不错,脑袋不笨,四肢健全确偏偏不喜欢读书,要知道这可是有些人这一生都求不回来的机会和好时光,怎么敢浪费? 所以,《风雨哈佛路》也是风雨人生路,愿大家即便历经风雨,也要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