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东莞!东莞!

来源:知库网

在《一路向西》里,男主真诚又艰难的追求爱情失败后,一路向西来到了用钱可以轻易买到这些的东莞,在享受了东莞眼花缭乱的「服务」后,还顺便撩拨了下萍水相逢那个欢场姑娘似有似无的情谊。

文艺作品里的东莞,是那个少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地,而昨天的东莞,则成为网友们示威的狂欢地。

「东莞不哭,东莞挺住」,「今夜,我们都是XX」……网友们解构庄严的话语体系,来嘲笑CCTV所象征的官方的道德导向的媒体,达到一种荒诞的效果。

这时,反对CCTV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力量成为了最大的政治正确,凡是你反对的,我们则要鼓劲加油,况且,这还夹杂了「性」「色情」这些最吸引猎奇眼球的元素。

可是,除了调侃,除了「保卫」,我们是否还能多做一些。如果「性交易」可以这样公开的谈论,我们能不能给他更多公开理性讨论的平台,比如,性工作者的权利保护问题。

「性交易是否应该合法化」是一个很具争议的话题,但即使在如今性交易仍是非法的情况下,性工作者的权利应该也要有相应的保护。他们的基本人身安全是否获得保护?是否在被胁迫下从事性交易?是否能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里面?是否有相关组织来表达他们权利的诉求?这些东西我们是不是可以也一起讨论一下。

此外,对于央视来说,在这个报道中,暗访中的许多性工作者画面没有经过任何头像模糊处理,这样是否违反了媒体的报道伦理?之后与政府「打黄」行动天衣无缝的配合,是否有沦为政府宣传机器?

还有,在微博的娱乐狂潮中,各种媒体应该用如何的态度来进行报道,是用吸引眼球的「色情服务揭秘」,加上几句网友「东莞加油」的调侃,还是能在这背后多看几步以上的问题。对于个人而言,我们的判断也许不应该被道德绑架,但是也不能被频频的反智造成迭起的「伪高潮」。

我希望看到的是,越来越开放和多元的舆论环境能带来对以往「敏感」话题的脱敏,并不止于娱乐和调侃。如果「基友」、「腐女」可以成为公共话题,那么性少数身份者的平权问题是不是也可以讨论,他们的社会身份能不能得到公开的尊重,他们的婚姻权利可不可以受到法律层面的保障?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就能睥睨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当我们用嘲笑来解构这一切的时候,别忘了再往前多走一步。

东莞!东莞!

Top