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到的有时候不一定是真的,就比如市场上常见的营销手段。
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世界上也不止我们一个人,我们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关系,然后身边的每一个人又都会影响着我们。
所以“关系”和“影响力”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试着想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1000元的宝珠卖出去,最有用的方法又是什么?
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降价,因为降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购买,这的确是以后总有效的售卖方法,也是最常见的方法。
但是还有一个看似违背常理的方法就是提价,并且效果可能会比降价的效果更好。
有些商家把1000元的宝珠定价提到了2000元,发现买得人竟然增多了,这是为什么了?
简单分析一下,对于那些光顾珠宝店的人来说,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一件好的珠宝,然而大部分人对于珠宝却没有更多的研究,也就是在不懂的情况下,大家通常都认为几个越高质量也就越好,那么宝珠在提价以后卖得更好也就无可厚非了。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来思考一下营销手段是如火如何影响我们的购买思维了。
生活中,好的商品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贵的,这个说法至少在80%~90%d情况下都是适用的,那久而久之,价格高产品好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失误,就比如花了更多的钱却只买到的不值这个价位的产品。
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并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自己已经购买的东西到底值不值那么多钱,而是简单地认为越贵就越好的理念。
这又是为什么了?明知道自己有可能会上当,但是也不愿意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一下生平的真正的价值呢?
这就不得不谈谈我们的大脑了。我们的大脑是很发达,但是它运作也是非常消耗能量的,为了节省能量,我们通常会依据本能和过去的经验去处理大多数事情,所以相信越贵越好就是大脑本能和经验的选择。
举个例子,比如你买了一块劳力士手表,如果我们要向彻底地了解它的价值,我们就必须做很多的功课,要了解它的材料、原理、设计师、外观等等。
这样复杂的流程走下来,大脑就消耗了非常多的能量。如果让你选择,你是会让大脑把这些能量花在需要创造力的事情上呢,还是花在研究产品真正的价值上呢?
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人都愿意去做有创意的事情,而不是去研究产品价值,当然也不排除生活中有这样的人。
所以依据大脑的本能和经验去判断,也就是依据80%~90%的正确率去判断一件产品的价值,虽然有被骗的风险, 但也只是10% ~20% 几率, 也就是一般情况下, 越贵越好的理念是没有问题的。
做复杂的事情大脑消耗的能量是难以想象的。 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越是费脑的工作就容易掉头发, 越是搞科研的人越是瘦子, 几乎很难看到胖子,还有就是, 搞物理和数学的教授通常都比较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