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明朝为何而亡

来源:知库网
明朝那些事儿第七部(大结局)

关于明朝为何而亡,史学界争论不休。因为这其中的原因复杂极了。没有能够简单几句话能说明白的。有的人说亡于天启、有人说亡于万历,还有人说亡于嘉靖。

因为天启年间魏忠贤的乱政,朝廷腐败。民变、辽东纷纷做大。官员无不阿谀奉承。能做实事的人没有几个。

因为万历怠政,二十多年不上朝。朝廷腐败不堪。

因为嘉靖的极度自负。朝廷党争不断。

归根到底,崇祯不负主要责任。他自己也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为什么明朝而亡。直到这几天把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七》全部都看完了,才真正明白了。

其实:一切的原因皆源于气数。

明朝崇祯时期,明朝有两大困难。

一 西北民变 二 东北辽东

事实上如果只是一边动乱,明朝还有实力应付。但老是拆东墙补西墙。皇太极一直在辽东捣乱。如果不是,靠着曹文诏、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杨嗣昌等猛人早就把西北民兵干趴下了。

这两个地区即使到现在也是民风颇为剽悍的地区。何况那个时候。

民变其实是有机会彻底消灭的。并且机会很多:三次。

第一次,经过曹文诏的连连打击。神一魁、王左桂、王嘉允等民兵头领差不多都报销了。但是没有粮食,无法赈灾,民变是不会完的。这之后的三十六营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终于把他们一起赶到了黄河岸边。然后曹文诏被调走了,调任大同总兵防患皇太极。可是这个完美的包围圈,居然被脑残的王朴因为收了民兵的钱给破坏了,他居然接受投降。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通过参谋型人才陈奇瑜的策划。三十六营又被围到车厢峡。眼看就要全部剿灭了。结果又因为行贿陈奇瑜左右又被接受投降。并且是一个人接受100个人的投降。结果又是可想而知的。民兵马上反叛。

事实上农民起义军也不打算一直投降又反叛。只是因为投降了还是没饭吃。还不如自己去抢的好。这期间又把曹文诏围攻打死了。

第三次,通过卢象升的努力。起义军又被包围了,要看马上又要被剿灭了。可是又因为防患卢象升把卢象升调宣大总督去了。这下又要完了。

说到底起义军一点都不可怕,只要稍微用计,就能马上将它们包围。奈何大明王擦可用的将才就那么几个。并且接受投降也根本无力接受。因为没钱,没粮。因为崇祯初年杨鹤就已经试过了。这个方法不奏效。熊文灿也试过了。结果被杀。

如此反复无常。并且由于左良玉对张献忠的养寇自重。导致孙传庭、杨嗣昌累死。

辽东其实一直靠着关宁防线就能保持对抗的状态。奈何皇太极一直绕过山海关直接攻击北京。崇祯二年、崇祯九年、崇祯十一年。达三次之多。造成的影响就是很多优秀将领都因此被杀。像孙承宗、卢象升。

明朝末年不缺熊兵;有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有孙传庭的秦兵、有卢象升的天雄兵,还有洪承筹的洪兵。个个都很威猛,揍起义军 易如反掌。

也不缺优秀的将领;从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洪承筹到曹文诏、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杨嗣昌等。都非常英勇忠诚。当然除了被迫投降的洪经略。

但就是这样还是亡了。

总之不论西北起义军民变,还是东北后金军,抑或是冤杀袁崇焕都不是关键。

也不是嘉靖、万历、天启这些玩主。因为他们不理朝政,还是有内阁首辅要办事的。

真正的原因只是因为气数尽了。

简单来说明朝就像一家公司。

开了几年的公司,很正常;开了几十年的公司,也算正常;开了二百年的公司,有吗?

有是有,但是在日本。日本出太多奇葩公司了。但他们那只是祖业,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明朝存在了276年了,气数已尽了。

并不是因为谁是皇帝就要灭亡。换了谁其实都一样。哪怕是朱元璋在位。

他也无法面对党争,西北起义军、东北后金军这么多事情吧。

只是苦了崇祯了。在勤政方面,并不比祖宗朱元璋差。

但终究是应验了“朕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

可叹,可敬,可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