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同感共情技术
同感共情的核心是感同身受(人文主义的心理学的关键词)。同感共情的基础是价值中立。
咨询师对来访者个人及其思想行为不评价、不指责、不干涉(判断抽离技巧)。
罗杰斯提出咨询师应该培养如下能力:
1、有能力与来访者全面沟通。 2、所做的回应都切合来访者想表达的意念。3、平等看待所有来访者。4、能够了解来访者的内心感受。5、设法谋求了解来访者的内心感受。6、掌握来访者的思路。7、在语调上反映出他所能体会来访者的内心感受。
心理咨询同感共情技术的层次理论。
卡可夫将同感共情划分为两种形式,初级同感共情和高级同感共情。
划分5个层次:
层次一:咨询师的言语表达与来访者的表达毫无关联,无任何意义。
层次二: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表达反应是呼吁或轻视了哪些值得注意的情感因素。
层次三: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反应是基本上可以与来访者互换。
层次四:咨询师较来访者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作出反应,并关注了那些值得重视的信息。
层次五:咨询师的反应比来访者自身反应更准确,并能揭示尚未认识到的信息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勒纳德的同感共情层次理论,5个递进步骤。
步骤一:同感共情趋向-----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倾诉作积极的参与,接纳与肯定。
步骤二:同感共情共鸣-----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倾诉作直接或者间接的同感共情交流,以求共鸣。
步骤三:表达同感共情-----明确表达或者交流其意识感受。
步骤四:接受同感共情-----来访者专心接受咨询,以形成一种对咨询师即刻理解的感觉或知觉。
步骤五:同感共情循环继续-----来访者继续或者重新开始以这种形式来进行自我表达,这种方式可以向咨询师提供有关同感共情反映的准确性以及治疗关系的反馈。
同感共情的目的还在于唤醒来访者的经验与潜能,并通过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些有意义的信息,再对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诠释以对来访者施加影响。
第二节 心理咨询同感共情的操作技巧
专注技巧:“他与我同在”听到来访者话语中的种种情绪暗示。专注技巧注意事项:面向来访者、上身前倾、目光交流、主动聆听、观察身体语言、解读画外音。
镜映技巧:对来访者说话中反射出的情绪,做积极的言语或体语回应达到一致化。
判断出离技巧: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咨询师),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不对来访者的非理性思维做简单的是非评判。
具体化技巧:咨询时要在来访者交谈中,不但要求他(她)具体描述,谈论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和感受。
咨询师同感共情的“是”与“不是”
是:平等、互动、真诚、多方位。
不是:同意、同情、移情、热情。
第三节 心理咨询同感共情能力的注意事项
心理咨询同感共情的两大障碍:1、救世主情结。2、同病相怜情结。
言语一致化,咨询师要善于捕捉来访者的言语和关键词,学会用他语言模式来描述眼下事情。
小结同感共情:以真诚与平等待人为先决条件,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另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去感受,体会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断的对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