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十年代,我们这样看电影

来源:知库网
八十年代,我们这样看电影

一抹晚霞依依散去,村庄便笼罩在黛色的雾霭中。乡村的傍晚是最热闹的时候,牛倌赶着牛叮当叮当沿村巷慢条斯理的行走,各家各户忙个不停,挑水的揽柴的,蒸馍的炒菜的,冒烟洞里星火乱窜,灯光隐闪,偶尔能闻到香油的浓香。牛倌吆喝着牛不忘和玩耍的小鳖蛋子们打岔:你妈做啥饭呀?驴屎疙瘩拌蒜面。小孩子们一听到妈妈做饭赶忙四处散去,各回各家亲他妈妈哩。

渐渐的,村中央的大树下聚集了吃饭的人群,大人小孩围着大圈圈,或站或坐或蹲,大碗小碗稀饭干饭一应俱全,生活好的左手端一个饭,右手拎一个菜,人们吃着自己的,不忘看着别人的,没等相让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炒菜便所剩无几,末了还不忘褒扬一句:瘪子,炒的菜就是香!大家说笑着今天的趣事见闻,精彩处惹得喷饭不止,唏嘘间,一天的劳累就此烟消云散。

走,看电影喽!远处有人大喊了一声。

于是,饭场散去,顷刻间村子宁静十分,连狗也憋气不吭声。

走,看电影喽!不知谁又喊了一声。狗声四起,村子又骚动起来。

村中央的大树下开始聚集人群,先是年轻的男孩女孩叽叽喳喳,接着的是哥哥姐姐们嘀嘀咕咕,最后是叔叔婶婶们一脸盛气……年龄大的被叔叔恨着哄着撵回家,最小的被婶婶打着骂着哭着闹着送回家。一切闹腾稀里哗啦,最终消停下来,带头的华华说:走吧!于是大家浩浩荡荡满怀期待去看电影了。

八十年代初期农村看场电影,还是奢侈稀奇的享受,大队一年能放上一场电影,那就是村里人最快乐的事,所以外出看电影成为晚饭后的最大喜闻。

外出看一场电影是需要体力的,电影场在二十里开外,去的时候女的夹中间,男子在两头,为的是安全。大家风风火火,一路说笑,行进中不断汇入其他村庄的,人群逐渐壮大似白天的大集!

初秋的季节,月亮晚照,玉米已经人般高,两旁的玉米森森竖立,给灰色的大路增添鬼魅气氛,微风吹过,玉米叶子哗啦啦响着,一浪一浪粘着人群前行。女孩紧紧依偎男孩斜眼偷窥,期盼能看到什么。果然,野兔嗖嗖横穿大路仓皇而逃,惊得姑娘乱作一团,为了壮胆缓和气氛,男孩们集体唱起了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歌声铿锵回响在夜空。

接近村庄,大家悄声而过,脚步嘈杂引得群狗乱吠,门口纳凉闲散的大人见狀大骂:叫啥叫,打死你!然后向我们打招呼:看电影呀,快了,要不了一小时就到了!

一听快到了大家劲头十足,脚步更快,下了坡,前面一条小河,刚刚下了场雨,小河的水越过石头,大家手拉手踩着漫水石依次而过,调皮的小新蹦撒着演杂技,扑通一声滑到水里,大家幸灾乐祸大声唏嘘着:呦呦呦吆!咱不管,黑鸡叨住白鸡眼!惹得小新气急直往大家身上撩水,大家躲闪而逃上了坡去,掉水里的小新索性脱掉上衣挥洒着:哪里娃,山里黑桃打里娃……往哪里逃!小新吆喝着撵了上来,拐了弯,人已渐远。

农村的庄,庄挨庄,尺八地,犁地慌。又路过一个村庄,村庄蜿蜒着莲花池,荷叶婆娑,晚风送凉,莲花闪亮,蛙声一片,好适宜的村庄,村庄的人好像也去看电影了,没见灯火,但闻花香。

过了村庄,便豁然开朗,一条大路直标标,两旁白杨一般高,仰头看天空,月亮黄黄初照,星星依稀。路的尽头便是电影场,顺风传来电影声响,时大时小,催人前行。

电影开始了,前边人喊了一句。大家听了一同跑了起来。入了村庄,寻着声响七拐八拐,看见了电影幕布,甚至能听见放映机嗒嗒的走带声,光束射在幕布上,电影里军号已吹响,冲锋的声音此起被伏。大家刚刚找好坐的位置,灯光突亮,只听得喇叭里传出声音:喂,喂,今晚电影到此结束!人声噪杂,观众四处散去。

大家沮丧着聚在一起,楞楞的在人群里静默。带头的华华说:回家!

随着人群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兴奋过后的失望极度烧心,小新看出大家的情绪,突然大笑着对大家说:没啥没啥!看过了,《渡江侦察记》,真看过了!

一路上听小新绘声绘色讲述解放军渡江侦查的故事!大家静静地听着,脚步匆匆……

八十年代,我们这样看电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